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理說,同在東北三省的我們,冬天應該不會渴望雪的,可隨著全球大氣候的逐漸升溫,近些年在我們當?shù)乜吹窖笱鬄⒌拇笱┑臋C會越來越難,于是有了這次一路往北追尋雪的蹤跡的行程。
一路向北(二)
——霧凇島
文圖/佟海霞 編輯/云楓
按理說,同在東北三省的我們,冬天應該不會渴望雪的,可隨著全球大氣候的逐漸升溫,近些年在我們當?shù)乜吹窖笱鬄⒌拇笱┑臋C會越來越難,于是有了這次一路往北追尋雪的蹤跡的行程。——霧凇島
文圖/佟海霞 編輯/云楓
“霧凇”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南北朝時代宋·呂忱(公元420年—479)所編的《字林》里,其解釋為:“寒氣結冰如珠見日光乃消,齊魯謂之霧凇。”而我對于霧凇最早的記憶是兒時家門口的那口深井。井的南面有一個小園子,園子靠道邊的一側栽著幾棵榆樹。到了冬天,打水導致井邊凍了厚厚一層冰,舊冰沒化掉,新冰就又結成了,打水的大人也要小心翼翼。
某一個清冷的早晨,踩著出門倒灰的媽媽的腳步溜出院子,一出門就驚呆了,這是怎樣一個晶瑩剔透的世界,揉揉眼睛,那童話般潔白的世界依然,我沒有做夢。古井周圍本是有著三四棵垂柳的,具體多高,說不上來,反正在幼小的心里很高很高,枝條彎彎的,夏天可以垂到地面,是胡同孩子做口哨的好工具。如今,她們在一夜之間就換上了一身圣潔、晶瑩的禮服。那被風摧折的枝干外,裹著一層厚厚的白霜,懸垂著,像一個個長長的大冰棒,摸一下冰冰涼,忍不住伸舌頭輕輕舔一口,怎么感覺甜絲絲的(不要輕易嘗試哦,小心舌頭被粘?。?hellip;…
后來還是媽媽告訴的我,那叫樹掛,幸運的小孩子就可以看到,太陽出來后她們就會消失。在以后的冬天我都會期待看到那可以改變世界容顏卻又稍縱即逝的樹掛,可遺憾的是,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看到樹掛的機會少之又少,到現(xiàn)在冬天看雪也成了奢望。
吉林省霧凇島位于松花江下游,因上游是偽滿時期日軍修建的豐滿水電站,導致松花江在吉林境內常年不凍,冷暖溫差又極大,水面在夜間蒸騰的霧氣就使得在這里霧凇格外容易形成,也使得很多游客不顧嚴寒路難齊聚這里一睹霧凇的奇觀。看到霧凇的機會并不是百分百的,恰是這樣的不確定的因素,更是吊起人們大大的好奇。從吉林市驅車一個小時左右就到了這個松花江拐彎處的小島,老天是眷顧我們的,百分之五十的機會被我們趕上了,雖然當天的霧凇沒有攝影師拍攝中的那么多那么大,但松江兩岸還是披上了一層圣潔的外衣,人、船也不例外,更別提那岸兩邊奇形怪狀的樹林,目之所及都是耀眼純潔的白??释艘欢斓难?,想念十幾年的樹掛今天終于如愿以償了,可近鄉(xiāng)情怯嗎?我卻失了最初那份激動跳躍的心,平和了,淡定了,也許這樣更能好好品味眼前這久違的美。
返程車上寫下以下語無倫次的句子:
霧凇島我來了,霧凇島我走了
懷揣著夢來了,帶著些許遺憾走了
是嫌棄我不夠虔誠、身段不夠低
只肯半遮半掩,保留最美
是哦!肯定是我不夠虔誠
小鏈接
佟海霞:遼寧省朝陽市第三中學高級教師,作品見于《燕都晨報》、《作家天地》、《中國文藝》、《遼西文學》及網(wǎng)絡媒體“今日朝陽網(wǎng)”和微信平臺“新北方琳琳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