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wǎng)六一兒童節(jié)特稿
童年趣事
文/文化信使 石玉梅(遼寧朝陽)
我居住的小山村雖然不大,幸運的是,和我同齡的玩伴就有五六個。鳳芝、小敏、燕子、保柱、海超,這幾個人都是我童年最好的玩伴。他們的名字,連同他們那稚嫩、可愛的笑臉,一直留存在我的記憶里。
村子中間那塊方形的平整地、村頭那顆兩摟粗的老槐樹、村前那條剛沒膝蓋的小河、還有小河旁長滿花花草草的小山,都成了我們這些孩子自由自在玩耍的樂園。
“老大奸,老二憨,調(diào)皮搗蛋是老三”。這句老話兒頗有道理,我和海超都是排行在“三”,六人中數(shù)我倆主意最多。
一年級教室在我們小村的大隊部,粉筆與黑板吱吱嘎嘎的摩擦聲,瑯瑯的讀書聲,成了當(dāng)時我們幾個小伙伴關(guān)注的焦點。
有一天終于憋不住了。
“咱們幾個趴窗子去聽課吧!”海超建議說。
“劉老師不讓靠近,不是攆了咱們好幾回嗎?”鳳芝有些膽怯。
“就你膽小,這回咱們做些準(zhǔn)備,鳥悄兒的,別擠在一起,弄出動靜來。”海超拍著胸脯,蠻有把握地說。
“那就東窗三個人,西窗三個人。”我安排著。
準(zhǔn)備好之后,我們就貓著腰躲藏在教室窗下面?;ハ噙f個眼色之后,直起身來,趴在窗臺上。由于玻璃窗結(jié)了厚厚一層的霜,里面模煳,看不清。
海超最聰明了,示意大伙用嘴哈氣。很有效??陕犞犞?,燕子突然“哇”了一聲,循聲望去,原來燕子的舌頭粘在了窗子上。鳳芝一害怕,從窗臺上掉下來,摔了個屁股墩,我們幾個禁不住哈哈大笑。
結(jié)果可想而知。劉老師分別找了我們的父母,說這樣做既影響上課又太危險,告誡各位家長好好管教。挨訓(xùn)自然是少不了的,但我們依然按捺不住好奇和貪玩的小心思。
“不讓聽拉倒!”
海超又有了新主意。
“咱們自己弄塊木板,誰家有墨汁拿來涂上,當(dāng)做黑板,再找來幾塊石灰塊做粉筆,用抹布做板擦,小樹棍當(dāng)教鞭,咱們自己上課。”
“這個主意好!”我們幾個拍手贊成。
材料很快就準(zhǔn)備好了。在這五人當(dāng)中,爸爸是小學(xué)老師,兩位姐姐又在小學(xué)讀書,我從家里拿了本姐姐讀剩下的書,也算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了,理所當(dāng)然地便被推舉當(dāng)“老師”。
當(dāng)老師就要有老師的模樣。
“上課了!上課了!”我拿著小木棍在小黑板上使勁敲了兩下。
坐在小板凳上的小伙伴,一下子哄笑起來。
“嚴(yán)肅點!注意聽講!今天我們上第一節(jié)課。”我學(xué)著一年級劉老師的模樣兒,扮起了小大人。
又是一陣哄笑,我們嬉戲著,快樂著。
那時的我們沒有電視看,也沒有手機玩,也就沒有“小豬佩奇”和“熊大熊二”吸引我們。白天,我們一起下河摸魚、割豬草、挖野菜;傍晚,我們一起踢毽子、跳格子、藏貓貓。每一天都玩得熱火朝天,不亦樂乎。
暖和天兒,當(dāng)然是好過了,可以撒歡地玩呀!唱呀!跳呀!互相打鬧……像斷了線的風(fēng)箏一樣隨意。冷天兒也難不倒我們,小河一結(jié)凍,我們便成了那里的???。
“咱們比賽吧!”海超仗著自己滑冰技術(shù)好,總是挑事。
“比賽就比賽,誰劃到最后,誰就是小狗!”保柱趁機挑戰(zhàn)。
“哼!你們別以為我們是女孩子,就怕了你們!”燕子嘴快又厲害。
“好!那我們準(zhǔn)備開始……”我大聲喊著,同時向燕子、鳳芝使了個眼色。
我還沒有喊出“開始”兩個字,燕子已經(jīng)竄出了好遠(yuǎn),鳳芝也麻利地跟了上去,海超和寶柱眼見吃了虧,扯著脖子喊“你倆耍賴!耍賴!”。
“你倆是小狗了!”燕子,鳳芝和我三個人調(diào)皮地笑著……
下雪天更難得。趴在窗臺上盼望著雪下大點,準(zhǔn)備好草篩子,用木棍支好,底下放些土糧食,等餓急了的麻雀進(jìn)去尋食時,下個套。屏住呼吸、繃緊神經(jīng),眼神直勾勾地盯著篩子底下,那時篩子是世界的全部……
簡單著、快樂著、幸福著,那段歲月、那些人、那些事,已經(jīng)深深地刻在了記憶中,如今的回味亦是甘之如飴。
(本文原載《撫順礦工報》,經(jīng)作者授權(quán)編發(fā)。)
![](http://thealdertree.com/uploadfile/2019/0601/20190601015339850.jpg)
[編輯 瑞雪 責(zé)編 趙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