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
袁天剛和李春孝
講述人:孫秀珍 搜集整理:王玉華
從前,有一個姓李的窮青年,光棍一個人靠打柴為生。來到年底了,眼看著鄰居們都大包小包地買年貨,他想也該買點什么,就挑了一挑子柴禾到集市去賣,這一挑子柴禾只賣了一元錢。想買點別的東西錢太少了買不到,他看見集市上有賣軸子畫的,畫上是一個大姑娘,他看著挺好看就用一元錢買下了它。
他回到家就把這幅畫掛在了墻上,有這一張畫和他做伴,他覺得生活過得有勁了,頓頓吃飯還給畫上的姑娘拿筷子、拿碗,也給畫上的姑娘盛上飯,讓她陪自己吃。
有一天,他從山上打柴回來很勞累,一進屋,看見鍋里熱氣騰騰的,掀開鍋一看,酒山肉海,香氣撲鼻。他很納悶:這是誰做的呢?又一想,管他呢,還是先吃完了再說吧,于是就飽餐了一頓。
第二天,他又拿起扁擔上山打柴,中午回家,又看見做好了的一桌子飯菜,他就又飽餐了一頓。
第三天,李家小伙自言自語:“我還得去上山,今天多打點柴,晚點回來。”其實,他是想看看是誰給他做的飯,便假裝拿著砍柴工具出去了,自己偷偷地藏在了別人家。
不大一會兒,他看見自己家的煙囪冒了煙,就悄悄地回了家,他從門縫里偷偷地往里瞅,原來是一個大姑娘在給他做飯,他看到這個大姑娘好像在哪兒見過,忽然想起來了:她長得好像自己買的那張畫。再往墻上看那張畫,只剩一張白紙了。
他就悄悄地打開窗戶,把那張只剩了白紙的畫藏了起來。那個畫上的姑娘,聽見屋里有聲音,就連忙進來了,她看見小伙子把這張畫藏了起來就沖小伙子微微一笑,說:“你把這張畫藏起來做什么?你不藏這張畫我也和你過日子來了,咱倆是有緣份的。”
小伙子聽罷高興地跳了起來,他抱住姑娘再也不讓她走了,姑娘說:“咱倆是夫妻,我永遠和你過下去,從今后,吃、穿、用都包在我身上了。”小伙子高興得不知說什么好了。
過上了一年,姑娘給小伙子生了個胖兒子。再說,這姓李的小伙子有一個鄰居姓袁,也是個光棍漢,他知道了“畫中人”的故事,對李家的媳婦早已垂涎三尺。有一天,姓袁的約姓李的上山打柴,姓袁的起了心眼,對姓李的說:“你那張畫花多少錢買的?”
姓李的說:“這是我用一挑柴禾賣的一元錢買的。”
姓袁的說:“你一元錢買的,我給你十元錢,你賣給我吧!”
姓李的說:“我不賣,這是我媳婦我能賣嗎!”
姓袁的說:“你把這張畫賣給我,你媳婦就永遠回不去了,要是這張畫還放在你家里,你媳婦早晚會看到它跑掉。”
姓李的說:“她找不著,我把這張畫埋在碾盤底下了。”
姓袁的說:“你賣給我吧,我給你好好保存,你放在碾盤底下,豬拱雞刨的早晚是個事兒。”
這句話打動了姓李的的心,姓李的就把畫挖了出來賣給了姓袁的,得到了十元錢。
賣完了畫,姓李的回到了家,就看見媳婦的臉若冰霜,他就問:“你怎么了,怎么這么不樂呵?”
媳婦說:“我還樂呵呢,你十元錢就把我給賣了。”
姓李的說:“我沒有賣你呀,我賣的是那張白紙。”
媳婦說:“你說你賣的是那張白紙,那么我是從哪里來的?你賣了那張白紙就等于賣了我,你把我賣給了姓袁的,我就得跟著姓袁的去了。”
姓李的小伙子傻了,他趕快去找姓袁的要買回來那張白紙,可姓袁的不給他了,夫婦二人抱頭痛哭。不大一會兒,姓袁的就把媳婦領走了。
臨走,媳婦對姓李的說:“你好好把孩子拉扯大,讓他好好念書,他將來會有出息,我得跟姓袁的走了,咱倆的緣份已盡了。”
媳婦到了袁家就和姓袁的小伙子過起了日子,一年后,她給袁家生了個小子。
三年后,媳婦的父親來找她了,她不敢不回去,因為她是仙女。她的父親告訴她:“給你幾天寬限,過幾天如果不回去,天理不容,我先走了。”
仙女對姓袁的和姓李的說:“孩子長大后,要是來找我,就到冰朗山后。”說罷,仙女騰云駕霧走了。
轉(zhuǎn)眼間,兩個孩子都上學了,這兩個孩子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學堂里的孩子們都很嫉妒,就說:“你們兩個學習再好你們也沒有媽。”這兩個孩子回來就和自己的父親要媽媽。
兩個男人說:“你們好好念書吧,長大了去找你媽媽。”
兩個孩子問:“我媽在哪兒?”
兩人說:“冰朗山后。”
這兩個孩子的名字分別叫袁天剛、李春孝,他們長到十五歲時,非要去找他們的媽媽,后來得到允許,他們就上路了。
袁天剛、李春孝一路上十分辛苦、風餐露宿、一路打聽、走了一年多,才來到她媽媽說的地方。
有一天晚上,他們來到了一個大山澗,這是沒有一戶人家,只聽見樹林中狼嚎鬼叫,讓人毛骨悚然,兩個孩子怕極了,就大哭起來。這時他倆突然發(fā)現(xiàn)半山坡有一戶人家,屋里點著一盞燈,兩個孩子撲著燈亮就去了,往屋里一看,一個老太太在屋里紡線呢。
這兩個孩子進屋了,對老太太深深施了一禮說:“老大娘啊,我們兩個走得太累了,一天沒休息,到你這存住一宿吧!”
老太太說:“我知道你們兩個來,還沒吃飯吧?”
兩個孩子說:“我們正又渴又餓呢!”
老太太包了三個餃子,燙了一小壺酒,只聽鍋里吱啦一響飯就端了上來。老太太說:“你們兩個吃飯吧!”
兩個孩子想:“我們又饑又渴這三個餃子夠誰吃?。?rdquo;
老太太說:“吃吧。”
這兩個孩子就吃了起來,這三個餃子吃了還有三個吃了還有三個,吃得酒足飯飽。
“你倆連三個餃子都吃不了?”老太太說,“你們吃不了我吃吧!”說完把餃子和酒都吃光了。
孩子們很納悶,覺得老太太不是凡人。老太太問:“你們兩個干啥來了?”
孩子們說:“找我媽媽來了。”
老太太問明來歷說:“冰朗山不是好過的,山上都是冰,連蟲子爬上去都會掉下來,你們能過去嗎,我把你們背過去吧。”
老太太讓孩子趴在自己的背上,并囑咐說:“無論刮風下雨什么聲音都不許睜眼睛否則沒命。”
這兩個孩子趴在老太太背上只聽見各種可怕的聲音傳來,他們緊緊抓住老太太,不敢松手,不一會沒有聲音了,這時老太太讓他們睜開眼睛。
他們看見自己已過了冰郎山,前邊有一條小河,河那邊有個黑漆的大門,大門前站著個拄著拐杖的白胡子老頭,兩個孩子回頭看老太太不見了。
孩子們向老頭走來,問:“這是什么地方?”
老頭說:“冰郎山后,你們做什么來了?”
“找我媽。”
“你們認識你媽媽嗎?”
他們說不認識,老頭說:“不認識怎么找阿,進來吧!”
進屋后,老頭說:“你們俄了吧!”
兩個孩子說餓了。
老頭讓家人準備飯,不一會兒,端上了四盤菜,這四盤菜是:小孩兒、長蟲、蚰蜒、屎殼郎,這倆孩子嚇得目瞪口呆不敢吃。
原來,老頭是孩子們的姥爺,吃了這些菜就脫去凡胎,能夠成神。但老頭沒有吱聲,叫家人收起了菜,說:“你們既然不吃這些菜就回去吧!”
兩個孩子說:“不見到我媽我們不回家。”
不一會兒,來了個四十多歲的女人,臉上冷若冰霜,說:“你們不在家好好念書到這兒干啥?”
孩子們又說找他們的媽媽。
女人說:“你們見不到你們的媽了,回去吧,我送給你們點兒東西。”原來,這個女人就是他們的媽。
女人從腰上解下了褲腰帶,這個褲腰帶上有七十二個疙瘩,隨手又摸出了一個小棍,分別遞給袁天剛、李春孝,告訴他們別扔,有用。然后把兩個孩子背過了冰朗山。
兩個孩子又是風餐露宿。這一天,他們來到了一個村莊,看見一群人正在看一張告示,只見告示上寫著;小姐中妖,誰若能除,就把小姐許配給他,這兩個孩子就把告示揭了下來。
原來,這貼告示的是本莊有名的大戶王員外家,話說王員外的家人把兩個小孩子揭告示的事稟告了員外,員外不相信十五、六歲的小孩子能除妖。轉(zhuǎn)念又想有志不在年高,蟒長千斤是菜蟲。就命人把他倆請了進來。
王員外看見兩個孩子很機靈十分高興,就給他們準備了飯菜。晚上,王員外叫人把小姐給請來了,倆孩子一看,王小姐面黃肌瘦,兩個孩子說:“王小姐就留在父母身邊吧,我們兩個去繡樓住。”
兩個孩子到了繡樓,正在商量如何捉妖,只見窗外烏云翻卷,天昏地暗,狂風怒號,一個妖怪落在了繡樓下,一會兒,就聽見妖怪把門框擠得吱吱地響,妖怪擠了幾下就進屋了,說:“小姐,我想你了!”
妖怪聽見小姐沒有聲音,就睜大了眼睛往床上看,妖怪的眼睛如燈盞,放著綠光,嚇得兩個孩子不知所措。這時,他們想起了那個女人給他們的東西就把褲腰帶解開往妖怪的身上一扔,就把妖怪捆了起來。原來,那七十二個疙瘩是七十二個簧鎖,妖怪一睜眼說:“原來是我的主人來了,我快交出鑰匙。”妖怪說,“主人,你快敲我的腦門,我好把鑰匙交出來,要是不敲交不了。”
袁天剛和李春孝就拿小木棍敲它的腦門,原來,這是個王八精,一被敲,它就吐出一本天書,天書滿屋飛,兩個孩子沒抓住,又敲第二下,又飛出一本地書,兩個孩子又沒抓到,又敲了第三棍,王八精又吐出一本書,他們這次把書抓住了。王八精吐完這三本書,死去了。
第二天早上,王員外進來一看妖怪死了非常高興,說:“我女兒賜給你們誰呢?”兩個孩子誰也不要,王員外又賞賜給他倆財物,他們還是不要,他們也沒說得到書的事,就要了點路費,回家了。
兩個孩子回家后,不分晝夜地學這本書,都把知識吃在心里了。
有一天,這兩個孩子自己認為是天下無敵了,就又在樹蔭下吐狂言。這時過來一位老太太,對他倆說:“你們兩個這么能算,就算算我在這兩條路的哪邊走。”
兩個孩子一個說從東,一個說從西,老太太說:“你看我從哪邊走。”她“嗖”地上了樹。從樹上跳下來走了。這兩個孩子認為很奇怪。老太太囑咐他們不要自高自大,要謙虛謹慎。從此,兩個孩子再也不敢吹噓自己了,反而,好好鉆研了。
半年后,他們正在屋里學習,又來了個老太太,手里抓著黃鳥,說:“你們兩個能掐會算,這只鳥我是掐死呢,還是放了啊?”問得兩個孩子啞口無言,心想:說她掐死她準放生,說她放生她準掐死。
老太太又一腳門里一腳門外,問兩個孩子自己是進去還是出來,兩個孩子又無話可答。
老太太讓他們謙虛學習,并告訴了他們:“我就是你們的媽。”說罷,不見了。
兩個孩子更加努力了。
后來,兩個孩子被皇上選為軍師。可皇上只留一個,最后,留下了李春孝,趕走了袁天剛。
袁天剛十分生氣,他決定反皇上,就揀驢、馬的骨頭在地下種,種一次出來個小國家都來反皇上。
李春孝一算,有國家要造反,他就建塔壓,緊壓慢壓壓出來十八家。
[責任編輯:雅賢]
小鏈接
![](http://thealdertree.com/uploadfile/2017/0118/2017011810193639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