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探秘
顛覆傳統(tǒng)說法的喀左霸王龍
文/張松
在億萬年前的洪荒大地上,地球的主人是恐龍。在支系龐雜、數量巨大的恐龍家族里,霸王龍是高居食物鏈頂端的至尊王者!而今,霸王龍兇悍威猛的形象隨著相關題材的動畫片、影視劇的熱播家喻戶曉。哪個國家若擁有一具完整的霸王龍骨骼化石,絕對以國寶視之!那么,哪里是霸王龍的故鄉(xiāng)?何處才是億萬年前“地球王者”的樂土家園?權威的國際生物專家排除了諸多選項,目光鎖定在中國喀左!
“溫情之旅”發(fā)現(xiàn)史前霸王龍
2009年3月23日,一名在外地讀書的喀左大學生帶女友回老家。兩人在大城子鎮(zhèn)小城子村后的小山上散步時,發(fā)現(xiàn)有人在山上鑿石頭,被鑿過的石頭很像恐龍化石,大學生當即向有關部門匯報。聞訊后,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的季強、姬書安兩位研究員于3月26日趕到現(xiàn)場,開始對發(fā)現(xiàn)的化石進行科學考察和鑒定。
季強說,憑著化石上鋒利的牙齒和一道縱向的脊,就可以確認,該化石屬于霸王龍類,是目前全世界已發(fā)現(xiàn)的最早也是最大的霸王龍化石。科學家們以其發(fā)現(xiàn)屬地,命名為“喀左中國暴龍”。
這只喀左中國暴龍的姿態(tài)是躺著的,頭部側偏,是行進中被從天而降的火山灰活埋?還是因老病無力致死?無法斷定。
距離這只霸王龍大約一米的地方,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角龍化石。專家分析,這兩只恐龍的死亡時間不同,不是同時期的。據恐龍研究專家董枝明判斷,這兩只恐龍可能都不是當地的生物,而是被大水沖到這里來的。在1.2億年前,喀左地區(qū)河流密布,水流很大,兩只恐龍死后被湍急的河流沖到這一帶,被泥沙掩埋,保存至今。
發(fā)現(xiàn)霸王龍化石后,喀左縣對該化石的保護工作高度重視。在霸王龍化石發(fā)現(xiàn)地建立警務室,派駐12名警察進行現(xiàn)場保護。同時,修建一條通往化石產地的通道,在化石產地豎建圍欄,嚴防人畜進入。此外,喀左縣國土資源局建立了標本庫,指派專人看護,并責成公安部門,全力追查流落民間的部分霸王龍化石。追回的霸王龍化石主要有:一塊保存1/3的恐龍頭骨化石、兩塊不完整的腸骨、一塊爪骨、兩節(jié)椎骨等,另有一些出土化石毀壞嚴重,殘骸已無法辨識。有學者估測,至少還有3只恐龍化石仍封存在山體內部。
霸王龍第一個使用“生化武器”
霸王龍之名在古希臘文中意為“暴君蜥蜴”,拉丁文中意為“國王”。霸王龍又名暴龍,是肉食恐龍中出現(xiàn)最晚、也是最大型、最孔武有力的品種。霸王龍身長約13米,肩高約5米,平均體重約9噸,生存于白堊紀末期最后的300萬年,距今約6850萬年到6550萬年,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后的恐龍種群之一。
長久以來,暴龍被認為只有兩根手指,但在2007年發(fā)現(xiàn)的一個完整的暴龍化石,顯示它們可能具有三根手指。暴龍是頂級掠食者,是一種極其兇猛的食肉恐龍。
霸王龍最早的祖先來自三疊紀晚期的始盜龍,后又演化為獨龍、阿爾貝塔龍。古生物學家認為霸王龍最近的親戚有兩種:一是北美洲的懼龍,二是亞洲的特暴龍。根據基因分析表明,現(xiàn)代生物中,雞的基因與霸王龍最為接近。雞和霸王龍竟是“一家人”?這對長得最不像的“親戚”,讓人想想便忍俊不禁,只能慨嘆“世界真奇妙”。
霸王龍的牙齒大而厚,形狀被稱為“香蕉牙”,這種牙齒并不鋒利,對食物不能細切,只能大塊肢解、整塊吞咽。目前,科學家們仍置疑,霸王龍究竟是動作遲緩的食腐動物還是動作敏捷的掠食性動物?能夠斷定的是,無論霸王龍口中的食物是活的還是死的,它口中的獵物一定很大,這種食肉性恐龍進食時一定非常血腥,它的進食是真正的生吞活剝!
霸王龍的牙齒不鋒利,那么獵殺對手憑何利器呢?有專家經研究得出結論:霸王龍的超級“口臭”,即便對手再強悍,也聞風喪膽。霸王龍滿口細菌(其原理與科莫多巨蜥相似),口臭刺鼻,它很可能是史上第一個使用“生化武器”的物種。
霸王龍兇猛暴躁,極富攻擊性。在目前所發(fā)現(xiàn)的大部分霸王龍化石上,都會發(fā)現(xiàn)上面有許多同類恐龍牙齒留下的傷痕。其中有獵殺食草恐龍戰(zhàn)斗時留下的創(chuàng)傷,有被甲龍尾錘攻擊的傷痕。
有人說,棘龍能與霸王龍抗衡。但經科學家研究,霸王龍戰(zhàn)勝棘龍毫無懸念。棘龍有鋼釘一樣的牙齒,有的比較細長,起固定獵物的作用,然后用前爪制服獵物。而霸王龍看似不鋒利的牙齒,卻能直接咬碎獵物的脊柱,咬碎任何恐龍的保護鎧甲。棘龍要撕咬多次才能撂倒對手,而霸王龍只須一口,獵物便立刻咽氣斃命。據說,霸王龍身上可能有羽毛,互相攻擊的時候,可能因為羽毛的光滑和中間可以吸收空氣,所以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當棘龍重爪攻擊霸王龍時,可能只咬到一嘴毛,而霸王龍反嘴一口,就能令棘龍瞬間魂飛魄散。霸王龍是群居動物,一起獵殺其他恐龍,也彼此內訌相殘,弱肉強食,冷血到極點。
霸王龍遍體鱗傷,卻總能在性命互搏的劇斗中奇跡般幸存下來,生命力之頑強令人震撼。能夠威脅霸王龍生命的,大概只有天災與病魔。有專家通過研究霸王龍化石發(fā)現(xiàn),不少霸王龍因獵食拼殺,喉部出現(xiàn)嚴重的感染損傷時便無法進食,導致死亡。無論霸王龍的身體多么強壯,面對饑餓和病魔,同樣不堪一擊。
在1993年拍攝的電影《侏羅紀公園》里,有這樣一個片段,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說:“即使你站在霸王龍正對面,如果你不動,它就看不到你。”但這個說法是錯誤的。經研究,霸王龍可能是史上視力最好的動物,就算是靜止和有偽裝的物體,也逃不過它的一雙犀利銳目。霸王龍的兩眼視野為55°,比現(xiàn)代的鷹的視角還寬。
在電影《侏羅紀公園》里,笨重龐大的霸王龍氣喘吁吁地追趕著加速奔馳的吉普車,顯得非常吃力。據英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霸王龍的奔跑時速,最慢者也能達到28.8公里,雖然比不上人類世界紀錄保持者的32公里的時速,但是比一般運動員的28.4公里的時速還要快一點。換言之,這種最兇猛強大的兩腿食肉恐龍的奔跑速度其實超過大多數人類,要趕上善跑的英國足球運動員貝克漢姆輕而易舉。
喀左霸王龍早于北美霸王龍5000萬年
喀左霸王龍的出現(xiàn),徹底顛覆了學界長期以來的既定說法。季強表示:“以前古生物研究界總認為霸王龍是由北美遷移到亞洲的,這具化石的發(fā)現(xiàn),有可能證明霸王龍起源在東亞,后發(fā)展到了北美??ψ笾袊垶檠芯堪酝觚埧频钠鹪刺峁┝苏滟F材料,該新屬種已顯示出霸王龍科的特征,進一步論證了中國是世界上霸王龍類最主要的演化地之一。”
早白堊世的霸王龍化石曾在美國等北美國家被發(fā)現(xiàn),霸王龍的“北美起源說”一度是國際學術界的公認說法。那么,中國境內是否有霸王龍化石呢?為此,中國的古生物專家在全國各地尋找這種早白堊紀的霸王龍,搜尋40多年,付出兩代科學家的艱辛努力,也只在山東等地發(fā)現(xiàn)過霸王龍的牙齒等化石,而且都是晚白堊紀的,與北美霸王龍出現(xiàn)的年代相差甚遠。喀左霸王龍的出土面世,立刻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目光,經嚴格的科學測定,這具化石不僅是早白堊紀的,而且比在美國發(fā)現(xiàn)的霸王龍化石的年代還要早,這種個體龐大的霸王龍生存于1.2億年前的早白堊紀,比北美、蒙古等地已經發(fā)現(xiàn)的同類霸王龍要早5000多萬年!這一鐵證說明:朝陽喀左,才是霸王龍的起源地!
在喀左霸王龍出土以前,學界一度認為,早白堊紀的霸王龍類身材較小,到了晚白堊紀,霸王龍個體才突飛猛進,變得如此龐大。而體長約10米的喀左霸王龍甫一面世,專家學者們方恍然大悟。原來,早白堊紀時,霸王龍類的身材體量已向巨大化發(fā)展,由此縮小了早白堊紀霸王龍與晚白堊紀霸王龍在個體大小方面的差異。
不僅如此,喀左霸王龍還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的早白堊紀霸王龍類。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姬書安說:“這具發(fā)現(xiàn)于早白堊紀最早的暴龍,屬早白堊紀個體巨大的霸王龍類,身長10米,僅頭部就長達1米,是目前世界上已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早白堊紀霸王龍類,它的化石頭骨和腸骨的特征與其他霸王龍不同,代表一新屬種。”由于是新發(fā)現(xiàn)的屬種,所以這具恐龍化石需要命名。“霸王龍屬于暴龍科,為了讓人們記住它的故鄉(xiāng),所以命名為‘喀左中國暴龍’!”季強說。
此外,喀左中國暴龍還是遼西熱河生物群中已知的最大的獸腳類恐龍,它的發(fā)現(xiàn)對深入探討熱河生物群的組成面貌、生態(tài)環(huán)境以及其古地理分布,具有重要價值。
圍繞霸王龍,大有文章可做
霸王龍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恐龍,它的形象在銀幕中屢見不鮮。再現(xiàn)霸王龍形象的電影有《失落的世界》《金剛》《侏羅紀公園》《恐龍星球》《史前公園》《恐龍兇面目》《與恐龍共舞》《恐龍紀元》《海底霸王》《動物末日》等。霸王龍還經常出現(xiàn)在兒童節(jié)目或動畫中,例如:卡通片《變形金剛》《金剛戰(zhàn)士》等。博物館也擺設霸王龍的模型,并多為吸引參觀者的熱門展品。2003年,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首次開放展覽霸王龍化石標本,第一天就有超過1萬名觀眾前來參觀。有識商家還將霸王龍開發(fā)成系列產品,使霸王龍出現(xiàn)在許多電玩游戲與玩具商品、廣告中,大獲其利。
各個國家均視霸王龍化石為“國寶”。2012年春季,在曼哈頓的一場拍賣會上,美國古生物學家同時也是商人的普羅科比以105萬美元的價格出售了一套在蒙古發(fā)現(xiàn)并偷運出來的霸王龍遺骨。此后蒙古政府一直向美國追討這套幾乎完整的罕見霸王龍遺骨。普羅科比遭到美國檢察院起訴,霸王龍遺骨被沒收。2013年,美國政府向蒙古歸還了這套霸王龍遺骨。美國政府在紐約聯(lián)合國總部附近舉行了遺骨的歸還儀式,正式將遺骨移交給蒙古官員,蒙古國總統(tǒng)向美國政府表示感謝。
霸王龍化石是價值連城的科學瑰寶,是化石文化的高端代表,還是現(xiàn)代傳媒、現(xiàn)代商業(yè)關注的焦點,圍繞霸王龍,大有文章可做。那么,喀左將如何對待這塊產于本土的、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霸王龍化石呢?
2009年9月13日,喀左縣在縣人民會堂隆重舉行了喀左中國暴龍新聞發(fā)布會。在新聞發(fā)布會上,來自國內外各大科研院所的30多名專家學者、領導及19家國內外著名媒體的40多名中外記者共同見證了喀左發(fā)現(xiàn)世界最大早白堊紀霸王龍化石這一震驚中外的重大事件。
在新聞發(fā)布會上,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姬書安、季強分別就喀左發(fā)現(xiàn)世界最大早白堊紀霸王龍化石這一重大事件向中外專家和中外記者作了權威發(fā)布??ψ蟠h長呂樹江在新聞發(fā)布會上致辭。他說,喀左中國暴龍是喀左的、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它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無價之寶,也印證著中國喀左是龍的故鄉(xiāng)!
喀左縣有意借助發(fā)現(xiàn)世界上最大的早白堊紀霸王龍化石這一契機,大力打造“喀左中國暴龍”品牌,申報省級、國家級資源保護區(qū),建設喀左中國暴龍博物館、遺址公園,充分顯示其科研、科普價值及社會經濟效益,從而提升喀左城市品位,力爭讓喀左中國暴龍享譽全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