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浙江金華有個學生,爸爸姓年媽媽姓竇,父母給兒子取名年竇彪。因家鄉(xiāng)金華那里沒有黏豆包,所以不懂得年竇彪和黏豆包是諧音。
解說中原老師繞口令《年竇彪》
文/文化信使 吳守貴(遼寧朝陽)
這是一則寫姓名的繞口令。
浙江金華有個學生,爸爸姓年媽媽姓竇,父母給兒子取名年竇彪。因家鄉(xiāng)金華那里沒有黏豆包,所以不懂得年竇彪和黏豆包是諧音。因工作需要,年家舉家遷到東北,竇彪隨父母也來到朝陽,轉(zhuǎn)學時自報姓名年竇彪。
由于怯生報名時口音輕,字咬得不準,同學們聽成了黏豆包。老師上課時點名嘴發(fā)瓢,順嘴溜出個黏豆包。竇彪茫然不知咋回事,哄堂大笑如海濤。學生笑得肚子疼,老師愁得把頭搖:年竇彪啊年竇彪,你的名字年竇彪和當?shù)靥禺a(chǎn)黏豆包忒相似,你若不改換名字,這課我教不了!
作者選用“彪、包、瓢、濤、搖、教”等6個帶漢語拼音韻母ao做韻,讀起來好聽、易記。
作者利用南北方口音和物產(chǎn)的差異創(chuàng)作繞口令。由于浙江金華那地方不出產(chǎn)黏豆包,所以叫年竇彪與黏豆包不存在諧音關(guān)系。但轉(zhuǎn)學到朝陽叫年竇彪就不同了,因黏豆包在朝陽名氣太大了,所以年竇彪與黏豆包自然而然就產(chǎn)生了諧音關(guān)系,鬧出笑話也就順理成章了。
2021.05.03
附:
王中原繞口令第306則——年竇彪
爹爹姓年媽姓竇,
兒子取名年竇彪。
家鄉(xiāng)沒有黏豆包,
不會諧音黏豆包。
竇彪搬家來東北,
轉(zhuǎn)學報名年竇彪。
字音咬得不太準,
同學聽成黏豆包。
先生點名嘴發(fā)瓢,
順嘴溜出黏豆包。
竇彪不知咋回事,
教室爆笑如海濤。
學生笑得揉肚子,
先生愁得把頭搖:
年竇彪啊年竇彪,
你不改名不敢教!
2018-02-09 20:00
小鏈接吳守貴,遼寧省建平縣人。1950年5月18日出生。1969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78年6月畢業(yè)于南京工程兵工程學院,高級工程師。熱愛文學,喜歡旅游。著有詩詞集《夕陽韻語》《金秋韻語》。2010年6月退休。2012年8月加入朝陽市金秋文學社,現(xiàn)為今日朝陽網(wǎng)文化信使,朝陽市作家協(xié)會、詩詞學會會員,遼寧省散文協(xié)會會員。
[編輯 雅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