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頂樓子山
文/文化信使 李法明(遼寧喀左)
樓子山是喀左第一高峰,海拔1041米,據(jù)說天氣晴好的日子可以看到渤海日出。雖然我家就在樓子山北面四五公里的地方,我小時候也是看著樓子山山頂云起云散長大的,但是這么多年我卻從來沒有登過樓子山。登頂樓子山,也算是我的一個心愿吧。
2015年初夏的一個周末,單位幾個同事要去登樓子山,我也就搭伴一同前往。兩輛車八個人,清晨從大城子開車到老爺廟鎮(zhèn)烏太溝村三心寺,選擇從我們最熟悉的地方登山。
由于前一天下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雨,一路上輕霧彌漫,附近的山村、峰巒若隱若現(xiàn),別有一番風景。我們在烏太溝東山還停車拍起了云霧里的山村。太陽露出淡淡的笑臉,遠山處輕霧漸散,熟悉的山村漸漸露出真容。清風拂面,陽光不是很足,在一個有點多云的天氣登山也算是不錯的。
三心寺的牡丹一米五左右高的枝叢滿是盛開的花,只是花開得有點久了,加上夜雨的沖刷,滿眼的牡丹花似乎開得疲倦了。倒是牡丹花一側的荷包花開得燦爛多姿,十幾串水紅色的花水靈靈地開著,映襯著寂寞的石磨還有淡青色的巖壁,倒是相映成趣。
準備好吃喝,帶著背包,一行人順著山溝往東山走。溝南坡的林間小道曲曲彎彎,沿途的灌木郁郁蔥蔥,嫩綠的枝葉迸放著初夏的味道。山杜鵑殘紅褪去嫩葉初生,過了燦爛的季節(jié)。開得最盛的是苦丁香,一叢叢一簇簇開得正炫,濃郁的香氣離十幾米就能聞到。滿身新裝的落葉松長得密密匝匝,遮住了東山升起的太陽。
林間小路蜿蜒而上,常有不知名的花花草草吸引我們的目光,有知道的就給大伙介紹一下,看著精致的就用手機拍下來,一路上也有十幾張圖片吧。不時有倒下的松樹攔住前行的道路,看來落葉松的生命力算不得頑強。到了東溝頂,有個平臺,我們小憩片刻,補充點水,回望走過的路,消失在層層疊疊的樹林里。不時有鳥的鳴叫打破林間的寂靜,也算是體味到山景鳥鳴空的味道了。
轉(zhuǎn)過山坡進入另一段山路,由于這段路走的人多了,道路寬闊了一些,不時有紅色的絲帶閃現(xiàn),有一個是凌源市戶外運動的團隊。接著是一段有點陡峭的坡,很是考驗人的體力。樓子山頂峰的石崖近在咫尺,上百米的石崖很突兀地聳立著,偶爾有幾叢矮樹在崖壁上綻放綠色。
樓子山最險要的地方是夾扁石,雖然也就是十幾米的高度,但是有近九十度的坡度,加上兩石之間也就半米左右的縫隙,身體胖的人是絕對沒辦法上去的。夾扁石有兩處落腳的地方,要側著身子才行,手抓著巖石棱角,腳盡力登住,小心翼翼地往上爬,手腳并用才行。
樓子山頂有座小廟,西邊是尊彌勒佛,東邊是山神廟,廟頂有個太陽能念佛機在不知疲倦地講解著佛法教義。小廟雖然簡陋,但是占著樓子山的最佳地勢,算得上獨攬無限風光、一廟鎮(zhèn)千山吧。
站在樓子山山頂極目遠眺,無限風光盡收眼底。鐵溝里的山路九曲八彎,山腳下的村落綠樹環(huán)繞,官帽山如同一把官印,倒扣在村邊。山腳下的梯田層層疊疊,非常壯觀,在攝影家的鏡頭里,喀羊梯田的秋色是醉人的美??h城的高樓清晰可見,洞上的風力發(fā)電可以看得到扇葉的轉(zhuǎn)動,美麗的凌河水好像一條絲帶,在陽光下閃著銀色的光。羊角溝鎮(zhèn)的大棚連成一片,看著有些氣勢,那就是燒鍋杖子村吧。褐色的田地,綠色的村莊,曲曲彎彎的公路,如畫一般。
在山頂飽覽了半個多小時,我們開始下山。上山容易下山難,在夾扁溝下山?jīng)]有團隊精神是不行的,一個個小心翼翼,有的人心驚膽顫。路還是那條路,只是看的角度不一樣,風光也就有了另一番滋味。
中午時分,回到三心寺,文冠果的花開得正盛,寺里的午飯飄著淡淡的清香。飯后,我們往回返,開始了又一個旅程。
小鏈接李法明,今日朝陽網(wǎng)文化信使。1975年生人。在遼寧省喀左縣五個鄉(xiāng)鎮(zhèn)輾轉(zhuǎn)打拼二十年,現(xiàn)供職于喀左縣營商環(huán)境建設局。喜歡讀書,愛好旅游,閑時弄花草,靜處賦文章。偶有文字見于報端,愿以文會友,短長互鑒!
[助編 秋水 責編 雅賢]
![](http://thealdertree.com/uploadfile/2020/0226/2020022603231663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