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某市三高中,高三的課程已經上完,開始進入總復習階段。同學們都在查缺補漏,夜以繼日地闖關奪隘。
解讀中原老師繞口令《自愿和志愿》
文/文化信使 吳守貴(遼寧朝陽)
某市三高中,高三的課程已經上完,開始進入總復習階段。同學們都在查缺補漏,夜以繼日地闖關奪隘。
婁自愿與同桌劉志愿,志同道合,互相幫助。婁自愿的志愿是上海的同濟大學,劉志愿的志愿是上海的復旦大學。婁自愿的化學是弱項,劉志愿的物理是短板。婁自愿幫劉志愿補習物理,劉志愿幫婁自愿補習化學。
高考結果各償所愿,婁自愿感謝劉志愿,劉志愿感謝婁自愿。
讀完這則繞口令,讓我想起“天堂”和“地獄”的故事。據(jù)說,天堂有口很大很深的鍋,里面熬半鍋八寶粥,盛粥的勺子把兒竟有一丈長。自己拿勺子舀的粥送不進自己嘴里,就舀起來送給別人吃,這樣互相喂粥,大家都能吃飽。所以,天堂里的人都胖乎乎、滿面紅光的。而地獄里的情形則完全相反,雖然,鍋還是同樣的鍋,勺子還是同樣的勺子,自己吃不到嘴,也不想給別人吃。由于不能互相幫助,結果大家只能一起忍受饑餓。所以,地獄里的人都骨瘦如柴,萎靡不振。
作者用38個漢字,排列組合,輾轉騰挪,(“愿”字就重復使用22次之多)講述了一對學子,刻苦學習、團結互助、共同進步的動人故事。這是一篇貼近生活,情節(jié)真實,語言簡練,用字精準的佳作。
附:
王中原繞口令第434則——自愿和志愿
![](http://thealdertree.com/uploadfile/2020/0218/20200218091659787.jpg)
小鏈接吳守貴,遼寧省建平縣人。1950年5月18日出生。1969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78年6月畢業(yè)于南京工程兵工程學院,高級工程師。熱愛文學,喜歡旅游。著有詩詞集《夕陽韻語》《金秋韻語》。2010年6月退休。2012年8月加入朝陽市金秋文學社,現(xiàn)為今日朝陽網文化信使,朝陽市作家協(xié)會、詩詞學會會員,遼寧省散文協(xié)會會員。
[編輯 雅賢]
![](http://thealdertree.com/uploadfile/2020/0218/2020021809175457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