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與“斑”,音同形近義不同。
此“班馬”并非彼“斑馬”,這“綿陽”不是那“綿羊”
文/文化信使 吳守貴(遼寧朝陽)
“班”與“斑”,音同形近義不同。
比如,李白的《送友人》尾聯(lián)“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蕭蕭班馬鳴”,這一句出自《詩經(jīng)·車攻》“蕭蕭班馬鳴”。班馬,離群的馬。詩人和友人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離開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馬猶如此,人何以堪!
若將“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寫成“揮手自茲去,蕭蕭斑馬鳴”,讓唐人騎上非洲斑馬,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恐怕馬戲團演員也無此絕技。
“斑”字的本義是花紋或點子,此字中間的文是花紋的意思。斑馬因渾身有條紋,故而得名。由本義引申出顏色不純,如斑白胡子、斑駁的樹影、斑斕的夜景……
“班”字本義為分玉,表示用刀把玉石分開的意思,此字中間部分是刀字的變形。由本義引申為分開,如學(xué)校分班級,軍隊分班排,工廠分班組。“班”由整體切分而成,“組”由個體聚合而成。
“班馬”的“班”在本聯(lián)是分別的意思。
附帶說明,“班馬”還是漢代的兩位著名歷史學(xué)家的合稱,“班”指班固,“馬”指司馬遷。司馬遷寫了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史記》,班固寫有斷代史《后漢書》。
另外,青海有個班瑪縣,四川有個綿陽市,都是動物名稱的諧音。我有倆網(wǎng)友,一是班瑪周知北,一是綿陽蔣曉東,恰好構(gòu)成一副無情對。
改錯別字的最好方法是查閱工具書之后寫短文,這樣印象深、記得牢,我感覺這招挺有效,能從根兒上解決問題。
2020.11.19
小鏈接吳守貴,遼寧省建平縣人。1950年5月18日出生。1969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78年6月畢業(yè)于南京工程兵工程學(xué)院,高級工程師。熱愛文學(xué),喜歡旅游。著有詩詞集《夕陽韻語》《金秋韻語》。2010年6月退休。2012年8月加入朝陽市金秋文學(xué)社,現(xiàn)為今日朝陽網(wǎng)文化信使,朝陽市作家協(xié)會、詩詞學(xué)會會員,遼寧省散文協(xié)會會員。
[編輯 雅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