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国产原创中文av网站_日韩人妻无码一级毛片基地_国产福利在线人成观看_亚洲AV中文久久精品软件下载

媽媽的味道(沈德紅)

摘要:東北的冬天,是俗稱“貓冬”的時節(jié),也是農(nóng)民最休閑的時節(jié),大多數(shù)人都喜歡用包餃子的方式來打發(fā)無聊的時間。

媽媽的味道

文化信使/沈德紅  編輯/繁花似錦

  東北的冬天,是俗稱“貓冬”的時節(jié),也是農(nóng)民最休閑的時節(jié),大多數(shù)人都喜歡用包餃子的方式來打發(fā)無聊的時間。

  當(dāng)我坐在熱乎乎的炕上包餃子的時候,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和媽媽包餃子的情景。

  媽媽是一名教師,放寒假后,會在炕頭上放一個大案板。爸爸在磨石上蹭蹭地磨菜刀,他一邊用一根細木棍試著刀快不快,一邊用眼睛尋找我。當(dāng)木頭棍像頭發(fā)絲一樣在鋒利的刀刃上一下折斷時,爸爸就會喊我:“德紅,剁餃子餡了。”媽媽便從鍋里撈出一大盆煮好的胡蘿卜片、大蘿卜片,有時候是酸菜。媽媽把這些食材倒在案板上,我就開始剁起來。那幾日,我們這些十幾歲的丫頭片子,很難再聚到一起了,跳格格,踢口袋的游戲只能暫停。

  媽媽負責(zé)剁肉餡,她會挑選五花肉做材料。這樣的肉做餡,包出來的餃子特別香。

  媽媽把面和好后,放在一邊醒著,然后開始拌餃子餡,這是個挺有學(xué)問的活計。媽媽通常先把肉餡拌好,她先放少許豆油和葷油,然后放味素和五香面、醬油、蔥姜蒜,再倒上小量的開水,然后用四根筷子攪動,往一個方向不停地攪動,直到屋里飄滿了奇香,才會停止攪動。媽媽用紗布,把菜餡的湯汁攥出去,放到肉餡里,再攪拌均勻。這時候的面已經(jīng)餳好了,就開始包。

  我負責(zé)搟皮,媽媽包。媽媽會包很多樣餡的餃子,有胡蘿卜和大蘿卜的,還有酸菜的。母親心靈手巧,她會包很多花樣,有馬蹄形的,有麥穗形的,這些餃子,擺在一起,就像一片一片美麗的花瓣,特別好看。我們會包幾個晚上,把過春節(jié)吃的餃子也包出來。包滿一面袋子餃子后,放在倉房里凍上。過春節(jié)時,從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早晨飯都是餃子。

  包餃子時,媽媽總是給我們講餃子的歷史。

  說據(jù)史料記載,餃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yī)圣張仲景首先發(fā)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春節(jié)吃餃子的習(xí)俗起于明代與清代,是我國北方廣大地區(qū)盛行的一種過年方式。

  春節(jié)餃子要在除夕晚上包成,子時(半夜十二點)吃。這時正是農(nóng)歷正月初一伊始,取“更子”之意,“交”“餃”諧音,故稱“餃子”。中國古代用十二地支來記錄每一天的時間,就把每一天分為十二個時段,每天開始是子時,子時就相當(dāng)于二十三點到一點這個時間。到了每年的年底,年三十的時候,這就不僅是新舊兩天的更替,而是新舊歲的更替,中國人管它叫“交子”。也就從那時起,中國人每年大年三十吃餃子。

  大年三十那天,夜幕降臨時,我們一家人就開始忙起來了。媽媽把餃子從倉房拿出來,因為是年夜飯,媽媽拿出來的是純?nèi)馔栾溩印K€會預(yù)備幾個涼菜。媽媽說要準備六個菜,寓意六六大順。父親和大哥在院里堆砌柴禾,架旺火用。我和弟弟跟著玩,偶爾也搭把手。

  三十晚上,家人喜歡的是春節(jié)聯(lián)歡會,特別是我,喜歡聽歌曲,總是寸步不離地守著電視。當(dāng)時針指向十點時,媽媽就開始忙起來,大灶點燃了,外面的旺火也開始燃燒起來,整個院子亮堂堂、紅通通的。大哥把一大串鞭炮綁在一個木棍子上,立在墻頭,等著母親下餃子時放。十二點,我和弟弟被母親喊到院子里。媽媽把鍋掀開,一邊往鍋里下餃子,一邊說,過年了,吃餃子了。大哥隨著媽媽的吆喝,把鞭炮點燃。這個時候,村里到處燃起旺火,到處都是噼里啪啦的鞭炮聲,此起彼伏的鞭炮聲穿透了山谷,傳到很遠很遠。整個村子就像煮餃子的開水一樣沸騰了。

  吃餃子時,不愛喝酒的我們,都喝點葡萄酒。因為過年了,媽媽總說,餃子酒,餃子酒,越喝越有。因為餃子里包了鋼镚兒,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比賽吃,誰能第一個吃出來錢,誰最有福氣。吃不到的不開心,吃到了,把鋼镚兒放在桌上,使勁顯擺。弟弟因為吃不到,竟然急哭了。媽媽趁他不注意,把一個有鋼镚兒的餃子放在他的碗里,還示意我們不許說。弟弟吃到錢了,站起來歡呼,他的眼淚還沒干呀,大家都被他逗樂了。

  時光飛逝,離開故鄉(xiāng)好多年了。如今的人們,什么都不缺,餃子就是家常便飯,可我總感覺,誰包的餃子,都沒有媽媽包的餃子香,好吃,因為餃子里有媽媽的味道!

  身在異鄉(xiāng)的我,穿透時光,仿佛看見了媽媽忙碌的樣子,也好像聽見媽媽說,德紅,吃餃子,好吃不過餃子,多吃幾個,媽媽看著你吃!

  頃刻間,淚奔。

小鏈接
  沈德紅,今日朝陽網(wǎng)文化信使。遼寧省散文學(xué)會會員,朝陽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散見于《新西蘭華文報》《遼寧職工報》等30多家報刊及今日朝陽網(wǎng)等網(wǎng)絡(luò)媒體。有作品入選《啟功文化在赤峰》《青年作家年鑒》《在希望的田野上》選本,作品多次獲獎,接受過媒體采訪。

  [責(zé)任編輯 趙盼]

好名聲網(wǎng)

【本網(wǎng)聲明】


網(wǎng)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