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探秘
走近化石王國 感受自然奧秘
文/劉長華
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zhì)公園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化石展示地,它占地60萬平方米,相當于80個標準足球場大小。名為鳥化石公園,卻匯集了昆蟲類、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翼龍類、哺乳類、植物類等不同種屬的化石數(shù)千枚。因物種豐富、保存精美,被譽為“古生物專家的朝圣地”、“窺探大自然奧秘的天窗”、“世界中生代古生物化石的寶庫”。
發(fā)現(xiàn)神秘化石王國
上河首村位于朝陽西郊7.5公里,隸屬龍城區(qū)七道泉子鎮(zhèn)。原是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山村,雖離城不遠,但缺少副業(yè)資源,村民生活水平一直在溫飽線上徘徊,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靜生活。
十幾年前,村里的幾個農(nóng)民在平整農(nóng)田時,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些生物化石標本。“上河首有化石??!”消息不脛而走,人們知道古生物化石巨大的“經(jīng)濟價值”,于是瘋狂的盜挖、盜采,成了人們發(fā)家致富的“首選項目”。一時間,上河首村舉家上陣、披星戴月、夜以繼日,把上河首方圓幾十里搞得翻天覆地,滿目瘡痍,名字也上了CCTV、鳳凰衛(wèi)視,甚至國外媒體。
上河首發(fā)現(xiàn)化石的消息,也引起了古生物專家和朝陽市的重視。市國土資源局組織專家,對上河首周邊50多平方公里范圍進行了詳盡的化石地質(zhì)考察。經(jīng)考察初步確定,以上河首為中心的朝陽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古生物化石包括11個門、36個綱、65個目、171個科、343個屬、628個種,構(gòu)成了一個系統(tǒng)完整的“熱河生物群”體系。世界著名古生物學家奧斯特羅姆稱贊說,“世界上沒有其它地方在如此關鍵的時間,保護如此完好的、如此多的化石群落,這些化石不僅是中國的財富,也是世界的財富”。
專家們認為,上河首地區(qū)是“熱河生物群”化石分布區(qū)的中心點,是朝陽化石保護區(qū)的核心區(qū)。具有化石資源集中、品種豐富、層位淺、易于挖掘及保護的特點,是一個世界級的古生物化石寶庫!為保護人類共有的珍貴資源,發(fā)揮古生物化石科研、科普作用,建設保護性的地質(zhì)公園,已是刻不容緩、勢在必行!
伴著2006年和煦的春風,“遼寧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zhì)公園”的項目建設,在機械轟鳴聲中啟動了。沉寂多年的小村落又一次熱鬧了起來,這些樸實的村民此時可能還沒有意識到,這一次帶給他們的是真正的福音、是未來、是希望,他們的命運在那一刻已經(jīng)徹底改變!
走近遠古 目睹神奇
從朝陽城區(qū)向西驅(qū)車大約15分鐘,如巨鳥展翅造型的公園大門便映入眼簾。掩映在婆娑樹影間的仿巖圍墻,在遮掩了公園神秘的同時,也使人產(chǎn)生迫不及待一睹為快的沖動。
沿入口處石板路前行,眼前如電影鏡頭般一一展現(xiàn)了令人嘆為觀止的奇異景觀。“嗷……嗷……”樹叢中仿生機械龍突然的巨吼,打破了夢幻般的寧靜,膽小的還真結(jié)結(jié)實實嚇一跳呢。按1:1比例制作的一只只仿生霸王龍、峨眉龍、禽龍、孔子鳥們,或低吼著昂頭擺尾、或鳴叫著拍打翅膀向游人打招呼,更增添了公園的幾分神奇。
“三疊戲水”是一個有傳說的景觀。這里,怪石嶙峋,高低錯落,或匍匐或站立著尾羽龍、霸王龍、鸚鵡嘴龍、甲龍、孔子鳥等古動物雕塑。這些動物有的在潺潺流水間追逐嬉戲,有的在昂首發(fā)出陣陣鳴叫,有的似發(fā)現(xiàn)了獵物正躍躍欲試捕食……
“三疊戲水”的上方是“神龍吐漿”。從巨龍口中吐出的泉水,沿“曲徑通幽”的水渠彎彎曲曲流向三疊水系,在假山上形成幾條細細的涓流瀑布,依次流向不同高程、看似隨意建造卻獨具匠心設計的三個水池,于是便出現(xiàn)了三層疊水的奇妙景觀。
說起這“神龍吐漿”的泉水,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呢。從前,此地連年大旱,百姓為祈雨,在龍頭吐水的地方建了一座供奉龍王的廟宇。有一年,乾隆皇帝打獵到此,看到民不聊生的情景,便將自己水囊的水倒在山坡上,以示與民同甘共苦。6個隨從見了,也紛紛把水囊的水倒在地上。沒了打獵的興致,君臣怏怏不快地向山下走去。猛然間,電閃雷鳴,下起瓢潑大雨。雨過天晴后,在乾隆與6個隨從倒水的地方,出現(xiàn)7個汩汩流淌的泉眼,這便是“七道泉子”鎮(zhèn)地名的由來。如今,6個泉眼相繼干涸,剩下的一個起名叫“龍泉”。
掩映在蒼松翠柏之間的木化石林,是鳥化石公園最為震撼的景點。這里占地5萬平方米,有木化石1200多棵,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木化石林。
一株株帶著1.6億年雨雪風霜、雷火滄桑的古木化石,或高大挺拔,或伸張扭曲,或狀若凝脂,或色彩斑斕。參差錯落,列陣如班,在陽光的映襯下透著恢宏的氣勢。漫步其間,亦幻亦真,仿佛穿行在遠古與現(xiàn)實的時空里,感受著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偉大!
到鳥化石公園,人們最希望看到化石在地里的原生態(tài)狀況。進入氣勢恢宏的地質(zhì)長廊,沿著剖面底部的棧道下行,人們猶如進入了神秘的地層深處。你會驚訝地看到,保留原始狀態(tài)的小盜龍、精美的華夏鳥、長尾遼西龜、中華鱘的鼻祖——身形優(yōu)美的原白鱘、中生代湖中霸主伊克昭龍……你的身前背后,原位挖掘整理的珍貴化石標本,星羅棋布,精美得令人咋舌! 120米長、14米高、世界唯一的中生代巨型地層剖面,自下而上分層記錄了地球的滄桑變幻,講述了中生代以來連綿不斷的洪荒故事。面對這萬卷書似的地層剖面,欣賞品讀書中的“文字”——化石,仿佛暢游在浩瀚的遠古時空海洋,思緒追尋著遠古生命的足跡,感受著生命的恢宏與壯美!
第一只鳥 第一朵花
古生物化石博物館是地質(zhì)公園的核心景點,處于公園中心位置。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 ,共分三層。一樓的宇宙與地球廳,運用聲、光、電展示手段和互動的演示場景,直觀介紹宇宙形成、演化,地球板塊運動、地震、火山爆發(fā)等知識,是青少年了解宇宙知識的最佳課堂。
“?。∩?!”大廳中會不時聽到一陣陣尖叫。這是游客在4D動感影院欣賞4D電影。放映中根據(jù)影片內(nèi)容能模擬噴霧、刮風、閃電、雨雪、草叢掃腿等場效,座椅隨機做六向模擬運動,猶如身臨其境,視覺沖擊力、現(xiàn)場感極強,難怪膽小的觀眾會被驚險的視覺效果和情節(jié)嚇到呢。
二樓是著名的“熱河生物群展廳”,也是博物館最核心的展廳。依據(jù)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向高級的生物進化規(guī)律,展陳著雙殼類、節(jié)肢類、昆蟲類、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翼龍類、哺乳類、植物類等不同種屬140余種千余枚的各類化石。
1992年2月,世界著名古生物學家奧斯特羅姆在美國耶魯大學舉行大型新聞發(fā)布會,主題是“中國長羽毛的恐龍與鳥類起源”,全世界500多名科學家出席。這次新聞發(fā)布會的新聞主角——“中華龍鳥”化石,就陳列在鳥化石公園古生物化石博物館。
化石博物館前有一塊石刻,石刻上是著名畫家范曾的題詞:花鳥源頭。指的就是世界上第一只鳥——中華龍鳥、地球上第一朵花——遼寧古果。如今,這兩塊化石已經(jīng)成為朝陽鳥化石公園的鎮(zhèn)館之寶,來化石公園參觀,這兩塊化石必看。
在化石博物館,人們還可以看到尾羽龍、小盜龍、翼龍、孔子鳥、三燕麗蟾等珍稀化石,更有在朝陽境內(nèi)發(fā)現(xiàn)的對中生代恐龍生存環(huán)境、進化過程具有重要研究意義的最大恐龍個體禽龍、遼寧巨龍化石。
瀏覽在化石博物館,仿佛穿行在白堊紀的時空里,一枚枚精美絕倫的化石標本,正默默地向我們傳遞著遠古生命的信息。
化石也在訴說
朝陽鳥化石公園的化石不僅帶給我們許多關于遠古生物未知的信息,為生物進化、各物種之間協(xié)同演化的科研提供了實物證據(jù)。同時,精美的標本也蘊藏了很多神奇的故事和美妙的傳說。
化石博物館三樓有一個人文化石展廳,之所以叫人文化石,是因為策劃者精選了一枚枚蘊含人文故事的特殊化石標本,給每塊化石“量身定制”,配上了精美的詩文。
人文化石館的鎮(zhèn)館之寶是一枚被稱為“永恒的愛”的化石?;隙ǜ窳顺两趷酆又械囊粚W鵡嘴龍。當火山爆發(fā)時,這對戀人雖然在瞬間失去了生命,卻給我們留下了愛情的千古絕唱。策劃者為它所配的詩是這樣寫的:“高山可以傾覆,大地可以裂崩,跨越時空,沉寂中凝固愛的圖騰。曾經(jīng)愛河相廝守,陶醉夢幻般憧憬,不離不棄,讓歲月見證愛的永恒。”
烏龜代表長壽和吉祥,而兩只相擁而臥的夫妻龜象征了愛與情,讓人想起了相濡以沫。它們被賦予這樣的詩贊:“但能牽手若干年,恩愛相隨對臥眠,至此游人應慢語,莫驚百世夢中緣。”
“魚抱鳥”——一條大魚緊擁著一只小鳥的化石,描繪了這樣的場景:遠古的一天,華夏鳥帶著初為人母的興奮外出覓食。路過一條小河時,它停下來歇歇腳。河中一條漂亮的原白鱘吸引了它的目光。它突然想逗一逗這條魚。于是,它頑皮地用爪子撥弄大魚。受到戲弄的大魚很生氣,張開大嘴一口咬住了小鳥。正在此時,火山突然噴發(fā),將它們一起掩埋……于是就有了“夕陽溢彩滿秋空,雛雀巢中盼母蹤。歸鳥戲魚難遂愿,世驚俗駭噤無聲”的詩句。
欣賞這些精美寶物時,你會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唯恐驚擾了這些可愛的精靈,打破這份遠古的寧靜。在感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時,也對生命價值、生活意義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走出地質(zhì)公園,意猶未盡,猶如剛讀過一部大作而掩卷沉思,依然沉浸在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中。感嘆人生苦短、感悟生命輝煌,這些似曾相識的遠古精靈們,它們的世界是那么遙遠,卻又如此切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