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
孝子劉喜
講述人/張寶國 搜集/李俊玉 整理/王玉華
故事發(fā)生在明朝的末年。在山東省威??h,有一個不太大的山村,這里大約有七、八十戶人家,因?yàn)楸就痛蠖鄶?shù)人家都姓劉,是個大家族,所以叫劉家堡。
在堡子的最西頭,有兩間茅草房,住著娘兒兩個,老夫人王氏40多歲,兒子劉喜年方18歲。在劉喜5歲時,父親就得傷寒病去世了,撇下娘兩個相依為命,種著二畝薄田,勉強(qiáng)度日。
劉喜從小就非常懂事聽話,搶著幫母親干活,又非常孝順,有好吃的讓娘多吃,說自己不愛吃,全堡人都夸這孩子有出息。劉喜十四、五歲時就給人家做小工,成人一天掙二升糧,他只能賺半個人的工錢,在農(nóng)閑季節(jié)就上山砍柴,挑到集市上去賣,換些油鹽醬醋、針頭線腦,有多余的錢還給娘買點(diǎn)好吃的。王氏夫人平日里待人非常和氣,幫人縫縫補(bǔ)補(bǔ)做些針線活計,人緣很好,大伙都幫她母子,時而送些米面蛋油的,日子也過得下去。
就在劉喜18歲那年的夏天,農(nóng)歷六月間,王氏夫人突然得了病——手腿不聽使喚,眼睛發(fā)花,耳朵發(fā)背。開始沒當(dāng)回事,可沒過幾天,手腳就不能動了,眼睛也看不見了,耳朵也聾了,只有能說話的功能了。這可急壞了劉喜,他找來大夫開了幾副藥給他娘吃了也不見好,后來大夫就不給看了,說是治不了,另請高名吧。
后來有人告訴他,說在嶺南有個姓黃的大夫能治疑難雜病,人稱黃半仙,他的祖父曾在宮里當(dāng)過御醫(yī)。不過此人架子大,請他看病車接車送,好酒好飯供著,財又太黑。要請他來給你娘看病怕是很難。劉喜聽了后犯難了,晚上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突然他靈機(jī)一動:我請不來他,如果我背著我娘到他家去,難道他還能不給治么?好,就背著娘去他那。
第二天一早,娘倆吃過早飯,劉喜背起老娘就上路了。好在劉喜從小就上山砍柴,練就一雙好腿腳。他身體長得像一條小牦牛似的,爬山越嶺不在話下。不到兩個時辰,他就走完三十多里山路到了黃大夫家。
正巧那天黃大夫在家,劉喜叫開大門,來到房中,雙腿跪下就給黃大夫磕頭,求他給他老娘治病。黃大夫把他扶起來問明情況后,聽說他是三十多里嶺北劉家堡背著娘來找他看病的,很受感動,扶她娘倆坐在炕上,忙給他娘把脈,邊把脈邊皺眉頭,然后又翻看醫(yī)書邊看邊搖頭。
半個時辰后,黃大夫合上書問劉喜:“你娘的病得了多長時間了?”
劉喜說:“已有十多天了。”
黃大夫長嘆了一口氣說到:“小伙子,不瞞你說,你娘這病我也治不了,別說我,就是個華佗在世也難治愈,我也遇然見過兩個同樣的病人,從得病到去世不到七七四十九天?;厝?zhǔn)備后事吧。她想吃什么就給她買什么吃吧。”
劉喜聽后,又給大夫跪下,求大夫救救老娘。黃大夫扶起他說:“孩子,你的心情我明白,可是我真治不了,就是神仙也沒辦法呀。”
劉喜聽了大夫的口氣,又看看他的表情不像有假,真是治不好了也不能賴上人家呀。看來娘是真的得了不治之病了,回吧。他止不住淚流滿面,哭著又背起老娘走出門外,往回家的方向走去。
這時天已將近中午了,現(xiàn)在說大約十點(diǎn)左右了。這黃大夫也真小氣,也沒留娘倆吃過午飯再走,就是連口水也沒讓喝上一口。
六月三伏天,晴空萬里,天上一片云也沒有,烈日當(dāng)頭,又是走的山路,背著一百多斤的老娘。劉喜來時是清晨,一心想治好娘的病,心中有一種希望,走著還不算太累??苫貋砭筒灰粯恿?,大熱天背著大活人,肚子也空了,尤其是心情不一樣,心中有一種失望感,又傷心,又絕望,腳都不知道往哪邊走了。臉上的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落,雙眼被汗水殺得生痛,渾身流的汗像洗澡一樣。
劉喜走了小半個時辰才走了六、七里的路程,實(shí)在是走不動了,正巧小路旁有棵大楊樹,他把老娘放了下來。老娘就叫:“喜兒,娘要喝水。“是呀,這大熱天的,那還有不渴的。可是這荒山野嶺的,到哪找水去呀?還好前兩天下過一場雨,山溝里興許有水,劉喜忙起身去找水,可找遍了幾個山溝都沒有水,可正在找水時,突然看見草叢中有個人腦瓜骨,裝著滿滿的一下水,可一想:這水能喝么?還是到別處找找吧。他又找了一圈還是沒有找到一滴水。實(shí)在沒辦法,又來到裝水的腦瓜殼旁,心想:雖然臟些,也能救急呀。就蹲下要用雙手拿,只見里面有兩條紅蚯蚓在游動,忙用草棍挑出來,小心翼翼地雙手捧起水,又小心地一步一步往回走。來到娘的身邊,把水端到娘嘴邊,娘的眼睛也看不到,就一口氣喝了個干凈。
喝完剛坐下,老娘說:“喜呀,娘餓了。”劉喜一聽,嗚呼,這荒山野嶺的,沒人家我可上哪去找吃的呀?正在犯愁,只見遠(yuǎn)處大榆樹上落著一只烏鴉正叼著食物回來喂小烏鴉呢,劉喜忙起來,來到樹下,脫下鞋,想上樹抓小烏鴉烤了給娘充饑。他剛剛爬上了一半,老烏鴉一看有人,喳喳直叫,向孩子發(fā)出危險信號,窩里的小烏鴉聽見危險信號,都拼命地飛了出來,落到別的樹上了,一共六只。這時他又聽見窩里傳來喳喳的叫聲,看來里面還有呢,忙上去一摸,果然還有一只,還沒長全毛呢,他伸手抓住,下來后,找了把干草,干樹枝,用火鐮打著火,把小烏鴉烤上了——那時還沒有打火機(jī)和火柴呢,人人身上都帶著火鐮,就是一塊火石和一塊鐵片,用鐵片打火石,發(fā)出火星,用細(xì)草棉團(tuán)引火。
把小烏鴉烤熟后,劉喜撕開一塊塊喂給老娘吃。你想一個小烏鴉能有多少肉?幾口就吃完了。老娘還張著口等兒子喂呢,因?yàn)樗床灰娨猜牪灰?。這劉喜整個大中午也沒休息一會,忙得筋疲力盡,坐在樹蔭下休息一會,抬頭一看天色已過午了,忙起身背起老娘往回走,這會兒他離家還有二十多里的路程呢。
又走了四、五里路,劉喜實(shí)在走不動了,他眼前直冒金星,頭也發(fā)漲,心突突直跳,口干舌燥,肚子咕咕直叫,走一步晃三晃,心中那個急呀,這得什么時候到家呀,眼看天要黑了。
正在無奈時,就看見前面山坡下有一縷翠煙,他頓時眼前一亮,來了精神:看來那里肯定有人家,我娘倆有救了。他背著娘來到近前,果然有兩間茅草房,煙筒冒著炊煙,門前樹上還拴著一頭黑毛驢。這時,只聽房門“吱”的一聲打開,從屋里走出了個中年婦女,后面跟著一個二十多歲的小伙子。小伙子上前解開毛驢,扶中年婦女騎上驢,順小路朝嶺東而去。小伙子正想回房,抬頭看見一個小伙子背著夫人來到近前。忙迎上前問道:“小兄弟這是從哪來呀?”
劉喜根本說不出話來,用手做了個要喝水的手勢。小伙子一看明白了,忙進(jìn)屋,端出一瓢水來。劉喜把母親放下,坐在地上,雙手接過水瓢送到老娘嘴邊,老娘一口氣喝了半瓢水,看老娘喝足了,劉喜才把剩下的水喝下去,把瓢遞給人家說:“謝謝大哥,不知大哥家有沒有剩飯給我娘吃點(diǎn),我們一天都沒吃東西了。”說著他就把背老娘看病的經(jīng)過說了一遍。
這家的小伙子原來是個獵戶,小伙聽劉喜說完經(jīng)過后說:“我家真沒剩飯。不巧家里的剛生完孩子,剛騎驢走的是個接生婆。”
這時老娘又喊了:“喜呀,娘餓了。”
這時只聽屋中傳來一個女子聲音:“當(dāng)家的你進(jìn)來。”小伙轉(zhuǎn)身進(jìn)屋了。
媳婦對他說:“你快把鍋里的八個雞蛋給老人吃吧。”
小伙說:“咱就這八個雞蛋了,是留給你下奶的呀。”
媳婦說:“我年輕吃什么都行,這老婦人多可憐呀??於巳ソo她吃吧!”
小伙子轉(zhuǎn)身從鍋里摸出八個雞蛋,端出去給劉喜說道:“我家養(yǎng)了一只母雞,下了這八個蛋就死了,我們一直沒舍得吃,準(zhǔn)備給媳婦生孩子下奶的,快給大娘吃了吧。”
劉喜是千恩萬謝,忙接過來一看,這八個蛋都是通紅的蛋皮,很是特別,個個是圓圓的。忙扒皮喂娘吃,這老太太如風(fēng)卷殘云,一會就把八個雞蛋吃完了,看來再有幾個也能吃下去。劉喜又謝了人家后,告別獵戶背起母親往回走。尤其剛喝完了水,天也不熱了,小伙又有了精神一個小時就到家了。
從那以后,劉喜什么也不干,天天在家伺候老娘,借錢給老娘買好吃的。一晃一個月過去了,老娘的病不但沒加重而且減輕了,手腳都能動了,眼睛也看見了,耳朵也聽見一點(diǎn)動靜了。劉喜以為這是回光返照,偷偷地給娘準(zhǔn)備了壽衣定了壽材。
可過了四十九天后,老娘不但沒死,還全好了,比病前還年輕了不少,又白又胖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你想能不胖么?一個多月竟吃好吃的。劉喜這高興呀。
過了幾天,劉喜來到嶺南黃大夫家說他母親的病好了,黃大夫聽了說:“不可能,準(zhǔn)是遇見高人給治好的吧?”
劉喜說:“沒有呀,一口藥也沒吃,也沒找人看。”
黃大夫又找書翻看,半天才合上書說道:“除非吃了這三種東西才能不死。一是人腦瓜里接的雨水,兩條赤龍在鬧江。二是烏鴉產(chǎn)下七個崽,最后一個是鳳凰。三是母雞只產(chǎn)八個蛋,個個紅皮是良方。”
劉喜聽了大驚說:“巧了。”就把從這回去的路上所遇到的事情一一告訴了大夫。黃大夫聽后摸著劉喜的手說:“看來是你的孝心打動了山神,這是有神仙救你娘親,你是個大貴人,將來必有后福。”劉喜聽了也特別高興,告別黃大夫回家了。
這黃大夫各處行醫(yī),把這個奇事添枝加葉地宣傳,一個月的時間方圓百里都知道劉喜的大名了,提親的是天天有,可是劉喜都沒答應(yīng),一是有了媳婦沒住處,二是實(shí)在沒錢說媳婦,況且母親病時借了人家不少饑荒,還不知什么時間能還上呢,怎說得起媳婦呢?
在離劉家堡五十里的嶺東,有個張家堡,住著一個大財主張員外,家有良田千頃,光長工就二、三十個,農(nóng)忙時還雇三、四十人工,家財萬貫,膝下只有一女,年方十八歲,長得如花似玉,知書達(dá)理,這張員外和黃大夫是好朋友,聽了劉喜事后,就托黃大夫做個媒,把劉喜娘倆接過來,一切都由張家準(zhǔn)備。黃大夫到劉家一提,母子倆一聽這可是個大好事,天上掉下個大喜事呀,就爽快答應(yīng)了。
秋收過后,天涼了,這張員外讓車夫趕著大馬車,拉了不少米面油肉穿的戴的,同黃大夫來到劉家來提親。張員外見劉喜長得非常英俊,體格又棒,心里很滿意,定下來年開春著吉日成親。
剛過了正月十五,張員外就帶兩輛馬車把劉喜娘倆接到了他家。二月初六就風(fēng)風(fēng)光光地給他們辦了婚事。這劉喜真是一步登天,由一個窮小子變成了大富豪。小兩口也是恩恩愛愛。一家人和和氣氣。一年后生了個大胖兒子,全家人皆大歡喜。過了一年,又生了個兒子。取名叫大寶,二寶,在孩子七、八歲時就請了個先生教他們念書。大寶十八歲時赴京趕考,考了個頭名狀元,被皇上召為駙馬。三年后,二寶也考上了狀元,被王爺招了駙馬。劉喜夫婦把三位老人伺候到百年后,把土地分給了窮人進(jìn)京跟兒子們團(tuán)聚,享受天倫之樂。
后來他的孫子及后人幾代都在朝中做官??赡芮宄膭④褪撬暮笕?。當(dāng)然不能確定。這就是好人有好報,大孝大后福。
[責(zé)任編輯: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