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 酸
文圖/陳玉民(遼寧朝陽)
新冠疫情爆發(fā)以來,核酸無疑是使用頻率最多的詞匯之一。舉目世界,所有的電臺、電視、報刊、自媒體,隨處都可聽到看到有關核酸的報道。大會、小會都能聽到講述核酸的聲音。大人物、小人物乃至普通百姓,無人不說過核酸的名字??v觀全球,幾乎沒有一個國家的官方或民間語境中沒說過核酸,沒有一種語言或聲音中沒講過核酸,沒有一個時段、時區(qū)沒有提及過核酸。
就我國而言,十四億人口大國,為了防止新冠疫情擴散,幾乎每一個地方的每一個人都做過核酸檢測??胺Q世界上核酸檢測最多的國家。查驗核酸,可謂是無處不在,涉及到社會的各個領域、方方面面。通關過境需要查驗,入院進門需要查驗,集會開壇需要查驗,考察檢查需要查驗,回鄉(xiāng)省親需要查驗,走親訪友需要查驗。隨之而來的是,檢測核酸成了人們生活、工作離不開的重要組成部分。出差辦事走前要檢測,回來還要檢測。小區(qū)排查要檢測,小區(qū)發(fā)現核酸檢測異常更要檢測。特別是一個城市或一個社區(qū)、村莊發(fā)現陽性感染者,需要其他未感染者一次又一次地陪著檢測。全國有數以千萬計的醫(yī)務工作者、社區(qū)志愿者,參與核酸檢測與核酸查驗工作。醫(yī)院、社區(qū)、站口、路口,不時地會看到排隊做核酸的身影。檢測人員,身穿防護服,佩戴防護面罩,手持棉簽,點碰喉嚨,動作熟練。被檢測人員,佩戴口罩,相距一米,掃健康碼或出示身份證。這樣的情景每天都在重復上演,隨處可見。這是當今中國城鄉(xiāng)社會一道獨特風景,是政府為民眾健康構筑的一道生命防線。
核酸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讓人們如此驚魂動魄,如此牽情掛心,如此神經敏感。核酸有時像救命之神,瞬間把人從恐懼中救出,跳出死亡威脅;核酸有時又像惡魔,立刻讓人陷入幻滅,成為疫類之徒。
核酸,科學解釋是由核苷酸構成的聚化合物??煞譃楹颂呛怂?、去氧核糖核酸兩種,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之一。它是現代感染性疾病早期診斷的可靠方法之一,是目前排查各類甲類、乙類傳染病的主要手段。新冠疫情爆發(fā)之后,世界各國無不采取檢測核酸的方式,排查新冠感染人群。如果檢測出陽性,說明標本體內存在某種病原體的核酸,即可列為感染懷疑對象,進行重點診斷、治療。如果排查為陰性,說明標本不存在新冠或其它病原體。核酸的陰陽標準,世界各國也是有差異的。不同標準下的核酸結果也必然是有差異的。同時,核酸檢測儀器精準度、技術水平的高低,也會影響核酸的檢測結果。因而,從這個意義上說,核酸的陰陽結果,要科學具體對待,不要一概而論。不能聞陽色變,也不要陷陽于恐。新冠疫情爆發(fā)后的三年來,病毒在不斷變異,世界各國的防治能力也在不斷提升。由最初的慌亂不知所措,到理性應對,到疫苗干預,到現在的藥物有效介入,疫情造成的人員死亡率大大降低,病毒的毒性也明顯降低。在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下,肆虐一時的疫情已呈頹廢之勢,抗疫曙光已經展露。
在這場抗擊新冠疫情戰(zhàn)役中,我國防疫與治療工作,之所以越來越理性、科學、精準,與核酸檢測的廣泛運用密不可分。病毒變幻莫測,高強度的傳染性,高致病的危險性,高死亡的恐懼性,并沒有讓瘋狂的疫情在中國大地肆意蔓延,拒疫情于國門之外、防疫情于城際之內,封疫情于社區(qū)之中,其中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檢測核酸。通過核酸檢測,及時捕捉到病毒的傳播身影,精確地找到被感染的人群。病毒一次次地在核酸檢測面前現形,感染一次次地通過核酸檢測和治療得到清零。
核酸檢測,見證了科學的神奇。歷史上發(fā)生過無數次的傳染性疫情,之所以久久泛濫,釀成大災,就是因為沒有科學的助力。人們對病毒及感染人群,無法較早地感知和發(fā)現。待發(fā)現時,木已成舟,錯過最佳的防御治療時機。人類在幾千年的歷史發(fā)展中,在不時爆發(fā)的疫情面前,始終是被動、無力的。雖然逐漸發(fā)明了各類藥物參與治療,但終因不能準確檢測,無法控制源頭,不能得到快速有效的防控??茖W界從一百多年前開始了對核酸的研究,寄希望從此找到疫情防控的突破口。直到1983年,美國科學家凱利·穆利斯發(fā)明了PCR(聚合酶鏈式反應),類似于核酸檢測技術。所有的生物包括人類的遺傳物質不是(DNA),就是(RNA)。PCA技術得到了生命科學界的普遍認可,發(fā)明人獲得了1993年諾貝爾化學獎。自此以后,科學界開始把核酸檢測逐漸用于生物體對各類感染病毒的檢測上來。我國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很快引進消化了這項技術,并廣泛應用于對人類流行性感冒、麻疹、風疹、手足口病、病毒腹瀉、乙型肝炎、艾滋病病原體的檢測和篩查。新冠疫情爆發(fā)以后,國內外生命科學界、醫(yī)學界很快掌握新冠病毒屬于RNA病毒,遺傳物質是RNA。而核酸檢測,可以通過熒光定量PCR的方法,快速檢測出攜帶新冠病毒的RNA。于是,一場核酸檢測戰(zhàn)“疫”在我國城鄉(xiāng)全面打響。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核酸檢測。凡是通過核酸檢測,就能快速地控制疫情的擴散和蔓延。與核酸檢測功能珠聯璧合、相得益彰的是,大數據及智能手機健康寶、網格寶技術的創(chuàng)新與應用。十多億人口大國,每一個人的行蹤,每一個人核酸檢測的結果,都能從手機上即時讀取查驗。
核酸檢測,彰顯了國人的品格和素養(yǎng)。通過核酸檢測,不僅查驗了是否感染病毒,也彰顯了人的道德品格,人的文明素養(yǎng),人的精神風貌。在這場疫情面前,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共赴國難”的奉獻精神、大局意識、自律格局、友愛情結、互助品格,體現得非常充分。且不說那些逆行而上的軍人、專家、醫(yī)護人員、警察、各級領導、社區(qū)干部,書寫的是一部何樣悲壯的戰(zhàn)“疫”史話,演繹的是一種怎樣的精彩人生。單就核酸檢測、查驗而言,那些工作在檢測一線的醫(yī)務工作者、社區(qū)志愿者,他們盡職盡責、一絲不茍、無怨無悔、晝夜堅守。體現的是一種高尚的奉獻精神。那些堅守在海關、碼頭、車站、各個重點部位的查驗者,他們冒嚴寒、頂酷暑,恪盡職守,守土有責,辛苦我一人,平安一座城。展現的是一種大局意識和高度的負責精神。廣大人民群眾的表現,同樣是令人贊美和敬佩。參與檢測的自覺性和配合查驗的自律性,都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境界。自覺檢測核酸,自覺出示結果,自覺配合隔離。在全國數萬個核酸檢測場所,看到的是文明禮讓、秩序井然;看到的是科學精準、便捷順暢。就像當年抗擊日寇侵略,中國結成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一樣,在這場戰(zhàn)“疫”面前,中華民族呈現出一種空前的同心、同力、同為景象。為了抗疫的勝利,人們甘于奉獻,勇于犧牲,情系大局,不計小我。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正是這種強大力量的形成,保障了抗疫保衛(wèi)戰(zhàn)、阻擊戰(zhàn)、殲滅戰(zhàn)的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當然,我們也不能回避,抗疫中所暴露出的某些人性的丑陋與自私,不顧大局、不實報行程、不配合檢測和查驗核酸。有的人甚至不惜觸犯法律,檢測造假,瞞報疫情,發(fā)國難財。這些雖然都是個別案例,但也足以說明,一些人的道德行為,與我們社會的整個道德水準相差甚遠;一些人的文明意識,與我們構建的社會文明體系格格不入。人們的思想道德建設,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還任重道遠。
核酸檢測,強化了公民的國家情感和民族意識。在這場疫情防控戰(zhàn)役中,人民生命至上,是黨和政府自始至終所倡導和遵守的原則。無論是武漢疫情殲滅戰(zhàn),還是上海、深圳疫情阻擊戰(zhàn),乃至后來接二連三、此起彼伏的各個城市保衛(wèi)戰(zhàn),無不顯示人民生命至上理念的可靠踐行。尤其是核酸檢測,十幾億人口的大國,一次次免費核酸檢測。一些列入高中風險的城區(qū),三五天檢測一次。一些未列入高中風險的城區(qū),一個星期篩查一次。目前,全國核酸檢測人次,當以數百億計,國家耗費了大量人力財力,為構筑起一道護衛(wèi)人民生命的防線,可謂不計成本。這樣大規(guī)模的核酸檢測,有力地阻擊了疫情的蔓延,有效地降低了疫情的傳播速度。當下平安的中國,讓每個中國人的內心都油然生起一種自豪感。熱愛祖國的情感,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強烈。“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這是這次疫情帶給國人的最幸福感受,最真情的體驗,是一句發(fā)自肺腑的由衷感嘆。
疫情沒有消失,核酸的檢測就不會停止。核酸是我們構筑生命防線的絕妙武器,是我們護衛(wèi)健康的制勝法寶。有核酸檢測這個絕妙武器在手,我們無懼任何疫情風險,都能火眼識妖、利劍斷魔。有核酸檢測這個制勝法寶在握,我們的各種防疫之戰(zhàn),都將百戰(zhàn)不殆,戰(zhàn)無不勝。
小鏈接陳玉民,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遼寧省陶瓷行業(yè)協會名譽會長,朝陽市作家協會顧問,朝陽市詩詞協會顧問,朝陽市楹聯家協會顧問,朝陽市古生物化石協會顧問。曾任朝陽市委副秘書長等職務。先后結集出版了散文集《文心覽勝》《中華成語沉思錄》《中華詩詞暢想錄》《古都風韻》《中華名勝詩韻錄》五部文學專著。
[責編 雅賢 編審 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