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
文化信使/時春華 編輯/素顏
老王頭是十里八村公認的好人,心腸好,熱情。本村子誰家有個大事小情,他都會主動靠前,張張羅羅,不嫌累不嫌煩,更不會討人嫌跟人家討要啥。他說,唉,鄰里鄰居地住著,好好處和就是緣分,大家還能拿我老王當個人,能給大家?guī)兔?,我心里痛快敞亮。就是別的村的,來村里找個物,找個人,打聽個道啥的,老王都是熱心幫忙。大家最佩服老王的是 ,多年以前村里來了個要飯的,死在了場院外,老王扒拉開人群,二話沒說,先找了個破炕席給要飯的蓋上,然后回家找了點薄木板,找木匠釘了口薄皮白茬的棺材,把要飯的埋了。每年給故去的先人們上墳,時不常的也給這不知名的要飯花子燒點紙錢點,念叨著:“唉,可憐的人哪,下輩子可別要飯了。”非親非故的做到這樣,就沖這,人們沒有不豎大拇指的——老王,好人。
老王做的好事,不勝枚舉多了去了,遠遠近近大人孩子沒有不認識他的。最近,老王成了更大的名人,為啥?鄉(xiāng)里選道德模范,老王被推薦上去一下子就準了,這樣的人名副其實,從此不管老王走到哪,都有人指指點點,不過可不是背后說壞話,都是議論這個大好人呢。老王雖然不在意這個名分,但是他怕有了啥閃失人們說他牛 ,戳他的脊梁骨,所以他更謙虛更謹慎,見了人們的面總是面帶笑容老遠打招呼甚至點頭哈腰的,這榮譽對老王來說,在感到榮耀的同時也有點小小的不安。
這一天是鄉(xiāng)里的大集,馬上要種地了,老王想到集上去買點豆種還有買幾雙膠鞋。到了集上,人可是真多,摩肩接踵的。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老王認識的人不少,他笑呵呵跟人們打著招呼。買了豆種,買了鞋,老王往外走的時候,正趕上集頭上一個白頭發(fā)老太太西紅柿的畸形果賤賣,一塊五二斤。老伴就愛吃西紅柿,老王擠進去,人們遞錢的,挑柿子的鬧鬧哄哄。老王怕?lián)尣簧?,就先給了老太太三塊錢的零錢,兩張票子一個鋼镚,然后蹲下來挑揀,一會功夫就挑了不少。真準,還就三塊多點。老王是個農(nóng)民,知道農(nóng)民的不容易,不愿意撿人家的便宜,就讓老太太往下扒拉小柿子,這么便宜平秤就行。老太太稱好了,老王拎起塑料袋,背起豆種,拿上鞋就走。這時候老太太說:“你別走啊,還沒給錢呢。”“我給了,先給的。”“不能,我都是先稱秤,后收錢,你沒給。”老太太說話音量分貝明顯提高。“真給了,倆票一個镚子。”老王走不了了,因為老太太攔在了他面前。就是老太太不攔他,他也走不了了,因為周圍聚攏了好多看熱鬧的人。“因為三塊錢,我至于昧良心嗎?”老王仍然耐心地說。老太太也不說別的,就是堅持沒給。老王也堅持給了。人群開始鬧哄,有的說:“得了,不就三塊錢嘛,你再給她三塊,算個啥?”有的說:“這不是那個道德模范嗎,會做這事,不能吧,老太太再好好想想。”有的說:“真是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啊。三塊錢多大個事啊。”這風涼話說得老王有些慍怒,可他不敢發(fā)作,自己大大小小是個名人啊,不能給人留下話柄啊。老王也在想,自己真給了,人在做,天在看,這可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三塊錢不算啥,要是碰上要飯的,有困難的,給他三十也不算啥,幫人就是在積德行善,三塊錢算個球,可是這三塊錢要是再掏了,不就等于是自己承認糊弄人家老太太,先前沒給嗎?這可不是他老王的為人,就這么僵持著,老王一再啟發(fā)老太太:“老大姐,你好好想想,我老王不差這三塊錢,我怕?lián)尣簧?,先把錢給你的,我還說就來三塊錢的,有人打趣說我能挑那么準啊,當時一個小柿子骨碌到你腳底下,你用腳踢過來的,我還說真看出賤來了。”老太太似有所悟,不再堅持了,老王轉(zhuǎn)過身背起買的那些東西走了,老太太還嘀咕呢:“咋就覺得沒給呢。”“他究竟給沒給啊?”“誰知道?。刻斓亓夹?。”人們還在悄悄議論。雖說天地良心,沒做虧心事,可老王總覺得背后被人指指戳戳,臉上火辣辣的。這火辣辣跟他上臺被授予光榮稱號的紅光滿面精神煥發(fā)是大不同的。
路過車站,老王又聽到了車豁子們嘻嘻哈哈地調(diào)侃:“他媽的,xxx也吸毒了,xxx離婚了,xxx的徒弟打人了,xxx公共場合爆粗口了......”這些人,這些xxx,都是家喻戶曉的名人。老王就納悶了,他們也是人,為啥出一丁點的事全世界都知道啊?”。掃清自己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這混蛋邏輯,有時候也是有點道理的,老王憤憤地想,名人怎么啦,也是人,干嘛盯住人家不放,和你有仇???“真他媽累。”老王把背著的東西換了個肩,走回去吧,坐啥車啊,說不定在車上還會有人鬼鬼祟祟議論他剛才的事呢。想想剛才的事,他的心里有些堵,做好人是良心上的事,接受那個破模范干啥,那破名他從來沒在乎,以前沒給榮譽也當好人了,當?shù)眯陌怖淼?,現(xiàn)在可好,當?shù)酶鷤€賊似的,真是撿了個緊箍咒。老王有點后悔,心想,再有下次,這榮譽說啥也不要了。不做模范,好事照干,逗點嗑,泥腿子的日子是多么快樂呀。
小鏈接
時春華,女,遼寧省北票市大三家鎮(zhèn)中心小學教師,1992年畢業(yè)于朝陽市第一師范學校,愛好文學,熱愛生活,熱衷于傳播社會正能量,是北票市作家協(xié)會,朝陽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遼寧省遼海散文網(wǎng)會員,在北票市報有專版《朝花夕拾》,在《今日朝陽網(wǎng)》網(wǎng)絡媒體發(fā)表過多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