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鄉(xiāng)記
文化信使/瞿軍(四川) 編輯/昕晨
這兩天,阿東兄弟開車送我回了老家一趟。不為別的,也沒有什么緊要事處理,就是想回老家看看,了卻心中的一份牽掛。雖然,老家再沒有親人居住在那里。
前天下午出發(fā),車過成都至眉山境內(nèi),天已擦黑,夜雨悄悄地飄落。雨打車窗,可真是風雨兼程,讓人憑添幾分惆悵。晚八點多,車下高速公路,再行不遠的幾公里路程,就是老家牛華鎮(zhèn)。預先知道消息,有朋來迎,并且已準備好接風的家鄉(xiāng)特色餐飲——串串香。
串串香,在老家牛華鎮(zhèn)又叫麻辣燙,是最初的叫法,也是目前風行川內(nèi)外的最初發(fā)源地。如今的串串香,作為家鄉(xiāng)的美食,早已遍布大江南北,因其價廉,渾素皆具,味重味淡隨己,而備受大家喜愛。我這個從小鎮(zhèn)走出的游子,也為它感到驕傲。
故友相見,寒喧罷,選擇了一家最有名的老牌串串店坐定。朋友開了一瓶白酒助興,邊敘舊邊享受美食。說不完的話題,不知不覺兩個多小時過去了。老友姓黃,開了一家沙石場,在小鎮(zhèn)也算較有名氣的成功人士。晚上,也是他安排住宿。得知我此行的目的主要是懷舊,去看看已賣給他人多年的老屋,便有意把住宿的地方,安排在離老屋不遠的一條老街上。朋友告辭后,毫無睡意的我們,又去夜市喝了會兒酒,小酌一番,主要是讓陪我回去的朋友,也感受一下家鄉(xiāng)的氣氛。
清晨,從濃睡中醒來,便聞一陣陣雞鳴犬吠。臨街那面樓下,賣早菜的攤販早已開始做起生意。這,便是家鄉(xiāng)的味道了。
同行的哥們還在酣睡。獨自走出賓館,沒開車,也沒坐小鎮(zhèn)到處都有的人力三輪車,沿清早便喧鬧起來的小街,去尋找記憶中的美味小吃。結(jié)果一路發(fā)現(xiàn),記憶中的美味小吃依舊到處可尋,小籠包子、嘉州紹子面、血旺、豆腐腦、豆花、蹄花湯、肥腸湯,甚至早餐都有牛肉湯鍋,再想品嘗,都無法品嘗那么多美食。從賓館趕過來找到我的朋友說,光看都看飽了。最終,我們在一家老店門口停住,各自點了一碗豆花、血旺和肥腸湯。三人吃罷,才五十多元錢,都說太便宜了。這在我們居住的城市,這樣一頓美味早餐,價錢恐怕翻倍了。朋友還大贊色香味俱全,不似我們在綿陽每天早餐只能吃到的米粉。
早餐罷,我告訴朋友,想獨自去老屋走走,獨自感受家鄉(xiāng)的味道。
最近幾年,很少回家鄉(xiāng)小鎮(zhèn),一路細看,才發(fā)現(xiàn)變化非常大。從小生活過的那條老街,幾乎找不到舊時的模樣。過去的青石板小街,變成了水泥街道。以前街兩邊的木結(jié)構連排屋,都拆遷建成了樓房。所以,當我在老屋附近的那條小街來回走了三趟,都未找到通往老屋的路。后來,向街兩邊的商家詢問,經(jīng)指點才找到。
小鎮(zhèn)還是那個小鎮(zhèn),人卻早已不是舊時熟悉的那些人了。本希望碰到一些熟悉的面孔,結(jié)果未能如愿。滿街隨處可見是喝早茶的中老年人,也有不少在店鋪門前擺開戰(zhàn)場打麻將、扯紙牌的商家,都是邊打牌邊做生意。生意上門,便放下牌招呼客人,生意做完又回到桌上接著打,牌友也等得耐心。反正,小鎮(zhèn)悠閑的時光,便是每一天這樣緩緩度過。不管掙多少錢,卻閑適安逸。
終于尋到那條熟悉的小路,看到自己從小居住長大的老屋。用心拍了十幾張照片,準備保存起來,留著以后的回憶和懷念。老屋是在2008年母親去逝后,便以兩萬多元極低價格賣給了別人。其后,年邁的老父親也隨大姐和哥搬到樂山城里居住。
我沿兒時經(jīng)常嬉戲、摸魚捉蝦玩耍,度過了許多美好時光的小河溝尋覓。這條小河溝以前從老屋門前流過時,水流不急不深,常年清澈透底。如今,早已斷流,雜草叢生,變成了一條名副其實的臭水溝,全沒了兒時記憶中的美好。只有溝邊那些大榕樹還在,依然生機盎然,枝繁葉茂。
我一邊尋覓,一邊感慨,一邊失落,一邊惆悵!我想,也許我再也不會回來看老屋了,再也不會尋覓懷舊。但又想,這小鎮(zhèn)的風土人情,這片曾經(jīng)孕育我生長的土地,卻依然有著那些味道,有著吸引我的許多地方:清晨的裊裊炊煙,老街的雞鳴犬吠,趕早集人的喧囂……這一切,依然吸引著我,誘惑著我。再過些年,回鄉(xiāng)來買一套依山修建的新居,過著悠閑的慢節(jié)奏生活,呼吸著故鄉(xiāng)的氣息,每天寫點文章,也是很幸福的事。想是這樣想,但恐怕難以實現(xiàn)。只自我安慰,想想也好。
帶著這些惆悵和感慨,一直走了一上午。臨近中午,才返回賓館休息,打電話跟朋友告別,準備驅(qū)車返綿。
我想,人的一生,總要經(jīng)過許多地方,總要經(jīng)歷許多人、許多事。但在我看來,最難忘的永遠是故鄉(xiāng),永遠是故鄉(xiāng)的人。故鄉(xiāng),永遠是游子心中一個揮之不去的夢。在這夢里,我們會找到許多再也無法重復的美好時光。
小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