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行天下
——陪婆婆住院記(一)
文化信使/周顯梅 編輯/趙盼
別人都說,我是智商不高,情商高的人。經常會為一些莫名的小事感動得淚流不止。經常會為電視劇里的人物感動得痛哭流涕??捱^后會不好意思地為自己辯解“洗洗眼球”!也常會用“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來勸解自己。所以瞬間的感動也就瞬間消失了。不會留給自己太多太持久的東西。但陪婆婆住院這幾天我認識了一家人。他們沒有瞬間感動得我痛哭流涕,卻如春雨般滋潤到我的心里。讓我長久的熱血沸騰,讓我有了要踐行的勇氣,讓我有了逢人就想講的熱情,讓我有了要寫下來與大家分享的渴望。
這就是家住遼寧省北票市長皋鄉(xiāng)的普通又不普通,平凡又不平凡的許玉良大爺一家。
許玉良今年71歲,是一位普通、善良、勤快、要強的農民大爺。兩個月前,許大爺在自家菜地里干農活時突發(fā)腦出血昏倒在地里。手術后就變成了我這幾天認識的許大爺:不說,不笑,不吵,不鬧,安安靜靜地躺在那里。唯一能讓我感受到他的存在的就是他時不時從割開的喉管里發(fā)出的“咕嘟咕嘟”的聲音及噴濺而出的痰液。但我能在許大爺的兒子許大哥的描述中還原許大爺健康時的樣子。不高不瘦的身材整日穿梭于家里地里的每一個角落,黝黑的臉龐整日帶著和善的微笑,在親戚鄰里的眼里許大爺都是百病不犯的老好人。就是許大爺默默的言傳身教影響了他的兒子許大哥。
累得又頭暈了的許大哥
這個每日一日三餐甚是簡單的,只吃一個饅頭一份咸菜的人就是許大哥。許大哥每日話不多,他整日整夜地守在許大爺的床邊,隨時幫許大爺清理噴濺而出的痰液,隨時幫許大爺清理尿液及大便。定時的幫許大爺翻身扣背,定時一日四餐為許大爺打流食,喂流食,定時拉開窗簾讓許大爺曬曬太陽。許大爺的流食每一餐許大哥都會用心準備,考慮營養(yǎng)搭配,考慮消化吸收,考慮是否有利于許大爺排便等,甚是舍得花錢。同病房的人對許大哥的孝心豎大拇指的時候,許大哥都會滿臉笑意地說:“孝順啥,這都是兒女該做的,我老爸對我好,小時候我老爸不管去哪都背著我,后來用自行車帶著我,再后來我長大了,不管去哪我都用摩托車帶著我老爸,我們爺倆就是形影不離,小時候老爸不放心我,我長大了不放心老爸。再說我們爺倆一塊外出都習慣了……”看許大哥驕傲自豪的樣子,我能想象出爺倆一同穿梭于鄉(xiāng)間小路時的場景,溫馨、幸福、快樂。可現(xiàn)實又是殘酷的,許大爺這樣已經快3個月了。平日家里的結余花光后已經欠下了不少的外債。許大哥因為終日勞累,經常會有頭痛頭暈的感覺。別人要替一替他,許大哥不放心。家人和大夫勸他把許大爺接回家照顧,每每都被許大哥樸實的話語回絕:“我老爸年輕時照顧我們兄妹4人都照顧得很好,如今老爸在陰陽兩界徘徊,回家后各方面的治療措施都沒有了,這不就是見死不救,把老爸往鬼門關推嗎?在醫(yī)院雖然花錢,受累,但醫(yī)院有最好的治療措施,老爸就有希望。錢沒了可以再掙,老爸只有一個,是兒女的無價之寶,怎可說丟就丟!”許大哥還說,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許大爺能醒過來,可以坐在輪椅上,這樣可以像從前一樣許大哥到哪都推著許大爺。
吃著饅頭咸菜的許大哥
都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許大哥的妻子許大嫂,一位普通的農家婦女,樸實,善良,勤快,通情達理。為了支持許大哥照顧許大爺,她一個人撐起了家里家外,照顧有病的婆婆,家里50多畝地的秋收。對于許大哥的決定她沒有抱怨只有默默的支持??吹剿麄?yōu)榱俗寣Ψ蕉嗨粫?,多吃一點讓來讓去的樣子。真的覺得他們是最幸福的兩口子。真的覺得如此互相體諒的兩口子沒有什么困難是他們扛不過去的。
淳樸善良的許大嫂
仍在堅持的許大哥一家
就這樣,許大爺一家用他們實際的行動,樸實的語言,踐行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孝”。他們就是我們做兒女的一面鏡子,一面旗幟。在這面旗幟的引領下,我在認認真真地做好照顧婆婆的工作。同病房的人說:“我不像兒媳婦,更像是女兒,媽媽的貼心小棉襖!”我喜歡他們的評價。
幾天后,婆婆的病情好轉,我們轉入普通病房,許大哥依然在重癥室堅持。希望通過我平淡但真實的描述可以給天下的兒女些許的警示,“孝敬父母是每一位兒女必須有的美德,每個人都要扮演好自己該有的角色,并做好該角色必須承擔的責任與義務。”
小鏈接
周顯梅,女,今日朝陽網文化信使。1998年畢業(yè)于遼寧朝陽二師,畢業(yè)后一直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現(xiàn)任遼寧省北票蒙古營鎮(zhèn)中心小學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