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猶記桃花浦
文圖/文化信使 劉國琳(遼寧大連)
一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宋·蔣捷《一剪梅·舟過吳江》
2018年7月24日上午,我們200多名軍隊離退休干部,乘大巴車,一路北上170多公里,來到遼寧省大連市莊河花園口,參觀過往與現(xiàn)實的分水嶺,吟誦中國近代史啼血如夢的起句,窺探甲午戰(zhàn)爭、日俄戰(zhàn)爭、旅順屠城的原點,觀察“九一八”“七七”事變、日本侵華并統(tǒng)治大連40年的悲情跳板。
歲月走過兩個甲子,我們回溯123年前那段刻骨銘心的記憶,聚焦那場屈辱長嘆的甲午中日戰(zhàn)爭,反芻剖析、反思拷問,接受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洗禮。
這片小港口,入口處兩塊礁石突起,形似龍蝦扼守港口,人稱“蝦老石”。腳下這個山頭叫蓋子頭,中間凸,四周凹,形如龜殼,頭部入??崴茷觚?,舉目黃海遼闊,礁石舒緩、溝沿縱橫、細沙潔凈,霧氣迷朦,浪花細語。古稱桃花浦,曾是三春楊柳,四月桃花,景色艷麗,宛若仙境的地方,后不知何時何故更名花園口。
美景是123年前打破的。
導游介紹,1894年10月24日早晨5時,日軍14艘護衛(wèi)艦駛抵桃花浦,離岸10海里變換隊形,在東起張蝦島、西至蓋子頭長約20海里的水面,一字橫向排開,炮口對準沿海十多個村屯一通炮擊,百姓死傷慘重,房倒屋塌。之后,司令官大山巖統(tǒng)領(lǐng)承擔進攻旅順口任務(wù)的日軍第二軍,先后乘運輸船,小舢板從容登陸,如逛花園一般。
在半個月的時間里,日軍登陸兵員24049人,戰(zhàn)馬2740匹及大批軍用物資。
桃花浦一帶沒有清軍駐守,更無任何官兵火力抵抗。
日軍在海上的炮擊,好像給自己鳴放的慶祝鞭炮。
9年后,舊戲重演,1904年5月8日至13日,日軍第二軍部分人馬再度從桃花浦登陸。這次他們沒有鳴放“鞭炮”,而是在軍艦上打出橫幅:不怕清朝百萬兵,就怕海干天不容!
二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
——納蘭性德《浣溪紗》
桃花浦戰(zhàn)略地位重要。唐貞觀年間,唐海陸大軍發(fā)兵遼東,討伐高句麗,在此登陸;明朝把這里作為防倭的重要據(jù)點;清朝闖關(guān)東的難民選擇在此上岸,各奔前程。如是海防咽喉要地,清政府為何任由外敵輕松而入呢?慈禧創(chuàng)建的晚清執(zhí)政理念說得直接:“量中華之物力,結(jié)與國之歡心。” “寧予外寇,不予家奴”(寧愿給外面的寇賊,也不留給自己家的奴才)。只要不動她的權(quán)利,咋討外國強盜歡喜都成!
閱讀歷史,如看影像。日軍首次登陸桃花浦后,清大連灣守將銘軍統(tǒng)領(lǐng)趙懷業(yè)慌忙急電李鴻章,要求速派北洋艦隊增援金州大連灣。李回電斥責:倭寇尚未近貔子窩(今普蘭店皮口),汝等只各守營盤,來路多設(shè)地雷埋伏,并無守城之責。旅順兵單,同一吃緊,豈能分撥過灣,可謂糊涂膽小!
李鴻章8次來旅順軍港,3次赴大連灣考察,知曉大連灣丘陵環(huán)繞,海域?qū)掗?,形勢險要。自1887年始建,有和尚島、老龍頭、黃山、徐家山沿岸6座海陸炮臺,建有水雷營、配備魚雷艇9艘。環(huán)路溝通,海陸相接,進退自如,各口徑大炮“均為自動回轉(zhuǎn)射擊炮,可向炮臺前后左右射擊,實為無雙之利器,大連灣海圖皆在掌控之下”。
日軍占領(lǐng)金州城后,最為膽怵的正是大連灣陣地牢固,武器精良,有6個營兵力駐守,奪取大連灣,打通進攻大連、旅順的通道必當付出更慘重的代價。此時,探子報來個令敵酋欣喜若狂的消息,大連灣守將趙懷業(yè)棄守大連灣炮臺,率領(lǐng)3000多步騎,沿途騷擾搶劫百姓財物后逃往旅順口。這個“趙不打”,把清朝耗資巨萬經(jīng)營6年之久的要塞,連同新式大炮129門,炮彈246萬發(fā),德國槍支680支,子彈3380萬發(fā),以及大批糧食馬匹、行帳衣物之類軍儲,全部委棄資敵。11月7日,日軍兵分三路,兵不血刃,平步進駐大連灣,占領(lǐng)這道天險。日軍還意外繳獲“大連灣水域地雷敷設(shè)圖”,按圖作業(yè),切斷海底電纜,排除敷設(shè)水雷,日艦順利駛進港內(nèi)占據(jù)碼頭,使之成為海上重要補給線。
晚清皇親囯戚,權(quán)臣顯貴構(gòu)成的既得利益集團,在國家存亡,民族危殆的考驗面前,大多交了一張避難逃亡的答卷。咸豐皇帝帶頭“木蘭秋狄打獵”逃難熱河;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西狩”西安;駐朝陸軍主帥葉志超畏敵避戰(zhàn),兵敗平壤后,策馬“逕定州,亦棄不守,趨五百馀里,渡鴨綠江入邊始止焉”;中日兩次海戰(zhàn)時,北洋水師濟遠艦隊管帶(船長)方伯謙張掛白旗臨陣脫逃;旅順口前敵總指揮龔照嶼,不曾接戰(zhàn),一槍未發(fā),兩度乘船棄軍而走,致使旅順口群龍無首,費時10年,耗銀300多萬兩,擁有馬、步、炮、兵1.4萬人,20余座海陸炮臺的東洋第一的軍港設(shè)施,拱手出讓日軍等等。
三
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guān)城,古今幽恨幾時平。
——納蘭性德《浣溪紗》
沒有哪一種硝煙不會散盡,但中國的悲愴與抗爭卻永駐心底。一卷充滿痛楚又令人激蕩的民間抗爭歷史底片,竟然零散、瑣碎、清晰地映現(xiàn)于追尋者的眸子里。1995年10月24日,莊河市人民政府在蓋子頭山頂豎立“花園口”紀念碑,張愛萍將軍題寫碑名,碑高5.6米,花崗巖壘砌,正面有通碑文,背面刻“勿忘國恥,振興中華”,青松簇擁,白云眷顧,海天相接,視野遼闊,我們在碑石前,舉起右拳,發(fā)出鏗鏘誓言,表達“如有戰(zhàn),召必回,為祖國,不惜命”的骨血信念。
當?shù)厝苏f, 豎碑這個地方是123年前的天后宮,有五間正殿、兩間配殿,漁民出海前都來拜敬海神娘娘。
這里是“大火球燒死敵寇”神話的誕生地。
日軍登陸后,占領(lǐng)廟宇,殺驢飲酒,荒淫取樂,無惡不作,將海神娘娘的塑像頭割下來扔海里,又把一個驢頭安在上面,以此嬉戲。海神娘娘憤怒了,當夜口吐大火球,拋向海面,燒了一艘日艦,報仇雪恨……
123年前的蓋子頭媽祖廟消逝了,現(xiàn)今,原址前方幾十米遠的地方后建海神娘娘小廟,供當?shù)厝思漓搿?/span>
大連研究黨史,甲午中日戰(zhàn)爭史的專家、學者、作家,比如宋晨觀、關(guān)捷、王金杰、孫文義等撰文,揭示了媽祖口吐“大火球”燒日艦的真相。
1894年11月4日,花園口又開來三艘日本軍艦,停泊在蝦老石旁。當?shù)貜R會會首組織漁民中的勇士,趁漆黑夜晚,乘小舢板,摸向敵艦,拉著錨鏈爬上戰(zhàn)艦,把火藥放在油庫里點著,使船體著火沉沒。另一艘日艦于驚慌中起航擱淺。此事記載于《清代檔案室史料》一書中。
中國從不缺少義士,卻缺少記錄與銘記!
宋屯有個長工和廟上兩個和尚,偷偷回村取物時與日軍哨兵遭遇。狹路相逢,勇者勝。他們用長矛將兩個哨兵扎死,然后脫身。
《金縣志》記載:在日軍進犯金州途中,花園口的二位鐵匠夜?jié)摂碃I,刺殺日酋山地元治。雖未如愿身遭殺戮,卻使日寇為之膽寒。
山地元治是日本第二軍第一師團師團長,陸軍中將,崇尚武道,性情暴戾。因一目失明,人稱“獨眼龍”。就是這個惡魔,率兵攻克旅順翌日,制造了屠城4天3夜,殘殺平民俘虜2萬多人,只留36個埋尸人的慘案。
1945年蘇聯(lián)紅軍留下的水泥崗?fù)?/span>
紀念碑碑文有段記錄:“日軍在花園口一帶燒殺擄掠,無惡不作。清政府未予抵抗,而花園口附近一帶農(nóng)民800余人在壯士高武率領(lǐng)下,手持土槍、鋤鎬與日軍激戰(zhàn),斃傷敵寇多人,高武等亦為國英勇捐軀……”短短數(shù)語,肯定了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民間斗爭的力量,標識了良心、正義、尊嚴的尺度,刻錄了對歷史的承擔、反省以及面對未來的從容胸襟。
四
萬木天寒凍欲折,一枝冷艷開清絕。
——吳弘道《撥不斷·閑居》
百年過去,滿門烈婦投井就義的曲氏井,成為大連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894年11月6日,日軍攻陷金州城池,城內(nèi)西街曲氏人家,男人均赴前線御敵,家中僅剩姑嫂7人和3個未成年孩子。如果走投無路,咱們就一起跳井,決不能落到鬼子手里,遭受污辱!鬼子逼近破門了,曲氏姑嫂懷抱幼子,躍進院內(nèi)一眼不大的水井,婦孺十口盡數(shù)就義。
戰(zhàn)后,金州海防同知王志修特此賦詩:“曲氏井,清且深,波光湛湛寒潭心。一家十人死一井,千秋身殞名不沉。”
“清政府未予抵抗”,但仍有熱血男兒不甘就辱,奮起抗敵。徐家山副炮臺轟響阻敵的巨響,金州副都統(tǒng)連順處死日軍諜報員;正定鎮(zhèn)總兵徐邦道率人馬阻斃日軍50余人;小卒王書翰策馬求援遭捕咬舌自盡;圓明和尚拒遷廟宇遭火焚;私塾先生閻世開寧當中華斷頭尸,勿做倭寇屈膝人……無不記錄著底層軍民反抗外來侵略的壯舉。一段段歲月滄桑,一處處恥辱文物,宛如一支支利箭,剖割人們的心靈。為什么在自己的家園,平民被外敵任意宰殺?為什么七尺男兒保護不了婦孺弱???為什么面對國難高官貴胄鮮有浴血廝殺舍身取義的筋骨?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1955年11月11日至13日,花園口海域展開了一場大規(guī)?,F(xiàn)代化多兵種軍事演習,動用部隊6.8萬人,飛機200架次、艦艇100余艘、坦克200多輛,火炮1000多門,全軍809名高級干部隨隊作業(yè)和參觀學習,葉劍英元帥擔任總導演,粟裕、陳庚大將和鄧華、甘泗淇、肖克上將任副總導演,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彭德懷、賀龍、陳毅、聶榮臻親臨現(xiàn)場觀看,這些從戎馬倥傯的戰(zhàn)火硝煙中打拼出共和國的將帥,不容甲午戰(zhàn)爭的晚清悲劇在自己手中重演!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閱兵講話時,正告:“今天,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撼動我們偉大祖國的地位,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
五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毛澤東《浪淘沙·北戴河》
昔日桃花浦,今日花園口,已經(jīng)發(fā)展為大連市委、市政府直管的六個先導區(qū)之一,成為高于新加坡標準打造的一座現(xiàn)代化海濱新城、生態(tài)園林城和宜居城市。468平方公里的面積,7萬多人,操持著濃重的膠遼方言,安居樂業(yè)于溫帶季風氣候中,享受著時代發(fā)展帶來的紅利,沐浴著花園般的安逸祥和。
其實,無論叫什么名字,那頁杜鵑啼血的往事,都已成為書架上一排排故紙。但是,獨醒者卻從中窺見躍動的一條條鮮活生命,追溯一行行驚心動魄,精彩紛呈的文字。于是,往事苦難,不再隨歲月流逝而被遺忘,反而卻變得越來越清晰如昨。
再見,桃花浦!再會,花園口!
?。ū疚膮⒖紩浚和踅鸾堋洞筮B記憶》之《花園口獅子口》,大連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韓悅行《大連掌故》2007年11月大連出版社第一版;金一南《苦難輝煌》華藝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一版: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第一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
[助編 明月 責編 趙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