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時節(jié)
文/文化信使 于春林(遼寧葫蘆島)
谷雨,是二十四節(jié)氣的第六個節(jié)氣,也是春季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時由于雨水滋潤,降水量充足,谷類作物茁壯成長,是農作物播種的好時機。農諺有云,“谷雨前后,種瓜種豆”“谷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如此可見,谷雨是多么令人期待的節(jié)氣!
在我的家鄉(xiāng)遼西,谷雨時節(jié),有許多民間習俗延續(xù)到今天。其中一項是人們一直熱衷的事情,它既新鮮又有益于健康,那就是“吃香椿”。
小時候,我家后院的園子里就長著一棵高大的香椿樹。據母親回憶,這棵香椿樹在她祖父那輩就已長在院子里。盡管它歷盡滄桑,但依然很健碩,谷雨前后,滿樹鮮嫩的香椿芽、香椿葉是鄉(xiāng)村人調劑生活的美味佳肴。
香椿有一股醇香的氣味,聞之沁人心脾,也有人不喜歡這氣味,就更談不上吃香椿了。但我們家的人都喜歡吃香椿,一到谷雨時節(jié),香椿就會成為我們家飯桌上的一道美食,谷雨時節(jié)就有了香椿縈繞的味道。
善于打理生活的母親,憑著勤勞和智慧,總會讓小小的飯桌上出現(xiàn)讓我們垂涎欲滴的爽口菜肴——涼拌香椿、香椿炒雞蛋……
香椿剛剛長出翠綠的嫩葉時,母親就開始采摘了。那些日子,她起得很早,提著籃子,搬著木頭凳子,一個人站在后院的香椿樹下專注地挑揀嫩芽、嫩葉摘。鄉(xiāng)村晨間的空氣格外清新,空氣中彌散著香椿獨有的氣味,母親的身影融入其間,現(xiàn)在想起都是最讓人留戀的景致。隔一會兒,父親也來了,他粗心地忘了把后門關上,香椿的氣味流淌到前院,也把我們從夢中喚醒。我們兄弟姊妹也一一爬出被窩,參與到采摘中,一家人一起勞動的快樂場景烙印在時光的深處,成為今生最美的風景。
母親把采摘的新鮮香椿芽、香椿葉一部分馬上食用,一部分焯水之后晾干,以備蔬菜缺乏的冬天食用。如果這時節(jié)趕上一場春雨就更美了。民間流傳“雨后香椿嫩如絲”的說法,我們都期待著春雨來臨,期待母親做的香椿更美味。
父親燒火,大鐵鍋下灶膛里的火燒得旺旺的,紅紅的火苗舔舐著鍋底,整個灶屋里暖暖的;鍋里的水漸漸沸騰,母親就把洗凈的香椿芽、香椿葉倒進鍋里,整個屋子都彌漫著一股香椿的香味;焯過水的香椿芽、香椿葉還要在涼水中浸泡四五分鐘,再把姜末、醬油、味精、干辣椒末調成汁淋到香椿上,一道爽口、美味的涼拌香椿就可以入口了,每頓飯都吃得盤子里一點兒不剩。香椿葉還可以熬湯,至于香椿炒雞蛋對于當時我們家來說,有些奢侈,只是偶爾地改善一下生活。
如今,生活條件好了,每到谷雨時節(jié),無論是鄉(xiāng)村人,還是城里人都喜歡吃香椿。香椿炒雞蛋更不在話下,想吃就吃。只是,對我來說,從鄉(xiāng)村走進城市,父親母親也故去了,母親做的香椿美食成了一種懷想,美好的香椿歲月沉淀在了記憶的深處,谷雨時節(jié),這份懷想變得越發(fā)鮮明起來。
?。ū疚脑l(fā)表在《遼寧日報》“北方副刊”,經作者授權編發(fā),編發(fā)時略有改動)
小鏈接于春林,遼寧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遼寧省散文學會會員,中學高級教師。作品散見于《中國青年作家報》《中國勞動保障報》《長春日報》20多家報刊。
[編輯 雅賢 編審 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