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金文”專欄
長期身處和平年代,極易使人在樂享生活、爭名逐利、心浮氣躁、得過且過的狀態(tài)中慵懶倦怠,放松警惕,消弭斗志,忘卻初心,淡漠使命,弱化擔當。作為負責任的網(wǎng)絡媒體,極有必要重復吶喊“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金一南,國防大學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少將軍銜,博士生導師。是一位勤勉自強、才華橫溢、著作等身、影響深遠的軍中俊杰、愛國學者。其作品以說理透徹、恢宏大氣、振聾發(fā)聵而著稱,獨具提神醒腦、救贖靈魂、正心正念之功效。
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警示當代、鼓舞民志,更為啟迪后世、昭告未來,經(jīng)請示將軍同意,本網(wǎng)編委會決定于2020年3月12日開啟“一南金文”專欄。愿借將軍力作,爆燃民族精神之火,積極踐行“導引群心、朝向太陽”理念。
敬請各位網(wǎng)友多多轉(zhuǎn)發(fā),助力公益善舉,共襄復興偉業(yè)。
世界大格局 中國有態(tài)度
文/金一南
國際政治蹺蹺板,中國有態(tài)度(中國篇)
從國際大背景看,擁有現(xiàn)代化作戰(zhàn)力量的大國、強國,都把先發(fā)制人作為它們的手段。而中國是世界上為數(shù)甚少的宣布不以先發(fā)制人作為軍事思想的國家。
現(xiàn)在中國的安全態(tài)勢發(fā)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入侵中國、肢解中國的力量基本上不存在了。
太空每年經(jīng)過中國上空的衛(wèi)星,包括軍事偵察衛(wèi)星、遙感衛(wèi)星等達9000多次,這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更加復雜艱巨的國家安全任務。
20世紀中期以前,中國一直聲稱擁有南海的主權,而且沒有引起過其他國家的爭議。
釣魚島只有3.6平方公里,日本如果占有了它,卻可以從中國劃走200海里專屬經(jīng)濟區(qū)。
13.中美軍事關系,損害易,建立難(六)
中美國防部長會晤
建立中美新型的兩軍關系,就是要打破“大國對抗”的思維定式,摒棄冷戰(zhàn)時代那種建立軍事同盟,增強自己的安全而不顧對方安全的這種單邊主義傾向。中美要建立新型的軍事關系,如果沒有這一點,其他的很難做得到。
2012年5月,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會晤美國國防部長帕內(nèi)塔,中美之間達成軍事交往的共識。第一,“共識”里講到要“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發(fā)展健康穩(wěn)定可靠的兩軍關系;第二,就是雙方互相訪問,減少分歧;第三,是在人道主義救援減災軍事檔案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第四,是舉行中美雙方參加的演習,主要是人道主義救援減災、反海盜等這樣一些項目的演習。
應該說,有共識總比沒有“共識”強。
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贏”這點上,美國堅持“對臺售武”,明顯就是對中方一種不尊重的表示。包括美國派出軍用飛機、軍用艦艇對中國沿海進行的抵近偵察等一系列的行為,都不利于達成“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局面。
而從中美雙方達成的共識和交流的內(nèi)容來看,實際上中方還是想和美方開展一種全面的軍事交流,但是,美方在一些交流項目上往后退,縮小交流的范圍,限定交流的內(nèi)容。美方主要集中在人道主義救援、減災、軍事檔案、環(huán)保、教學、文體等領域開展交流與合作,而不是在其他軍事領域,比如雙方軍隊參加的軍事演習等深層次的軍事交流。
中美舉行的聯(lián)合演習雖然很引人注目,但這個聯(lián)合演習的內(nèi)容是人道主義救援、減災、反海盜等,兩軍合作還停留在一些表面的交流,而不是深層次的。
在這些內(nèi)容中可以看出,合作交流仍是“初級”的。
而且,就是這個“初級”交流,美方能不能夠遵守,本身都是一個不太容易的事情。因此,達成這樣一個初步的共識,對雙方來說有一定的約束力,是一個努力追求的目標,而不是一個現(xiàn)實。
如果以為達成了共識,雙方就完全地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贏了,這只是理想而已。
當然,有交流比沒有交流強,有溝通比不溝通強。但也不可能通過中國的防長9年來第一次訪美和美國防長也到中國來訪問的這種交流,就一下子解決中美雙方軍事中的很多問題,這是很困難的。比如說,最關鍵的是對臺售武問題。
中美雙方見面握手很重要,但是即便不見面不握手,通過一些行動,對雙方的關系走向也能做出比較冷靜的判斷。當然畢竟是見面了、進行了登上領土的訪問,是很重大的事態(tài)。但是,也不宜把它說得非常大,好像雙方的關系一下要就此發(fā)生什么重大的轉(zhuǎn)變,也沒有這種可能。
(未完待續(xù))
金一南,國防大學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少將軍銜,博士生導師。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全國模范教師,全軍英模代表大會代表。全軍首屆“杰出專業(yè)技術人才”獲獎者,連續(xù)三屆國防大學“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國家安全戰(zhàn)略,國際沖突與危機處理。曾赴美國國防大學和英國皇家軍事科學院學習,并代表國防大學赴美軍院校講學。兼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北京大學等多所院校兼職教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一南軍事論壇》主持人,《中國軍事科學》特邀編委。2008年被評為“改革開放30年軍營新聞人物”,2009年被評為“新中國成立后為國防和軍隊建設作出重大貢獻、具有重大影響的先進模范人物”。
[編輯 雅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