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兒時生活的故鄉(xiāng),是一個貧窮的小鎮(zhèn)。
過年的味道
文化信使/瞿軍(四川) 編輯/昕晨
兒時生活的故鄉(xiāng),是一個貧窮的小鎮(zhèn)。
那時,生活雖然艱辛,但過節(jié)的味道卻很濃很濃。過年的甜蜜,那種透過心底的喜悅和幸福,至今仍縈繞心頭,讓人難以忘懷。
臘月二十八、九,小鎮(zhèn)上的家家戶戶都忙碌起來。最先是腌制泡菜,準(zhǔn)備臘肉、香腸、豬頭、豬肝等。除夕那天,備水果,多是當(dāng)?shù)厮a(chǎn)的紅桔、柚子和甘蔗。炒花生、瓜子、紅薯干。還有一個重頭戲,泡糯米,磨湯圓粉。再窮的家庭,沒準(zhǔn)備這些,就不算過年。
自家制作湯圓的工序頗多,先是用清水將洗干凈的糯米浸泡兩天,泡的過程中還要不斷更換清水。然后是磨粉,自家的小石磨,一人推,一人用小勺將糯米放入磨眼中,磨出細(xì)細(xì)的糯米漿。磨好后,用一個細(xì)密的布袋裝好,掛起來濾上一夜,將水濾干,要包湯圓時,抓出一塊來揉一揉,包上糖心即可。
湯圓,是南方家庭過年必不可少的重要食品。
每年大年初一早上,家家戶戶必須吃上寓意團團圓圓的湯圓,才算完美。
湯圓磨好,一家人便忙著準(zhǔn)備清茶,涼拌菜之類。父母帶頭忙碌,從鄉(xiāng)下知青點回家的姐姐、哥哥也參與其中。這時,通往鎮(zhèn)上的小路兩旁,突然間冒出許多人來。路兩旁全是擺攤設(shè)點賣年貨的:春聯(lián)、水果、新鮮疏菜、年畫、手工藝品、氣球、鞭炮……
小鎮(zhèn)的年便開始了。
小鏈接
瞿軍,居四川綿陽。今日朝陽網(wǎng)文化信使。四十年讀書不輟,堅持筆耕,發(fā)表小說、散文及詩歌作品百余篇。作品散見于國內(nèi)各地刊物。著有散文集《心靈的旅行》、小說集《橋頭堡》。
好名聲網(wǎng)
好名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