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時的農(nóng)家小院
文化信使/王學(xué)英 編輯/繁花似錦
生活在今天的我們,住著高樓大廈,出門以車代步,穿著時尚美麗,美食、水果更是不斷翻新。但是,我總覺得缺了點(diǎn)什么,缺了童年時的那份情懷,那份樸實(shí),那份滿足感。
童年時的那個青磚藍(lán)瓦、石頭墻的小院,給我留下了幸福的回憶。
那是一個有三間青磚藍(lán)瓦的平房、石頭墻、裸露黃土的小院兒,院子里充滿了幸福與活力。
院子右邊,從屋門口往大門口排序,先是一棵大杏樹和一棵桃樹,桃樹邊是一個豬圈。杏樹很大,每年都結(jié)好多杏,又紅又甜,特別喜人。自己家吃不過來,媽媽會摘一些拿到縣城里賣錢。爸爸在杏樹底部嫁接了一枝李子,更是酸甜爽口。我最愛吃李子了,可是每次爸爸媽媽都提醒我少吃,怕吃多了傷身體。至于那棵桃樹我就不多說了,因?yàn)樗偸钦邢x子,還長一些粘糊糊的東西,我就不怎么喜歡它。
院子左邊是用高粱秸稈做柵欄的菜園兒,從屋門口往大門口排序,分別是一棵梨樹,四棵蘋果樹,一棵杏樹。梨樹是白梨,甜脆可口。蘋果樹都是國光,顏色鮮艷,吃著酸甜適中,每年都結(jié)好多蘋果,用洋灰紙袋子存儲起來,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蘋果。那時候沒有現(xiàn)在這么多水果和零食,小朋友們看到我吃蘋果好像有些羨慕。關(guān)系比較好的鄰居,媽媽會送去一些品嘗。至于靠近大門口這棵杏樹,果實(shí)很少,就不多言表了。
園子里除了果樹,還要種滿各種蔬菜,蔥、豆角、黃瓜、土豆、韭菜、柿子、茄子、生菜、白菜等,媽媽精心伺候著這些“寶寶們”。我也會在園子的角落里種些小花,每天給它們澆水,期待著開出漂亮的花朵,特別有成就感。蘋果樹下是一口轆轆井,一家人吃水和澆菜地就靠它了。夏天時,我會每天給小花澆水。有一天忘記了,晚上十點(diǎn)半想起來沒給花澆水呢,媽媽說快睡吧,明天再澆。我就非要起來去澆水,生怕渴壞了小花們。爸爸非常好脾氣地起來幫我去打水澆花,我站在一旁看著,看著爸爸幫我把所有小花澆完水,我開心滿足地笑了。至今,我也還是這個性格,認(rèn)準(zhǔn)的事,就會每天去堅(jiān)持。
屋后有一棵大棗樹,到了秋天,滿樹紅紅的大棗,很甜很脆。媽媽每年都會選摘一些品相好的裝進(jìn)瓶子里,倒入一些白酒,再密封起來,我們叫它醉?xiàng)棥3σ?,一家人吃著大紅醉?xiàng)?,象征著日子紅火,生活甜蜜。偶爾炒熟了泡水喝,味道香甜,還可以健身養(yǎng)脾。還會曬一些干棗,留著端午節(jié)包粽子吃。
每年春天來了,滿院杏花飄香,桃李爭艷,蜂飛蝶舞,陽光明媚,好一派充滿活力的小院兒。夏天時,滿院綠蔭,陽光透過片片葉子灑在地上,波光點(diǎn)點(diǎn),好不愜意。秋天,看著滿樹紅艷的蘋果,摘一個下來,咬一口,好幸福、好滿足!冬天,樹上小鳥嘰嘰喳喳,好像在唱歌,又好像在跳舞,或者在嘮著家常嗑兒。
農(nóng)家小院,記錄了我幸福的童年。現(xiàn)在生活好了,環(huán)境好了,可是卻再也沒有生活在那個小院的感覺了。
懷念童年時,那個農(nóng)家小院里的一切記憶與時光……
[責(zé)任編輯 趙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