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
蕎麥的來歷
講述人:姜憲民 搜集整理:王玉華
古代有一個地方,這個地方有兩家富戶,一家姓朱,一家姓張。這兩戶人家不但都有很多土地,而且同時做著收糧放糧的生意。這倆人其中一個人名字叫做朱皮斗,另一個名叫張良。這朱皮斗長得又矮又胖,一張圓圓咕隆的大臉,一雙如豆的小眼睛總是眨巴眨巴的,眼神里全是鬼點(diǎn)子。他為人奸詐、狡猾,是個奸商,他不管老百姓的日子有多苦,把老百姓的血汗都算計(jì)到了骨頭里,靠著賺昧心錢發(fā)家致了富。張良呢?張良個頭有一米七五左右,長得清瘦。張良為人善良、厚道,本本分分做生意。遇到災(zāi)荒年月,張良還會打開米倉,在路邊煮粥來賑濟(jì)吃不上飯的災(zāi)民。
朱皮斗其實(shí)真名不叫朱皮斗,他的真名叫什么誰也記不清了,大家只知道他姓朱,“朱皮斗”那是老百姓給他起的綽號。原來,這個姓朱的商人是用皮斗來收糧放糧的,因?yàn)槠ぷ又瞥傻亩酚隼溆鰺嵊猩炜s性,他收糧前先把皮斗用水泡了,一泡,皮斗就脹大了,裝的糧食多;賣糧前恰恰相反,他把皮斗放在太陽下爆曬,曬干了,皮斗就縮小了,裝的糧食就少了。他就是用這個方法魚肉百姓的。
張良收糧放糧用的都是木頭制的斗,由于他做生意不欺不詐,還賑濟(jì)災(zāi)民,老百姓都愿意去張良的家里賣糧買糧。這可把朱皮斗氣壞了,為了擠垮張良,朱皮斗就抬高收購價格,壓縮賣出價格,還收買地痞無賴偷偷往張良打算賣出的糧食里放沙子。趁老百姓買到有沙子的糧食抱怨時到處散布張良的謠言。
靠著這種卑劣的手段,朱皮斗的生意漸漸好轉(zhuǎn)起來。張良的生意卻越來越差。
有一天,一位天神受玉皇大帝的委托到民間來考察民情,看看凡間的善惡怎樣。天神看到了張良和朱皮斗是一善一惡,善惡分明,就向玉皇大帝稟告了,玉皇大帝一聽朱皮斗作惡多端、魚肉百姓,十分生氣,下令懲罰朱皮斗。怎么懲罰呢?下雹子把朱皮斗種的地砸爛,罰他一年顆粒不收。
這時已經(jīng)快到秋天了,大地里的糧食眼看就要成熟了。這天,天神騰云駕霧來到了這個地方,俯視大地尋找朱皮斗的土地,正巧看見朱皮斗腆個大肚子在地頭比比劃劃、有說有笑呢。于是天神馬上布云,轉(zhuǎn)眼間陰云密布,下起了瓢潑大雨,緊接著一個個拳頭大的冰雹向這塊土地砸了下來。雨下了約半個時辰,這塊地里的莊稼已經(jīng)面目全非了。
雨過天晴,只見朱皮斗站在地頭哈哈大笑,笑罷揚(yáng)長而去。過了一會兒,張良來到地里,愁眉苦臉,懊喪得哭了起來:我的一生都在做善事,為什么好人不得好報?老天啊,你難道沒長眼睛嗎?
怎么回事?原來天神下雹子下錯了地方,下到了張良的地里。那么朱皮斗為什么在張良的地里站著呢?原來,朱皮斗一心想把張良搞垮,自己好獨(dú)霸一方,他每天都到張良的地里看,琢磨著干點(diǎn)啥壞事。這下,朱皮斗可滿足了,所以哈哈大笑。
天神下過雹子回到了天庭。一天后,天神來到民間再看,才知道自己太大意了,沒考察好是誰家的地就亂砸一氣,不但沒有懲罰著朱皮斗還把大善人張良的地給砸了。天神不敢隱瞞,馬上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稟報。
玉皇大帝說:“必須得給張良一個補(bǔ)償,還要重新懲罰朱皮斗。”
玉皇大帝叫天神從天上拿了一樣種子,撒在張良的地里。這些種子有個特點(diǎn)就是生長期短。到大地糧食收割時它也能成熟了,能和大地的糧食一塊收割。
天神把種子撒在了張良的地里。不幾天,種子長成了小苗。張良看著心里郁悶:人家是春種秋收,這都快秋收了,小苗才這么大點(diǎn)兒,能有啥用?
張良這么想著,就回家了。他有時間就到地里瞅瞅,也不澆水、不施肥,任小苗自己長。
過了一些日子,張良地里的小苗都開花了,花不大,潔白潔白的,很好看。張良也沒多想:開花就開花唄,還能有啥結(jié)果咋的!
秋天到來了,張良到地里一看:這些作物結(jié)出了許多黑籽兒,張良就擼下來一把,用手碾碎了,把皮扒開一看:有白色的面兒。張良想:這面是不是能吃呢?想著就擼了一些下來,拿回了家用碾子壓、用簸箕簸、用篩羅篩,篩出來很多面。篩完面讓他老婆用面做了面條。面條煮出來后,張良對老婆、孩子說:“你們先不要吃,這面條讓我先吃,如果面有毒,我就被藥死了,你們就別吃了。”
張良說著就慢慢地吃起了面條。吃完后也沒啥事,還挺好吃的。就帶人把地里的糧食都收了回來。這糧食叫啥名也不知道,張良想:我的地讓雹子砸了,卻意外收獲了面,真是太巧了。這種作物有粒,非常像小麥,就把它叫“巧麥”吧!后來人們叫常了,就把“巧麥”叫成“蕎麥”了。
那么,玉皇大帝是怎么懲罰朱皮斗的呢?朱皮斗收割糧食后,把糧食存到了倉里,天神就放出許多老鼠,把朱皮斗的糧食嗑了個亂七八糟。
[責(zé)任編輯: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