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
傻老魏的故事——作證
講述人/陳永春 搜集整理/王玉華
“傻老魏”,名叫魏振河,在西官營是赫赫有名。他家住在東山嘴,他從小父母雙亡,只有他一個人生活。因為家里很窮,從小就給地主放豬,后來給地主放羊。
解放戰(zhàn)爭時期,傻老魏曾當過兵,扛過槍,后來不知道怎么弄的,他把兵役證給弄丟了。后來他跟別人學(xué)點編織手藝,賣過挑筐,有時候也給人家干點零活過日子。
人民公社成立后,有了生產(chǎn)隊,他給生產(chǎn)隊喂過牲口,不久叫他就當山崗隊的護林員,一直光棍一條。經(jīng)人介紹,他與本村的一位雙目失明的婦女搭了火,這才組建了一個新的家庭。老魏又在西官隊落了戶,并成為了這個大隊的五保戶。生產(chǎn)隊仍然用他當護林員。傻老魏戴著紅袖箍,起早貪黑,勤勤懇懇,成了模范護林員。
在文化大革命中,斗私批修成為了運動重點,一天晚上,生產(chǎn)隊部的會議室里燈火通明,大會的主題是斗私批修,清理生產(chǎn)隊的財產(chǎn)。在清理財產(chǎn)中,涉及了西官糧庫的張主任。說地震前,張主任放了生產(chǎn)隊的好樹幾十棵,生產(chǎn)隊不能把樹白白送人,張主任應(yīng)該按價退賠。
這天晚上,讓張主任也來到了批斗會現(xiàn)場,以便甄別一下張主任放的樹到底有多少棵,多粗多大。因為護林員是老魏,老魏見條子才能放樹,這點沒有問題,問題是叫老魏證實一下,到底張主任放了多少棵是,樹是大還是小。要澄清此事,關(guān)鍵在老魏一個人身上。張主任當著工作組、大隊領(lǐng)導(dǎo)、生產(chǎn)隊的全體社員說:“有人說我放回去的樹搭了自家的地震棚,這是沒有的事,這些樹是糧庫用去做了架子桿,一共十二棵。你們可以去糧庫查看,這些桿子現(xiàn)在還在。”張主任接著說,“有人說放的全是檁子材料,這根本沒有的事兒。還說我放去一大車,幾十根。光我說也不行,這不?老魏護林員當時在場,叫他說說吧!”
老魏的兩只眼睛本來就斜楞,他先看工作組,再看大隊、小隊干部、最后看社員,兩眼都斜成一條縫了。他站在地中間,沖大家說:“張主任放樹我是在場,我不在場能放樹嗎?這是制度。張主任當時放了不是七八根就是八九根。”
有的社員急了,大聲斥問:“剛才張主任說十二根,你怎么說八九根?張主任給你多少白面大米呀?”
老魏一聽毛了,腦門子也見汗了,就隨口說:“我也沒確定多少根,我這不是正想放多粗的呢嗎?”
“張主任放的樹到底多粗?說!”
這時老魏兩手同時彎曲,大拇指與食指彎曲構(gòu)成半弧形。雙手一時變成圓圈。兩眼盯著工作組和大小隊干部,兩手筆劃著:“大概這么粗吧。”
“對嗎?說!到底多粗?”
隨著群眾的追問聲,這時,老魏的兩只手在擴大:“這么粗吧!”
“比劃成檁子了,到底多粗?”
隨著群眾的追問聲,老魏已經(jīng)比劃成了一抱粗。這時會場無論干部還是群眾都哄堂大笑。有的群眾說:“老魏呀,老魏,你真行!那不成了梁柁了嗎?”
最后,工作組的人說:“剛才回來的人和我們匯報了,糧庫張主任確實放了十二棵樹,做架桿。并且都在糧庫。大家不要認為糧庫和咱們是關(guān)系單位,干部從中間撈取什么好處。不要小題大做。”
然后,工作組問大隊小隊干部還有什么問題。干部們說沒有。群眾沒吱聲,工作組長最后指著老魏:“老魏啊,你這個護林員責任重大,遇事不要見風(fēng)使舵。你這一比劃,不就把小事弄大了嗎?”
老魏說:“組長,大伙一嚷,把我整毛了,我才亂比劃,散會!”
[責任編輯:雅賢]
小鏈接
![](http://thealdertree.com/uploadfile/2017/0609/2017060903242398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