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表姐
文化信使/吳守貴 編輯/繁花似錦
正月初三,一大早大表姐夫就來電話,邀請我和老伴去他家參加午宴。大表姐家年年正月初三設宴,為住在市里我們這幾家親屬提供見面、交流機會,持續(xù)了二十多年,幾乎成了雷打不動的規(guī)定。
俗話說:“姑表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真是至理名言!
大表姐桂芬是我老舅的大姑娘,有四個妹妹,兩個弟弟。繁重的家庭負擔,當頭大的她不能不為父母分憂。由于過早地參加體力勞動,以致影響了身體發(fā)育,兄弟姐妹七個,她身高最矮。但大表姐性格剛強、堅韌,寧可身子受苦,不讓臉上受熱。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從部隊回來探親,聽說大表姐夫在一次工程事故中不幸去世。大表姐夫所在建筑工程公司領導,把大表姐和三個苦命的孩子接到朝陽,在大紅樓找間辦公室暫時安頓下來,給大表姐安排個開混凝土攪拌機的活,用以維持孤兒寡母的生計。為此,我特意跑到朝陽來代表母親及家人看望正在遭難的大表姐。大表姐以她瘦小的身軀,擦干眼淚,用堅強和汗水為三個孩子撐起整個天。
九十年代初,我從部隊轉業(yè)回到朝陽,正好分配到這家公司工作。這時候外甥、外甥姑娘們都長高了,全家出動幫我們卸車、搬東西、看堆、燒炕……由于有大表姐全家?guī)兔?,我們安家十分順利,與其他同時轉業(yè)到朝陽的戰(zhàn)友相比,我省了很多心,也少受了不少勞累。大表姐為我的工作安排、分房、孩子轉學等跑前跑后,舍臉扒皮、低三下四去求人,并因此曾遭人冷落,大表姐這種舍己為人的精神,讓我永生難忘。
后來,我初中學長德生喪偶,撇下一個小子、一個丫頭兩個孩子,德生既當爹又當娘,家里、單位兩頭跑,弄得心身疲憊,忙得焦頭爛額,拉扯兩個孩子艱難度日。經好心人介紹、撮合,將兩個破碎的家庭捏到一起,組成一個新家庭。
初見易得好,久住難為人。一個爹生一個娘腸爬的哥們、姐們脾氣秉性都千差萬別,有的溫柔、軟弱,有的剛烈、豪橫,爭搶、打鬧都在所難免。何況這五個孩子分別是倆爹倆媽生養(yǎng)的,天天生活在一起,哪有孩子不吵架的。
五個孩子都在讀書,大一點兒的讀初中,小一點兒的上小學。兩個男孩稍大,三個女孩略小,男孩開始講究瀟灑漂亮,女孩逐漸懂得愛美,這是人的天性。幾個孩子常常為衣服、鞋襪的顏色、樣式、大小、新舊等互比而發(fā)生矛盾。若是同父同母的完整家庭的孩子,困難時期兄弟、姐妹之間,基本是衣服、鞋子老大穿著小了,老二接著穿,老二穿著小了、破了,打上補丁給老三穿,這是當時的慣例和實情,但對這個新捏到一起的特殊家庭就得另當別論了。
細心的大人們及時發(fā)現(xiàn)這個苗頭,經協(xié)商統(tǒng)一意見,根據特殊家庭的實際情況,采取了相應對策:那就是寧可大人這幾年不添新衣服,也要給五個孩子及時換季。原則上,五個孩子無論男女大小一律平等,都不穿別人舊衣服、鞋子,同父同母的自愿者除外。這就從根本上消除了很多矛盾,保證了家庭團結和穩(wěn)定。關鍵是兩個大人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爭吵盡快解決,把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
大表姐曾當過小學民辦教師,深諳團結對家庭的重要。她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處處以身作則,嚴格管束自己三個孩子,并要求他們忍讓著弟弟、妹妹,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勸阻、溝通。
新表姐夫有文化,有過當兵的經歷,綜合素質較高,是某公司中干,他充分意識到新家庭矛盾的復雜、長期性。為此,以家庭團結、穩(wěn)定為中心,辦事想大體、顧大局,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和自己的孩子。
那些年,大表姐、姐夫,為維護這個家庭的完整、穩(wěn)定,為五個孩子少鬧或不鬧矛盾,健康、快樂地成長,他們沒為自己身上添過一個布絲兒。而這對兒從苦難中走過來的夫妻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誰能知道他倆為把這兩個破碎家庭打造成一個完好家庭付出過多少辛勞、多少心血和淚水呢?
近幾年,大表姐家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隨著孩子們逐漸長大,不但都參加了工作,而且都有了自己的住房,大表姐夫婦倆的住房條件也得到相應改善。現(xiàn)在,孩子們的男孩都長成了帥小伙,女孩都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日月如梭催人老,自然規(guī)律不饒人!大表姐、姐夫都已過古稀之年,正享受兒孫滿堂的天倫之樂,我衷心祝愿這兩位好人一生平安。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
[責任編輯 昕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