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新衣
文圖/文化信使 宋穎杰(遼寧北票)
轉(zhuǎn)眼又到了農(nóng)歷新年,人們迫不急待地貼上了春聯(lián)。紅彤彤的春聯(lián)充滿了新春的喜慶,祥和。往日里寬敞的大街,也一下子變得擁堵起來。“穿新衣,戴新帽,歡歡喜喜新年到”,耳邊不禁又響起了那首童年的歌謠。
穿新衣,放鞭炮,貼春聯(lián),掛紅燈籠是中國年古老的習(xí)俗。兒時過年穿新衣是小伙伴們最高興的事。一到臘月小伙伴便開始計算過年的日子,幻想著那種過年的喜悅。
記得兒時的新衣都是姥姥做的。每到這一年的臘月,母親便領(lǐng)著我和哥哥去“轉(zhuǎn)圈屋,高臺街”買布料。
“轉(zhuǎn)圈屋,高臺街”其實就像現(xiàn)在的商場。由于六七十年代是計劃經(jīng)濟,物資匱乏,所以那時的年貨都是憑票供應(yīng)。“轉(zhuǎn)圈屋,高臺街”是當(dāng)時我們這所煤城比較大的百貨商店。
母親領(lǐng)著我們來到柜臺前,排好隊,拿出手絹,小心翼翼地解開手絹,拿出幾張紅紅綠綠布票和不知攢了幾個月的工資,又小心地撕下來幾條布票,靜靜地排在隊伍中。排到了母親,母親把布票和錢交給售貨員,售貨員仔細(xì)地核對一下,熟練地用尺量好布,只聽“呲啦”一聲一塊布便扯好了。
母親領(lǐng)著我們來到姥姥家,姥姥家早已坐滿了等待做新衣的人。姥姥不是裁縫,可是她做的衣服合身得體,手工又好,做得又快,那時又沒有成衣店,所以鄰居們一到過年就找姥姥做過年時穿的新衣。
姥姥高興地給我們量好尺寸,熟練地用她那一雙巧手裁剪出了布片。兩天后我們哥倆的新衣便做成了。姥姥高興地讓我們試穿新衣,那慈愛的目光仿佛就像新衣穿在了自己身上。
雖然那時過年的新衣大都是綠色,藍(lán)色布料,但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能穿上過年的新衣已是兒時最幸福的事了。
時光荏苒,改革開放擴大了人們的視野,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人們對物質(zhì)生活的需求變得愈來愈豐富。過年的新衣也從藍(lán)綠色的棉布,變成了各種顏色,多種樣式。女式服裝更像是春天盛開的百花,爭奇斗艷。
到了初中,過年的新衣再不用姥姥做了,姥姥家去做新衣的人也越來越少了。姥姥經(jīng)常嘮叨:她做的衣服不時興了。直到姥姥去世,母親再也沒有讓姥姥為我們做過過年的新衣。
過年的新衣,充滿了父母及老輩對后代的祝福,充滿了對晚輩的慈愛,也充滿了千家萬戶對幸福生活的熱愛與祈盼。歲月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歲月也在更換著我們過年的新衣。愿歲月安好,愿人人幸福!
[助編 明月 責(zé)編 趙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