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 劉曉雅 小時候常聽長輩說起本地(遼寧朝陽)有座占地兩千多平方米的寶公館,是熱河統(tǒng)領寶德全在本地的府邸。整座宅子是老式的四合院,
文/劉曉雅
小時候常聽長輩說起本地(遼寧朝陽)有座占地兩千多平方米的寶公館,是熱河統(tǒng)領寶德全在本地的府邸。整座宅子是老式的四合院,位置應該就在古城北大街附近。只是北大街改造之前,這里的民居顯得非常擁擠且雜亂無章。抱著獵奇的心情,去那里的胡同轉悠過很多次,但因為不知道寶公館的具體位置,也就一直難睹芳容。因此,寶公館的一切仿佛都是傳說。曾在心里產生過疑問:難道它在文革時期就被拆除了?不然這么大的一座老宅子,何以遍尋不著呢?也曾心生感慨,這可真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北大街改造工程完成后,我常跟老公外出探訪古跡。在慕容街溜達時,發(fā)現(xiàn)此街的北段有條彎向一邊的胡同。走進胡同深處,竟然見到了這座一直找不到的寶公館。當時,寶公館被一個工程公司占用,當做臨時的辦公地點。“眾里尋它千百度”,我和老公自然是激動萬分!
寶公館本來是本地保存較為完好的四合院。只是近年來此處建筑工程較多,大部分土地都被征用了,只保留了一個主院落。對寶公館心儀太久,不期而遇的邂逅,不啻為驚鴻一瞥!寶公館雖已年久失修,但無論是雕花的窗欞,還是門前有著精致浮雕的上馬石,無不彰顯著寶公館昔日的繁盛。初時,看到大門緊閉,以為進不去,只將相機伸入門縫照了一張照片,沒想到一推之下,門竟虛掩著……
公館大門在吱吱嘎嘎中分向兩邊,仿佛打開了穿越時空的門戶。徑直進入門中,整個院落就完全呈現(xiàn)在眼前。院落結構整齊,大致成“井”字,西邊有個月亮門兒,這大概是以前主院與附屬院落相通的側門,就像小說里寫的那樣,到了晚間正門關閉,就只開著側門,供家人來回行走使用。院里有一口井,也有整齊的田壟。當時是冬季,院子也是久已無人打理,只看到沒腳的的衰草和落滿塵灰的殘瓦。院子中間一條青磚鋪就的甬道從院子正門直通正房,院子兩邊是寬敞的堂屋,可以想像得到當年賓客云集的熱鬧景象。正房門前的老樹挺撥矗立,它是這座老宅歷經風雨的見證者。這么多年過去,昔日的亭臺王榭,如今早已是一片頹敗的景象!殘垣青瓦中,似乎還能聽得到那段喧囂歷史的回音,只是都沉默著。然而,我能用心感覺得到:沉默的不僅是老宅,還有那消散于時空中的過往。
現(xiàn)在的寶公館,已經成為朝陽市佛教協(xié)會的辦公場所,政府撥給專項資金將內外修繕一新。修整后的寶公館,仍然保留了四合院原有的結構,院子里也種上了花草,少了滄桑多了靜美??炊嗔吮榈貐采母邩谴髲B,就更覺得四合院的可愛,它真的很適合人們居住生活。無論是洶涌的地氣,還是濃厚的人情,都讓生活顯得很淳樸、很滋潤,也很有生機、很有詩意。
四合院有一種特殊的文化氛圍,讓人感受歲月安祥而緩慢地流淌,像舊日的時光,或是遠去的記憶。在這個院落里,無論發(fā)生過什么,都已時過境遷,難覓一絲蹤跡?,F(xiàn)代人的生活節(jié)奏,造就了新的生活方式,而我們只能從歲月漂洗過的色彩中,體會那些沒有唱完的歌。而印象中的寶公館,就像是遺失在城市一隅中的珍珠,依然煥發(fā)中一種令人溫暖的光澤。
佇立在冬日的陽光下冥思苦想:昔日那位戎馬倥傯、鎮(zhèn)守一方的寶統(tǒng)領,早已在時空隧道中若云煙飄散,徒留下這座古香古色的公館,無言地講述著朝陽古城的歷史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