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是怎樣“窮”游歐羅巴的(之四)
文化信使/吳守貴 編輯/明月
作者在圣馬可大教堂前拍照留念
3月29日,旅游團匆匆告別佛羅倫薩,繼續(xù)向意大利水城威尼斯進發(fā)。從佛羅倫薩到威尼斯大約270公里,大巴要走3個來小時。從車窗往外看,車走的基本都是山路,而且隧道很多也很長。坡地一片蔥綠,黃色的迎春花正在熱烈開放。
領隊小高一路上不斷介紹各國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建筑特色等,讓我長了見識、學了知識。到我這把年紀,能有機會來到歐洲走走看看,去見識外面的世界,不能不說是一種享受。也算是為生命增加一點點回憶的厚度。
小高再三提醒大家,出來旅游一定要注意自身和財產安全。強調在景區(qū)“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防止失足摔跤或墜崖。走在街上,背包要放在身前,不要在人多的地方掏錢、數(shù)錢,防止露富,被賊人盯上暗偷或明搶。
威尼斯坐落在意大利東北部,亞得里亞海威尼斯灣西北岸。由118個小島組成,并以177條水道、401座橋梁連成一體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之稱。威尼斯是一個美麗的水上城市,因此,威尼斯的風情總離不開“水”,蜿蜒的水巷、流動的清波,就好像一個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夢,詩情畫意將永遠留存在內心深處。
威尼斯市政廳
威尼斯水道就是城市的馬路,市內沒有汽車和自行車,也沒有交通指揮燈,船是市內唯一的交通工具。威尼斯古跡甚多,大大小小120多座教堂,有依水而建的120多座鐘樓,64座男女修道院,40多座宮殿,都隔水相鄰、十分別致。
旅友坐“貢多拉”走街串巷
我參加了一個自費項目,坐著獨具特色的威尼斯尖舟——“貢多拉”,穿街過巷游覽威尼斯市。聽說,這種輕盈纖細、造型別致的小舟,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它一直是威尼斯居民代步的工具。六名游客坐一條“貢多拉”,如今這種小舟長為10.75米、寬為1.75米。小舟的平底成不對稱形,這樣可以較好地保持只靠一側單槳劃的船的平衡。“貢多拉”船夫統(tǒng)一服式,都穿一件帶橫條的緊身針織上衣,戴一頂草帽。
上岸后,我們來到舉世聞名的圣馬可教堂,它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一是墻壁上用彩色石子和碎瓷片鑲嵌的壁畫;二是大門頂上正中部分,雕有四匹金色的奔馳著的駿馬。大教堂是東方拜占庭藝術、古羅馬藝術、中世紀哥特式藝術和文藝復興藝術,多種藝術式樣的結合體,結合的天衣無縫、美不勝收,無與倫比。
登上大教堂邊上一座百米高塔縱目遠眺,威尼斯全城盡收眼底。連綿不斷的紅褐色屋頂,一眼望不到頭。好大的圣馬可廣場,游人點點、幾近蟻行。
威尼斯碼頭
美麗的威尼斯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在汽車泛濫的今天,竟然還有威尼斯這塊“凈土”,實屬難能可貴。坐著“貢多拉”走大街串小巷,悠閑地欣賞著這“水上之都”,真是一種享受。心情愉悅、詩心涌動,特作打油詩一首表我心意:
水城尖艇曉寒輕,串巷走街一槳通。戶戶家家接碧水,人人都在圖畫中。
(本文圖片由吳守貴提供)
![](http://thealdertree.com/uploadfile/2018/0613/20180613020905713.jpg)
[責任編輯 趙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