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驅(qū)狼
文/王勁松 編輯/繁花似錦
晚秋季節(jié),天氣轉(zhuǎn)涼,快到小半夜了,老谷正睡得香香的,被他母親的喊聲驚醒了,就聽見母親說:“疼死我了,哎吆,媽呀!”
“媽,咋地啦?”谷正方急忙問。
“像腸子要折了似的”,母親痛苦地說。
“是不是晾著了?喝點兒熱水試試。”說著,他就點燈,穿衣,下地,要燒水。
“不頂事兒”,母親說:“我剛才喝了,沒管用。”
“肚子有氣兒,揉揉,行不?”兒子說。
“沒用,我自個兒揉了,還是疼。”母親沒轍了。
“這可咋整?都半夜了。”
“哎吆”,母親的呻吟聲……
兒子受不了啦,說:“我去請先生”。那時候,農(nóng)民把醫(yī)生叫“先生”。
老谷穿上掌子鞋,扎上布腰帶,腰后插上短把兒小鐵鍬,風(fēng)風(fēng)火火地直奔薛杖子。這薛杖子離這兒二十里地,幾乎全是山路,特難走。他為啥不去上次買藥的盤龍溝?聽說盤龍溝的馬先生年紀(jì)太大了,不出診,何況三更半夜的,根本請不來,所以他就到薛杖子請孫先生。孫先生年輕,手腳利落,心眼兒也好,肯于出診,只是醫(yī)術(shù)和老中醫(yī)馬先生比稍差一點兒。
老谷走在黑黢黢的山路上,深一腳淺一腳的,跌跌撞撞,翻過一道梁,穿過一條溝,這條溝叫喇嘛溝,全長一里多,東面靠山,有懸崖峭壁,西面是大溝,深不見底。走出這條大溝,再過一道山梁就到薛杖子了??煲叱鰷峡跁r,老谷一抬頭,黑暗中看見對面溝口上有四個綠色的光亮,模模糊糊地有兩個黑影擋住去路。憑經(jīng)驗,老谷知道今天又碰上猍歹了!而且是兩匹,咋整?
有人可能會問,咋這么多猍歹?其實過去的遼西山區(qū),地廣人稀,樹多林密,荒山野嶺,沒有開發(fā),常年聽不到打槍、放炮崩山的聲音,飛禽走獸在大小山林、溝岔兒,經(jīng)常出沒,那時候老百姓沒有急事,晚上是不敢輕易出門兒的。
老谷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進,兩匹狼截著,恰似“一夫當(dāng)關(guān)”的險境,如何能過得去?退,年邁的老娘在炕上嗷嗷翻滾,疼得死去活來。一把小鐵鍬能斗得過兩匹惡狼嗎?今天是請大夫來家看病,沒帶著布口袋。如果和兩匹狼拼斗,萬一失足,就會掉下深溝摔死,我死不怕,老娘誰來養(yǎng)活?這是兩條命啊!也是不孝啊。
他又想用老辦法,蹲下身子,掏出煙袋荷包,拿出長煙袋,裝上蛤蟆煙,打著火鐮火石,慢慢抽起來,一邊抽煙,一邊想招兒。發(fā)現(xiàn)山邊兒上有不少干樹葉、干草,順手劃拉一堆,打著火鐮,火星迸在軟柴禾上,用嘴一吹,柴禾著了,發(fā)出火苗,越燒越旺,火勢高漲,就見那兩匹狼站起來,后退幾步,老谷受到啟發(fā):猍歹怕火!好,這下有辦法了,想法弄大火,干脆,把附近山邊的干草、干樹枝點著了,就像農(nóng)民燒荒、燎高粱秸那樣,一片大火燃燒起來,狼就不敢行殃了。就這么干,他就地?fù)觳窈?,點著了往四下扔,果然引燃一片山火,熊熊而起,再看兩匹狼,已經(jīng)退后有幾十步遠的地方“瞭望”,逡巡不走,似有不甘心之狀……
老谷心想,猍歹并未遠走,還是卡住通道,我走過去仍有危險。他著急請先生給老娘看病,不能老在這兒耗著,得設(shè)法沖過去才行……聰明的谷正方在農(nóng)村長大的,用小鐵鍬摟掉一把榆樹條子,擰成兩根繩,砍下一捆干樹枝,里邊包裹干草葉子,用樹條繩子捆兩道腰兒,再用一根粗棍子插進捆好的干樹枝里,當(dāng)把兒舉著,點著火,真像一根大火把,他左手舉著自制的明晃晃的“火把”,右手拎著小鐵鍬,做好兩手準(zhǔn)備,萬一火把不靈了,就玩“橫”的——跟它倆拼了!老谷使出最后一招,借著火把壯膽,往前跑著,喊著:“活燒死你,猍歹!爺爺不怕你!”夜靜更深,喊聲在山谷中回應(yīng),聲震遠方,山邊的大火,噼噼啪啪作響,舉著的火把隨風(fēng)移動,左右晃蕩,嚇得兩匹餓狼魂兒都丟了,撒腿逃進深山老林中去了……
老谷沖出山溝,順著小路,找到孫大夫家,叫開門,說明情況,孫大夫又聽了老谷講了用火驅(qū)狼的經(jīng)歷,深受感動,真是孝子啊!孫醫(yī)生人不錯,立即備好黑叫驢,帶上洋炮(鳥銃)防身,往槍管里裝上火藥、鐵砂子、犁鏵碴兒,扳機上扣好“藥泡子”——打槍時的引信,驢脖子上拴的“串鈴”發(fā)出刺耳響聲,這也是遼西人走夜路時常見的習(xí)慣,有驚動野獸遠離的效果,孫大夫跟著谷正方,一路顛簸,去給老人家看病……
在路上,孫大夫問:“谷大哥,農(nóng)村有個順口溜:猍歹是猍歹狼是狼,猍歹發(fā)青狼發(fā)黃,猍歹走溝狼走梁,猍歹吃豬狼吃羊。是這么回事兒嗎?真這樣嗎?”
“不是這么回事”,老谷說,“猍歹,是一種非常聰明、狡猾的家伙,生命力很強,繁殖挺快,夜間活動多,白天活動少;猍歹,是咱這地方人的叫法,外地人都管猍歹叫狼;發(fā)青、發(fā)黃是因為狼是變顏色的,春、夏季節(jié)天熱了,它要脫絨毛,就和人要脫掉棉衣?lián)Q單衣一樣,它為了適應(yīng)季節(jié)變化,毛色變淺綠,便于隱蔽自己,所以發(fā)青;到了秋冬季節(jié),天氣漸涼,又得把夏裝換成冬裝,增加厚厚的絨毛,一則為了過冬,二則毛色接近山林、大地的顏色,便于隱蔽自己,所以發(fā)黃;走溝、走梁,不是固定的,狼一般住在山上的洞里,避雨防寒,走山梁,站得高,看得遠,便于找到獵物;走溝,在低處,是為了隱蔽接近獵物、進村莊,即使沒有溝,它也盡量走低洼處,防止被發(fā)現(xiàn);吃豬、吃羊不一定,啥方便吃啥,豬羊都是家畜,有豬圈、羊圈,只要有機會它能捉啥就捉啥,不挑挑揀揀的。”
兩個人邊走邊嘮,很快到了老谷家,醫(yī)生看了老太太的病,是急性胃炎,開了藥,不久好了……
[責(zé)任編輯/雅賢]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