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歷史】
尋找梁天柱
二、“不拋棄、不放棄”——警官突擊
文/李兀恙 編輯/趙盼
去組織部找 地方領(lǐng)導干部人事檔案,尤其是部、委、辦、局一把手的基本資料和照片,當?shù)攸h委組織部是一定會有的。抱著極大的希望,建館人員找到北票市委組織部。組織部的相關(guān)領(lǐng)導和工作人員熱情接待,并打開人事檔案庫和微機人事管理系統(tǒng)詳細查找。
結(jié)果也是只有“梁天柱曾在建國初任北票公安局局長一年”的結(jié)論,其他資料和圖片全無,并告知他們:“我們這兒沒有,民間更不會有,你們找到的可能性太小了”。
籌建警史館的幾位警官在組織部門雖一無所獲但并沒有灰心止步。姜云平與承德市相關(guān)部門進行了溝通。他們也知道,盡管1954年至1955年北票公安局曾歸熱河省公安廳管轄,可是熱河省已撤銷60年,到承德能不能查到梁天柱的資料心里也沒底。
去承德市檔案館 2014年春節(jié)后上班伊始,他們將北票撰寫公安史志的幾件需要核實較真兒的大事擬好提綱,帶著找到梁天柱文字資料和照片的希望,頂著凜冽的寒風,踏上了去承德的征程。
幾位建館人員出發(fā)前就商量好了,到了承德先找原熱河省機關(guān)報《群眾日報》的舊址、現(xiàn)《承德日報》社。因為《承德日報》的前身《群眾日報》在1951年曾登載過幾篇關(guān)于梁天柱在任期間北票公安局的事跡和報道,這是僅有的線索,也是唯一的希望。
姜云平講述,當找到報社時,一個不幸的信息告訴他們,原《群眾日報》社幾十年前失過一次大火,燒毀了不少資料,剩下的資料和檔案全部轉(zhuǎn)入承德市檔案局了。聽到這話,警官們的心已涼了半截,但轉(zhuǎn)念又想:“既來之則安之,住下!決不放棄!去檔案局找!”
但僅憑一腔熱血,想進入承德市檔案庫并不容易,好在他們出發(fā)前就帶了官方“介紹信”,想必再獻上幾人的《警官證》應該沒問題。
事實也是如此,他們順利的進入了承德市檔案局,并且就像牛虻叮牛一樣,盯上了那些珍貴的歷史檔案資料,從1933年到1951年,一冊一冊認真地查找,一頁一頁的仔細地翻看,不時的有人興奮地叫起來“你們看這兒,正是咱們急需要找的”;一會兒又有人興奮地說:“這兒,又找到一條”。就這樣他們查到了1933年2月22日日軍攻占北票的老照片,找到了1947年5月熱遼地委給北票縣公安局第一任局長張旭光的嘉獎令……當找到1951年4月12日北票縣召開萬人大會,應人民群眾的強烈要求,對匪首“小王子”、張聰?shù)葓?zhí)行槍決的報道時,他們一行四人不約而同地鼓起掌來,因為據(jù)一回憶錄記載,這個公審大會就是梁天柱主持的。
當要照相、掃描這些資料時,卻遭到了承德市檔案局工作人員的阻止。因為他們對這幾個一面之交的警察查閱資料的用途保持懷疑態(tài)度。
萬般無奈,姜云平啟用了在家臨行前就聯(lián)系好的大表哥——承德市旅游局局長,再通過親戚聯(lián)系哥們兒——承德市檔案局局長,而后由大表哥擔保他們幾人的身份,姜云平秘書長向承德檔案局寫出:“所查資料、圖片只用于建警史館用,不用于商業(yè)用途,并承擔一起侵權(quán)后果”的保證后,方允許對所查資料、圖片照相、摘抄和掃描。
這次承德之行,歷時4天,喜憂參半。喜是拿到了建警史館需要的不少資料,憂的是老局長梁天柱文字和照片仍未查到。
咨詢編史人員 北票警史館在局黨委的重視下,在局長、政委的大力支持下,籌建人員晝夜加班工作,文史資料編纂工作進展較快,除了梁天柱老局長的文字資料和照片一直沒找到外,建局70年歷史的展陳大綱已編纂完畢,30000字的展陳設計業(yè)已編寫完成。
但是,如果馬上建館,老局長梁天柱的資料和照片不能展出,那該多遺憾!
建館人員決心不留遺憾。遂又抱一線希望找到北票政協(xié)負責文史資料的主任席衛(wèi)忠和退休老主任石國清,結(jié)果他們也沒有梁天柱的任何資料和照片。但石國清提供:“北票解放前后的歷史情況,原民委主任太福生了解的多些,他手中的資料和照片也不少,可以找他”。
在石國清的引領(lǐng)下,他們驅(qū)車百里找到離休多年在家休養(yǎng)的太福生。太老不但是北票解放前后的親歷者,也是熱心北票文史編纂的老干部,曾為北票人文歷史著書立說。當他們說明意向后,年近90的太老立即將思路帶入解放初期的北票,他說:“建國后北票公安局是有一位梁局長,有的人叫他‘梁天大柱’,當時他年齡雖不大,聽說是個老革命,由于他在北票時間短,了解他的人不多。我印象中我這里沒有他的資料和照片”。遂找出很多書籍、資料和照片,經(jīng)反復查找,正如太老所說,還是“一無所有”。
走訪本局老干部 對于走訪本局老干部這一招,北票警史館建館工作人員展開了討論,有人說:我局現(xiàn)健在的離休老干部屈指可數(shù),最早的是1955年以后的,1951年前后的老干部都沒了,怎么找?有人說:既然不多,不妨試一試,萬一訪出點線索呢。
如此抱著試一試的態(tài)度,他們首先走訪了離休老公安干部86歲的李帆老太太。老人家耳不聾、眼不花,心胸開朗,身體健康,愛黨愛國,熱愛公安工作,曾寫過回憶錄,出過書,現(xiàn)在一說起當年的公安工作,她仍振振有詞、滔滔不絕。當說明來意后,她說:“我是1956年從承德市公安局調(diào)北票來的,來后聽說過梁天柱局長的名字,但沒見過面,也沒他的照片和資料”,僅此而已。
緊接著他們又找到本局離休老領(lǐng)導、原教導員李景華,老爺子說:“我是1959年調(diào)來北票公安局工作的,我來后才知道有一位局長叫梁天柱,聽說他調(diào)到哈爾濱鐵路公安處去了,我沒見過他的人和照片,其他情況也不了解”。
網(wǎng)上查找 經(jīng)過一番苦心查尋,關(guān)于老局長梁天柱已有兩條最有價值的重要信息:一是“老革命梁天大柱”;二是“調(diào)往哈爾濱鐵路公安處”。北票警史館建館人員決定圍繞這兩條線索繼續(xù)查尋。
首先在因特網(wǎng)上輸入“老革命梁天大柱”試一試。經(jīng)搜索網(wǎng)頁上顯示出兩位“梁天柱”:一位是青島畫家;一位是兩廣武王。根本沒有公安梁天柱或老革命梁天柱。
因特網(wǎng)上沒有他們就決定動用公安手段,利用公安內(nèi)部專用人口信息平臺查詢,當他們在全國人口信息網(wǎng)內(nèi)輸入“梁天柱”后,立即顯示出全國目前有兩歲至86歲的梁天柱412人。查詢?nèi)藛T喜出望外,馬上按性別和估計年齡縮小范圍查尋,結(jié)果顯示14人,細查這14人中不但沒有黑龍江人,也根本沒有他們要找的公安梁天柱。為了把握他們又進入黑龍江人口信息系統(tǒng)查詢,確認不但黑龍江沒有,哈爾濱更沒有梁天柱。
準備去哈爾濱 在尋找梁天柱的各種手段都已窮盡的時候,北票警史館籌建人員仍不放棄,他們決定最后一搏,去哈爾濱鐵路公安局。
雖然已查知哈爾濱沒有梁天柱,但如果他曾在那里任過職,或許能查到他的資料、照片和又調(diào)往其他單位的信息。為了不虛此行,動身前北票警協(xié)副秘書長王新剛同志給曾經(jīng)的警校同窗、現(xiàn)任哈爾濱鐵路公安局民警打去了電話咨詢:
“上世紀五十年代你局上下是否有過一位叫梁天柱的領(lǐng)導?”
“我這年齡哪知道啊,你們來一趟,我領(lǐng)你們?nèi)ヨF路公安局查一下,不就知道了嗎。”同學回答。
至此,他們下定決心,馬上動身去哈爾濱,但是由于工作原因,不能立即抽身而沒能馬上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