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記得當年二十余歲時,十多個愛好文學的朋友走到一起,幾乎每周一聚,高談闊論,寫詩,寫小說,寫散文??上?,最終沒有一個人走出來,連在正兒八經(jīng)刊物上發(fā)表一篇作品的都沒有,大家的文學夢相繼破滅,多么渴望有篇像樣的作品見報。后來,因為各自的生活,作鳥獸散。
人之麻木
文化信使/瞿軍(四川) 編輯/昕晨
記得當年二十余歲時,十多個愛好文學的朋友走到一起,幾乎每周一聚,高談闊論,寫詩,寫小說,寫散文。可惜,最終沒有一個人走出來,連在正兒八經(jīng)刊物上發(fā)表一篇作品的都沒有,大家的文學夢相繼破滅,多么渴望有篇像樣的作品見報。后來,因為各自的生活,作鳥獸散。
兩年后,我從樂山調到峨眉山區(qū)的一個礦山單位工作。可能是扎根于真實的生活,抑或是有了以前的積累而爆發(fā),我的一篇篇短文相繼在《樂山日報》《四川交通報》《四川工人報》刊出。剛開始,一有文章見報,便欣喜若狂,不計費用地打長途電話把消息挨個告訴當年的文學哥們。后來越發(fā)越多,激情便也越來越淡。漸漸地,鉛字不再閃耀喜悅的光芒,自己也變得麻木起來。
從書上讀到過很多例子,當初兩個人轟轟烈烈地走到一起,驚天地,泣鬼神,山盟海誓,幾年十幾年下來,激情消失殆盡,能平淡廝守還算不錯,分道揚鑣的也不少。也許是感情麻木而至,也就是所謂的審美疲勞。
同樣,有許多富豪童年十分貧窮,后來通過努力發(fā)跡,事業(yè)成功,錢如流水般往家涌。結果,也是麻木,再多的金錢也帶不來喜悅了,金錢的增長,只是一個數(shù)字變化的游戲了。
可見,無論何人何事,再美好的東西,經(jīng)年越久,結局也是麻木。面對生活,我們終究會麻木,終究有失去信念的時候。這時,不妨重新為自己設定一個生活的目標,重新投入,重新努力,在投入和努力中重生自己,尋找到新的活力。
人間萬事萬物,不可能永恒不變,唯有自變和他變。他變是指環(huán)境條件等外界客觀事物的變化,自變當然是指本我變化。他變不可抗拒,但可改善;自變,則需要一個人內心的修練、自覺和悟性。
小鏈接
瞿軍,居四川綿陽。今日朝陽網(wǎng)文化信使。四十年讀書不輟,堅持筆耕,發(fā)表小說、散文及詩歌作品百余篇。作品散見于國內各地刊物。著有散文集《心靈的旅行》、小說集《橋頭堡》。
好名聲網(wǎng)
好名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