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行天下
——陪婆婆住院記(二)
文化信使/周顯梅 編輯/趙盼
小柳夫婦與黃阿姨的合影
婆婆的突然病倒,打亂了我們平靜而有規(guī)律的生活。記得打120到醫(yī)院后,我與老公似無頭的蒼蠅在醫(yī)生的指示下樓上樓下辦手續(xù),推婆婆做檢查。本以為到病房明確了病情安頓好婆婆打上點滴就可以稍作停頓,可誰知處于昏迷狀態(tài)的婆婆,大小便問題又弄得我們手忙腳亂。不知從何下手。這時,耳邊傳來異常輕柔的聲音,“給老人穿上紙尿褲,再墊上尿不濕吧!”一雙細長但有些粗糙的手遞來一片尿不濕和一個紙尿褲。來不及多想多看,在她的幫助下我成功地為婆婆穿上紙尿褲,墊好尿不濕。
接下來,我即開始了每20分鐘換一次紙尿褲、墊一次尿不濕的過程。自以為做得很好之時,這個輕柔的聲音又在我耳邊響起,“每次換完紙尿褲要記得用溫水燙過的毛巾給老人擦一擦身體。”我認真地接受,認真地做好。這時,這輕柔的聲音再次在我耳畔想起,“每次擦完身體要記得給老人擦一擦爽身粉,不然身體會起濕疹。”我如領圣旨般一絲不茍地做好相關工作,脫紙尿褲,擦身體,涂爽身粉,穿紙尿褲,墊尿不濕。一套工作下來,看看婆婆睡得很安穩(wěn),心里有種安慰,有種感動。這時我才記得要細細端詳這聲音如此甜美的姑娘。
她姓柳,就叫她小柳吧,她是病人黃阿姨的女兒。黃阿姨這是第二次犯腦出血的毛病了。經過治療,命是保住了,但留下了很嚴重的后遺癥,黃阿姨的智商只有3、4歲孩子的樣子,可黃阿姨不會走路,不會咀嚼,不認識人。但對女兒小柳的那聲“媽媽”卻記憶猶新。每每小柳輕聲呼喚“媽媽”時,黃阿姨都會露出少有的母愛般慈祥的笑臉與幸福,不,亦或是孩子見到媽媽時的天真的笑臉與幸福。我不好確定。每每同病房的人開玩笑要打小柳時,黃阿姨就會露出少有的母親要保護女兒時的堅毅與憤怒,不,亦或是孩子見到媽媽被人欺負時的不安與憤怒。我說不清楚,但我特別喜歡黃阿姨與小柳這時相視的一笑。這一笑,是愛的傳遞,是情的涌動,是任何語言都無法形容的母女之情。是在告訴對方“有你在,真好!”是在告訴對方“不用怕,有我呢!”真誠地希望這種微笑能時時在天下每一對母女間傳遞。俯下身子微笑著告訴婆婆,“醫(yī)生說你恢復得特別好,放心吧,閉上眼睛再睡一會”。
在小柳的幫助指導下,我很快地掌握了護理婆婆的相關技巧。2天后,婆婆的意識逐漸恢復正常,可以用語言告訴我們她要做什么了,我就改用接尿器為婆婆接尿了。接完尿后我習慣性地卷起尿不濕一同扔掉。這時,小柳甜美的溫馨提示聲再次響起,“這種情況的尿不濕可以洗干凈曬干后再用,”并隨手指了指窗前陽光下的那道美麗風景——洗得干干凈凈的尿不濕在太陽暖暖地照射下翩翩起舞。“當然,如果有錢用過后就扔掉更省心。”小柳靦腆地補充了一句。我的臉瞬間變紅,馬上說:“你的做法真好!”再次凝望小柳那略顯粗糙的手,我的心中五味雜陳:這不是有錢沒錢的事,這是兒女能做不能做,愿意不愿意做的事。這是愛的傳遞,孝的體現,似乎墊上接收了滿滿的陽光、滿滿的愛、滿滿正能量的尿不濕比嶄新的尿不濕更舒服。
就這樣在忙碌與感動中婆婆與黃阿姨在重癥室共同住了3、4天的時間。黃阿姨轉入普通病房治療了。我在感動之余有了要寫下來與大家共同分享的想法。我很認真地征求了小柳的意見并要拍一些照片,小柳非常謙虛地說:“這又不是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有什么好寫的。”我很動情地告訴小柳,“你做的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也絕不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如果普天下的兒女都能像你一樣,在病魔面前對老人不離不棄,細心呵護,用心照顧。那么,我們的家庭、社會、國家將會減少多少不和諧因素;養(yǎng)兒防老,老有所養(yǎng)就不再是社會性難題;羊羔知跪乳,烏鴉知反哺的故事就不用講了又講。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你的故事,希望有更多的像黃阿姨一樣的老人能得到多一些的來自兒女的愛,希望人人都能踐行小小孩能養(yǎng)得很好,老小孩要養(yǎng)得更好的箴言。”但小柳還是堅持不要把正臉給鏡頭。我尊重小柳的想法。所以只拍下這張暖暖的小柳夫婦與黃阿姨的合影。
愛在路上,孝要行動,希望中華民族尊老孝老的傳統美德處處開花結果!
小鏈接
周顯梅,女,今日朝陽網文化信使。1998年畢業(yè)于遼寧朝陽二師,畢業(yè)后一直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現任遼寧省北票蒙古營鎮(zhèn)中心小學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