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稿費”是圖書、報刊等出版機構(gòu)在發(fā)表著作、譯稿、圖畫、照片等的時候付給作者的報酬。
解說中原老師繞口令《取稿費》
文/文化信使 吳守貴(遼寧朝陽)
“稿費”是圖書、報刊等出版機構(gòu)在發(fā)表著作、譯稿、圖畫、照片等的時候付給作者的報酬。
“稿費”最早起源于隋朝的“潤筆”。據(jù)《隋書》記載:有一次,隋高祖叫手下一個官員起草詔書。另一位官員從旁戲說:“筆干了。”一位叫作鄭澤的官員乘機說道:“不得一錢,何以潤筆。”
朝陽翹楚隋志超,文壇躍馬逞英豪。詩歌散文全涉獵,戲劇影視成就高。隋志超筆名隋治操,隋治操本名隋志超。治操文稿多且好,稿費單子似雪飄。有的寫作隋志超,有的寫作隋治操。志超想取治操的錢,要證明治操是志超。身份證明備一沓,沒過一周用不著。地球村人都知道:隋治操即隋志超,隋志超即隋治操,錯了管換我三包。
作者在這則不足百字的繞口令中,設置了36個翹舌音、16個平舌音,從而達到了既繞口又繞腦的效果。繞口令以七言為主,一韻到底,排列整齊韻律美。
從一個側(cè)面兒,繞口令客觀地反映了遼寧朝陽文壇,人才濟濟、你追我趕、生機勃勃……
2021.01.25
附:
王中原繞口令第385則——取稿費
隋志超筆名隋治操,
隋治操本名隋志超。
治操文稿質(zhì)量高,
稿費單子似雪飄。
有的寫著隋志超,
有的寫著隋治操。
志超想取治操的款,
要證明治操是志超。
身份證明備一沓,
剛過一周用不著。
全地球人都知道:
隋治操即隋志超,
隋志超即隋治操。
2019-08-10 05:40
小鏈接吳守貴,遼寧省建平縣人。1950年5月18日出生。1969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78年6月畢業(yè)于南京工程兵工程學院,高級工程師。熱愛文學,喜歡旅游。著有詩詞集《夕陽韻語》《金秋韻語》。2010年6月退休。2012年8月加入朝陽市金秋文學社,現(xiàn)為今日朝陽網(wǎng)文化信使,朝陽市作家協(xié)會、詩詞學會會員,遼寧省散文協(xié)會會員。
[編輯 雅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