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泥瓜
文化信使/王利 編輯/繁花似錦
摔泥瓜,有的地方叫摔泥炮。用正規(guī)的文字來形容就是摔泥巴。
摔泥瓜是小時候大家都愛玩的一種游戲。這種游戲非常簡單,和彈玻璃球一樣,但特別有趣。深受那些乳臭未干的娃娃們的喜愛和癡迷。在路邊或門口,三五個穿著開襠褲的發(fā)小湊在一起,大家每天都能玩得其樂融融。
摔泥瓜不需要道具,只需用粘性很好的黃土拌上水和成膠泥,每個人有拳頭大的那么一塊黃泥巴就足矣。過去沒處找現(xiàn)在這么平整的柏油馬路和水泥地面,只好找一塊稍微平整一點的石頭臺階或是硬土地上,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展示自己實力的平臺。用黃土和成的泥巴土質(zhì)好,有粘性,做出來的泥瓜又大又薄。 做好的泥瓜樣子就像是一個圓圓的小泥碗,跟客廳茶幾上擺著的煙灰缸形狀大小差不多。
第一步是做泥瓜。首先把一塊膠泥蛋在石板上揉好,摁扁。兩只手的大拇指在中間,其它的手指在外邊慢慢開始捏。一邊摁一邊轉(zhuǎn),邊緣要厚,中間底要薄。時不時地還要往里面吐上幾口唾沫,這樣做出來的方形或者圓形泥瓜,底面又光滑又薄。炸開以后的窟窿會更大、響聲也特別大,在場的小伙伴無不歡呼雀躍。
第二步就是摔。把做好的泥瓜用一只手,手心朝上把泥瓜托在手中。這時你要屏住呼吸,用盡全身力氣,翻手猛勁地往地上摔,嘴里還要在第一時間,搶在對方前面喊:“要蛋”。對方在這時也會同時搶著喊:“片”。這就要以誰先喊的為準(zhǔn)。這是游戲規(guī)則。如果依喊要蛋的一方為準(zhǔn),對方就用一塊大小相等的泥蛋,把你剛才炸開的窟窿給堵上,這樣你就贏得一塊比較大的泥團(tuán)。如果以對方喊要片的一方為準(zhǔn),則用紅土泥做成一個薄泥片,把你剛才炸開的泥瓜的窟窿給補上就行,這樣輸家輸?shù)蒙傩﹦澦悖坏A家總是覺得有點兒虧得慌。蛋和片的主要區(qū)別,就是贏得對方泥團(tuán)的多少之分。那要看誰做的泥瓜炸的窟窿最大,聲音最響亮,這樣才能更有成就感。如果你做的泥瓜炸開的窟窿大,而對方總是用泥蛋給你堵窟窿,對方手里的泥團(tuán)就會越來越小,用不了多大一會兒,就會輸光泥團(tuán)。
簡單的游戲,也是需要講究一定的技巧才會贏。首先,碗口要做得平,這樣摔在地上才會不漏氣。如果漏氣了或是摔偏了,就變成了“啞炮”。其次,底面一定盡量做得越大越薄越好。再次,摔的時候力量越大越好。在泥瓜接觸地面的一瞬間,讓里面的氣體瞬間把泥碗碗底沖破,這樣的泥瓜不僅是炸得窟窿大,而且聲音像放的炮竹一樣特別響亮。伴隨著這聲炸響,每個人也會不約而同發(fā)出吶喊聲,臉上都掛著童真無邪的笑容,就像現(xiàn)在奧運會上獲得世界冠軍一樣,興奮不已!
小孩子都有較強的虛榮心,有時候也會為了“蛋”和“片”的輸或贏,斤斤計較,爭個面紅耳赤。無非是一方想多要點兒,另一方則想少給點兒。遇上耍懶的,有時也會滾到一起打起來,但鬧捌扭的時間都不會太長。剛才還是電閃雷鳴的,沒多久就云開日出,陰轉(zhuǎn)晴。嬉皮笑臉地又湊到一起,呲牙呲牙地和好如初,又在一起摔泥瓜了。
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至于玩什么并不重要。用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過去的孩子玩的也許算是土得掉渣了。但過去這些孩子們確實玩得開心、愉悅,玩得無拘無束。甚至有時也玩得天昏地暗的,弄得滿身上下全是土。手上、臉上、身上,到處都是泥點子。瘋夠了、玩夠了的孩子們也自知理虧,個個都像做賊一樣,偷偷地溜回家里。免不了也會招來父母責(zé)罵一番:“瞧,還有個人樣嗎?活像個泥猴!”“天黑了,才知道回家塞飯呀!”……
摔泥瓜,不僅培養(yǎng)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同時也引導(dǎo)著那個時代的孩子們,獨自尋找快樂的方式去愉悅自己。僅用一把黃土泥,制做出特別粗糙、甚至有些丑陋的一個小泥碗,可是碗里卻裝滿了他們童年的快樂和幸福時光!
孩提時代已經(jīng)漸行漸遠(yuǎn),但是留在心靈當(dāng)中的那段記憶,刻骨銘心永遠(yuǎn)也不能磨滅。
童年已不再有,有的也許正是一顆未泯的童心吧?
?。ū疚膱D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責(zé)任編輯 趙盼]
小鏈接
王利,今日朝陽網(wǎng)文化信使,凌源市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凌源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熱愛攝影與文學(xué),利用工作之余寫些所見所聞,生活趣事。“豆腐塊”文字被《遼寧交通安全報》刊用,多數(shù)在《中國殯葬》新聞周刊發(fā)表,并被該報聘為通訊員,2008年被《公益時報·中國殯葬周刊》評為優(yōu)秀記者??釔郯l(fā)明,曾獲得兩項國家發(fā)明專利。
好名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