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
先生進城
講述人/王振義 搜集整理/王玉華
清朝乾隆年間,某地有一位私塾先生,仗著自己教過幾天書,逢年過節(jié)的又會寫過對子,總覺得高人一頭,越來越看不起周圍的人,整天不務(wù)正業(yè)不說,還咬文嚼字地到處閑逛,不是貪便宜就是出風(fēng)頭。
一天,先生心血來潮想進城溜達一圈,到了城里,打一座寶塔旁邊路過,不由得詩興大發(fā),便吟詩一首:“一座寶塔頂天地,底頭粗來上頭細,有朝一日倒過來,上頭粗來底頭細。”做完詩大呼小叫,連說好詩好詩,路人見了都哈哈大笑,先生以為這是大伙給他加油喝彩,就更加忘形了。
走著走著,來到一座橋頭上,見一個七、八歲左右的小男孩,擋在路中間玩石頭,先生很是看不慣,就管上了閑事,起腳就把孩子的石頭踢跑了,孩子急了,扯住先生不讓走,先生很生氣,大聲訓(xùn)斥道:“你這毛小子好沒出息,大道是行車走路的還是壘房子蓋屋子的?”
孩子也不示弱,爭辯道:“看你哪像個識文斷字的教書先生,我問你是人給城讓路對,還是城給人讓路對?”
先生說:“當(dāng)然是人給城讓路對。”
孩子接著說:“那你把我的城整塌了,你說怎么辦吧?”
先生沒轍了,無話可說,孩子又說,“你想走也不難,我就用這石頭出個上聯(lián),你對個下聯(lián),對得上走人,對不上就得把我的城池壘上。”
先生一聽樂了,一來眼前是個乳臭未干的毛小子,二來出題答對是自己的拿手好戲,一拍胸脯哪怕這個。
孩子出的上聯(lián)是:一腳踢倒三塊石。
先生知道三塊石加在一起是磊,下聯(lián)必須合轍壓韻,他想啊想啊,想了足足半個時辰也沒有對上,只好憋氣窩火地給這個毛小子壘好城池。壘完了才走。
沒走出去多遠就上了橋,往下一看,見一年輕貌美的婦人在河邊淘米,心想機會來了,一是想出一出剛才那口窩囊氣,掙回點面子。二來找點便宜出出風(fēng)頭。
先生略加思索隨口吟上聯(lián):有木念橋,無木也念喬,去掉橋中木,添女變成嬌,嬌女誰不愛,誰不愛嬌女。
婦人一聽這詩是話里有話啊,知道了這個人準(zhǔn)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咣當(dāng)?shù)慕虝壬?,略一思索,也回一幅下?lián):有米念糧,無米也念良,去掉糧中米,添女變成娘,誰娘不愛子,誰子不愛娘。
先生挨了罵,討了沒趣,紅著臉灰溜溜地走了,到了城門口,見一老婦人,一手領(lǐng)一小孩,匆匆趕路,這兩孩子高矮胖瘦長相都一模一樣,先生心想跑了大半天了,都沒撈到半點便宜,這回又是個好機會,就笑嘻嘻地湊到跟前沒話找話地說:“請問大嫂這兩個孩子哪個是先生的?”
老婦人一聽狠狠地白了先生一眼,沒好氣地說:“不管先生后生都是我兒子。”
先生又挨了罵心里很不是滋味,又沒法跟外人說,長長地嘆了口氣,再也無心進城,垂頭喪氣地回家去了。
[責(zé)任編輯:雅賢]
小鏈接
![](http://thealdertree.com/uploadfile/2017/0615/2017061502272350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