“一南金文”專欄
長期身處和平年代,極易使人在樂享生活、爭名逐利、心浮氣躁、得過且過的狀態(tài)中慵懶倦怠,放松警惕,消弭斗志,忘卻初心,淡漠使命,弱化擔當。作為負責任的網絡媒體,極有必要重復吶喊“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金一南,國防大學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少將軍銜,博士生導師。是一位勤勉自強、才華橫溢、著作等身、影響深遠的軍中俊杰、愛國學者。其作品以說理透徹、恢宏大氣、振聾發(fā)聵而著稱,獨具提神醒腦、救贖靈魂、正心正念之功效。
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警示當代、鼓舞民志,更為啟迪后世、昭告未來,經請示將軍同意,本網編委會決定于2020年3月12日開啟“一南金文”專欄。愿借將軍力作,爆燃民族精神之火,積極踐行“導引群心、朝向太陽”理念。
敬請各位網友多多轉發(fā),助力公益善舉,共襄復興偉業(yè)。
心 勝
文/金一南
第一章 將帥之風
除了戰(zhàn)爭,別無所慮;除了勝利,別無所求。對這樣的老兵來說,軍事家、政治家、戰(zhàn)略家、戰(zhàn)術家,都不是桂冠。“枕戈待旦”才是真正的桂冠。
信仰 •火種 • 必勝信念(下)
團以上干部全部加起來,僅剩朱德、王爾琢、陳毅三人。
領導干部如此,下面更難控制。營長、連長們結著伙走,還有的把自己的部隊拉走,帶一個排、一個連公開離隊。剩下來的便要求分散活動。林彪帶著幾個黃埔四期畢業(yè)的連長找陳毅,說:現在部隊不行了,一碰就垮。與其等部隊垮了當俘虜,不如現在穿便衣,到上海另外去搞。后來人們把這段話作為林彪在關鍵時刻對革命動搖、想當逃兵的證據,那是言之過重了。在當時那種局面下,地位比林彪高且不打招呼就脫離隊伍的人比比皆是。很多走掉的人都如林彪所想,不是去上海便是去香港 “另外去搞”的。若說都對革命前途悲觀失望也許太重,但起碼對這支形將潰散的武裝能有多大作為不抱信心。
部隊面臨頃刻瓦解、一哄而散之勢。南昌起義留下的這點火種,有立即熄滅的可能。
關鍵時刻,站出來的是朱德。
在天心圩軍人大會上,朱德沉著鎮(zhèn)定地說:“大家知道,大革命是失敗了,我們的起義軍也失敗了!但是我們還是要革命的。同志們,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強!”“1927年的中國革命,好比1905年的俄國革命。俄國在1905年革命失敗后,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暫時的。到了1917年,革命終于成功了。中國革命現在失敗了,也是黑暗的。但黑暗也是暫時的。中國也會有個‘1917年’的。只要保存實力,革命就有辦法。你們應該相信這一點。”
隊伍中沒有幾個人知道1905年的俄國革命。不知道也沒有關系。人們從朱德那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話語中,真切感受到了他心中對革命那股不可抑制的激情與信心。
朱德胸中的信心與激情像火焰一般傳播給了剩下來的官兵。
西方領導科學認為領導力的形成依賴三大要素,一曰恐懼,二曰利益,三曰信仰??謶制仁谷藗兎模嬉龑藗兎?,信仰則產生發(fā)自內心的服從。1927年10月底,在中國江西省安遠的天心圩,朱德這個最初“地位并不重要,也沒有人聽他的話”的指揮者,在關鍵時刻向即將崩潰的隊伍樹立起高山一樣的信仰。通過信仰認識利益,再通過信仰和利益驅散恐懼,真正的領導力和領導威望,在嚴重的危機中鳳凰涅槃一般誕生。
陳毅后來說,朱德講了兩條政治綱領:一是共產主義必然勝利,二是革命必須自愿。這兩條綱領成為后來革命軍隊政治宣傳工作的基礎。
朱德講話之后,陳毅也上去講了話。他說:一個真正的革命者,不僅經得起勝利的考驗,能做勝利時的英雄;也經得起失敗的考驗,能做失敗時的英雄!陳毅當時去上海、去北京、去四川都有很好的出路,但他哪兒都不去,堅決留在隊伍里,實行自己 “只要拿武裝我就干” 的決心。
黃埔一期畢業(yè)的王爾琢則蓄起胡須,向大家發(fā)誓:革命不成功,堅決不剃須!
為了反抗國民黨的屠殺政策,從 1927年4月中旬的海陸豐農民起義開始,中國共產黨人先后發(fā)動了八十余次武裝起義。歷次起義,包括規(guī)模最大、影響最大的南昌起義都失敗了。但因為保留下來了革命火種,它們又沒有失敗。
保留火種的工作,首推朱德。在最困難、最無望因而也最容易動搖的時刻表現出磐石一般的革命堅定性,使朱德成為這支部隊無可爭議的領袖。陳毅、王爾琢成為他的主要助手。
部隊被改編為一個縱隊,朱德任縱隊司令員,陳毅任縱隊政治指導員,王爾琢任縱隊參謀長。下編一個士兵支隊,轄三個步兵大隊;還有一個特務大隊。剩下一門82迫擊炮,兩挺手提機關槍,兩挺重機槍,合編為一個機炮大隊。多余下來的軍官編成一個教導隊,直屬縱隊部,共計800人。
兩萬多人的南昌起義隊伍,最后真正保存下來的,就是這點家底。
這點家底后來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的基礎,戰(zhàn)斗力的核心。
南昌起義的火種,從此再也沒有熄滅。
1955年9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名列十大元帥之首的朱德、十大元帥之三的林彪、十大元帥之六的陳毅,名列十大將之首的粟裕,1927年10月都站在天心圩八百人的隊伍里面?!吨袊嗣窠夥跑姂?zhàn)史》評價說,這支隊伍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能夠保存下來,朱德、陳毅“為中國革命事業(yè)作出了重大貢獻”。
參加井岡山早期斗爭的譚震林解放后曾說過,留在三河壩的那部分力量假如不能保存下來,上了井岡山,而井岡山只有秋收暴動那一點力量.很難存在下去。
譚震林1927年秋就在井岡山任中共茶陵縣委書記、縣蘇維埃政府主席。他這番話,無疑是對南昌起義的最高評價,對保存這部分力量而不潰散的朱德、陳毅等人的最高評價。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陳毅說:“朱總司令在最黑暗的日子里,在群眾情緒低到零度,灰心喪氣的時候,指出了光明的前途,增加群眾的革命信念,這是總司令的偉大。”什么叫力挽狂瀾?這就叫力挽狂瀾。我們說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并不排除在某些關鍵時刻,領導者的決心與意志是力挽狂瀾的中流砥柱。
也許在當時的情況下,天心圩留下來的那支八百人的隊伍中,沒有幾個人能想象到共產黨人22年后能夠奪取全國政權。但每一個自愿留下來的人,內心深處都從朱德、陳毅、王爾琢身上感受到了共產主義一定勝利的信念。
歷史中確實有很多東西難以預測。
1927年10月底,南昌起義諸領導者紛紛分散撤退的時候,很難有人想到留在三河壩的朱德,最后與毛澤東一道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創(chuàng)建人和領導人。起義部隊的主力都潰散了,更難想到留在三河壩殿后的 “部分兵力”,最后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的中流砥柱。又正因為歷史難以預測,所以才充滿機遇。面對難以預測的歷史和難以把握的機遇,起關鍵作用的,仍然是人的素質與信念。
領導者的素質與信念,最終匯聚成歷史的自覺。
歷史是一條奔騰不息的長河,給予個人的機會極其有限。
朱德從南昌起義隊伍的邊緣走到了 “朱毛紅軍”的核心,最后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沒有義無反顧投身革命、舍生忘死追求真理的精神世界,也無法獲得這樣深刻和敏銳的歷史自覺。一句名言說:人的一生雖然漫長,但關鍵時刻只有幾步。個人如此,集團、國家同樣如此。能夠在關鍵時刻幫助領導者做出關鍵判斷采取關鍵行動的那種發(fā)自內心召喚的歷史自覺,不但是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的必備條件,更為見風使舵者、見利忘義者、投機取巧者永遠無法獲得的。
(未完待續(xù))
金一南,國防大學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少將軍銜,博士生導師。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模范教師,全軍英模代表大會代表。全軍首屆“杰出專業(yè)技術人才”獲獎者,連續(xù)三屆國防大學“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國家安全戰(zhàn)略,國際沖突與危機處理。曾赴美國國防大學和英國皇家軍事科學院學習,并代表國防大學赴美軍院校講學。兼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北京大學等多所院校兼職教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一南軍事論壇》主持人,《中國軍事科學》特邀編委。2008年被評為“改革開放30年軍營新聞人物”,2009年被評為“新中國成立后為國防和軍隊建設作出重大貢獻、具有重大影響的先進模范人物”。
[編輯 張婧 雅賢]
![](http://thealdertree.com/uploadfile/2022/0125/2022012501075783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