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
錄舉人的傳說(上)
講述人/陳永春 搜集整理/王玉華
努魯爾虎山,當(dāng)?shù)厝斯芩写蠛谏?。大黑山可是有靈氣??!那大黑山東側(cè)有一條大溝,每到夏季來臨,人們就不敢進溝了,因為大蟲太多。此溝不多不少,有一百種樹,其中有山梨、桃、杏、山楂、葡萄等野果。
人們背后常常講“大黑山?jīng)]有頭,牦牛河水要倒流,東北三省出高官,高官之長遠,由低向高攀,昏官難久遠,做官不到頭,自己往下溜”。這話還得從清朝到今五十至一百年間說起。大黑山環(huán)抱三山,有三川十八屯之說。但說中川靠東川的交界處,有一個不足百戶的村莊叫川東窩鋪。全村人都居住在大黑山延伸下來的一座小山丘下較平的地方。山丘的尖上矗立著許多大青石,石上長滿石花,說有石花的石頭就是活石,無石花的石頭是死石,活石比死石好。川東窩鋪的村民大多數(shù)姓錄,祖源山東,起初是從山東過來的哥幾個。經(jīng)過多年繁衍,樹大分枝,“錄”姓成了川東窩鋪村的大戶,錄姓以外的人家,只有幾戶。錄家有一戶居住在南頭,緊靠去東川的大道,這家的戶主名叫錄忠福,在錄家排行老七。錄老七有三兒兩女,大兒名叫錄財有,二兒叫錄財喜,三兒叫錄財富。有一年春天,忠福老頭近中午時在自家大門外的石臺上休息,這時,從東大道上走來一位老者,老者背上背著個錢褡子,手中拄著拐棍,他走到錄老七門前,看見有一位老人在石臺上歇息,便來到老七面前,笑著與老七打招呼:“老哥在休息哪!”
老七忙站起來答話說:“這位老弟,從哪來到哪去呀?”
老者說:“我從東川來,路過此地,因口渴想和老哥討碗水喝。”
老七上下打量了眼前這位老者:銀白的胡須飄灑,滿面紅光,雙目有神。說:“你老高壽?”
老者笑著說:“仁兄你看呢?”
老七說:“看樣子高壽有七了吧!”
老者哈哈大笑:“七十有二!”
老七說:“你比我年長兩歲,我該稱您老哥!老哥,不嫌棄到寒舍喝口熱水,這么大年紀(jì)了,喝涼水不好。”
老者見這位老人誠懇,說:“好吧!只好打擾老弟了。”
老者來到屋內(nèi),老七告訴老伴趕快燒水。
錄老七往壺中放把沫茶,說這沫茶是用黍沫炒至半焦?fàn)钪瞥傻模习榘阉疅_后,倒入壺中,并拿上水碗,放到炕桌上,老七與老者相對坐在炕桌兩側(cè),老七先給老者滿上一碗,手指水碗說:“老兄喝吧!山野小村,沒有好茶招待,去年采點黃茶用光,今只能泡點米茶。有屈老兄了。”
過路老者一看眼前這位比自己只小兩歲的老弟為人忠厚,待人誠實,一點兒也不虛頭八腦,在喝茶時倆老人便慢慢聊了起來。
錄老七問:“老哥,你從東川來到哪去?是走親訪友?。?rdquo;
老者說:“我一不走親,二不訪友,我是東城遼陽那邊的人,我曾經(jīng)教過書,后來我專門研究《易經(jīng)》及一些藥書,又對陰陽八卦產(chǎn)生了興趣,這不,我背的錢褡子,里面全是此類書,加上一副羅盤,我走村串戶,進千家門,吃百家飯,在老家,方圓幾十里,一提我無人不曉,當(dāng)?shù)厝私o我送號什么張半仙,我哪有那大的本事啊。我想總在原地轉(zhuǎn)悠也不好,便到處走走,開開眼界。一晃出來五、六年了。”
說話間已到了中午,老者一見太陽當(dāng)頭,起身說:“老弟打擾到了晌午,我還得趕路到其他地轉(zhuǎn)轉(zhuǎn)。”他邊說邊拿錢褡子。錄老七一看晌午了,叫先生走這叫啥事呀,就說:“老哥,你這是干啥?晌午了天氣挺熱的,在老弟家吃頓午飯不遲。剛才你說的一席話我明白了,你也沒有急事,你就在老弟家吃頓便飯也是相見有緣。”
老七一再挽留,老先生說:“老弟這樣實心,那只好打擾了!”
錄老七告訴老伴趕快重做午飯,老哥倆繼續(xù)嘮嗑,倆人越嘮越近乎,老伴把壺碗撤下,把桌擦好,端上四菜一湯:一盤綠豆芽、一盤雞蛋、一盤豆腐、一盤干豆角、一大碗黃豆芽加粉條。這時錄老七拿上一錫壺酒和兩個小酒盅,倆人上炕盤腿相對坐下,老七先給先生滿上一盅,說:“老弟和老哥初次相遇算前生有緣,沒有啥好招待的,薄酒素菜,不成敬意,來,咱哥倆先干上這盅。”
這老哥倆邊喝、邊吃、邊嘮,越嘮越投緣,倆人都覺得相見恨晚。喝完酒,老七老伴端上小米綠豆干飯,倆人吃罷飯開始午休,一覺醒來,老先生要走,老七說:“老哥先別走,在老弟家住幾天,你也給我看看陰陽二宅,能否適宜。”
經(jīng)老七挽留,老先生說:“好吧!”當(dāng)日無話。次日,老先生吃罷早飯,錄老七領(lǐng)著先生開始轉(zhuǎn)悠,先生來到土丘之上,四處眺望,大吃一驚,走到幾塊矗立的大青石面前,摸摸石頭,轉(zhuǎn)回身,又望兩邊的一條干河套,又見干河套的中間橫臥著幾塊牦牛石,很圓滑,無棱角,然后拿出羅盤,放在青石跟前,把羅鏡放平,看完后,又站在山頭往西南方向望,喜不自禁地喊出聲來:“好一處陰宅!太好了。”先生隨后就說:“此山是誰家的?”
老七說:“是我家的山。”
先生說:“這就更好了,咱回家細(xì)說。”
倆人回到家里,老七迫不及待地問老哥:“你看后,那么高興是怎么回事?”
先生說:“老弟呀!你有這塊陰宅寶地,你的后代不光發(fā)財,還能當(dāng)官。我看你現(xiàn)住的陽宅,已壓在龍爪之上,就是陰宅沒壓正,你可把祖上也就是你父母的墳起到離大青石十丈的地方埋上,我敢保證你四代上定出高官。而且,一代比一代官位顯赫,而且輩輩清官。為什么我敢擔(dān)保輩輩清官呢?離此地大約三十多里西南方向,有七個半山頭而且山山相連,呈半圓圈形,龍頭上有塊明鏡,每到中午放光耀眼,光柱直射到你山上矗立的大青石上,大青石的光又反射到河套臥著的石頭上,而石頭上的光又射到你新埋的墳上。這叫‘明鏡顯神貓’貓撲神鼠,屬護官符。”
老七聽后精神大振,可謂飄飄然。只聽張先生嘆了口氣說:“可惜呀!老弟別生氣,我不能為你的陰宅安放太正,如果那樣,將危害我的生命。最輕也會叫我的雙眼不見天日,就殘廢了。”
老七一聽,感到有些失望,又見老先生十分為難,說:“老哥,既然咱哥倆有這種緣分,如你說的那樣,如果埋正,你的雙眼不見,我愿拜你為異姓兄弟,如生異心則不得終生,老哥你看怎么樣?”
老先生嘆了口氣說:“但愿如你所說,就按你說的辦吧!”
第二天,錄忠福把三個兒子召集在一起,開了個家庭會議,老七說明了事情原委,三個兒子一聽拍手稱快,都一致贊成,誰不愿意自己的后代高官厚祿?
當(dāng)天中午,舉行儀式,錄忠福與張先生結(jié)盟為異姓兄弟,三個兒子稱張先生為義父。錄老頭當(dāng)著三個兒子說:“你們聽清,一旦如你義父所說,出現(xiàn)不幸,雙眼不見,你三個可要好生待誠,和孝順我一樣孝順老人。”三個兒子海誓山盟,都表了態(tài)。
三天之內(nèi),經(jīng)老先生安排一切就緒,老先生在最后一個晚上召集全家人,一再囑咐,千萬不能外傳,要守口如瓶,就是你們的幾個大爺也不能透漏,一旦破壞將家破人亡。
張半仙在錄忠福家住下,當(dāng)辦完此事到一百天時,老先生的雙眼逐漸模糊,后來漸漸失明。錄老七見張半仙真有兩下子,更加善待老先生,捧碗來捧碗去,出來進去由老七領(lǐng)著,張老先生活得還比較舒坦。錄老七的三個兒子家里家外干啥都順,日子過得一年比一年好,牛羊成群,糧食豐收,舊平房換成大瓦房,大大的門洞,小日子一團紅火。
又隔一年,錄忠福得了重病,在臨危前,把家人叫到一起,一再叮嚀:“我怕不行了,只有一件事我放心不下,就是你張義父,他是為了咱家的后代,才留在咱家,為了后代光宗耀祖,才弄得雙目失明,你們不能在我去了之后慢待老人。那樣做是缺德,為錄家留下罵名。你們哥仨,當(dāng)著我和你義父的面敢起誓嗎?”
哥仨你看我我看你,老大先舉手,老二、老三跟著舉手起誓:決心按父親叮囑,決不改心,對義父和對待父親一樣孝心,如有二心,天打五雷轟……
張先生說:“孩兒們,別往下說了,我已成廢人,在晚年能吃飽穿暖就行了,我去世那天能入土為安就算我的福分。”
哥仨同時表態(tài):一定能夠做到。
掌燈前,錄忠福老漢去世,張老先生無比悲哀,在他的主持下,把老七埋入新墳地,入了祖墳。
時間如流水,光陰不饒人,彈指間,張老先生快到八十高齡了,這時,哥仨對老先生的感情逐漸淡薄了。哥仨在一起常說:“咱父親倒是請了這位先生,到現(xiàn)在好幾年了,啥時候出官得地呀!不一定準(zhǔn)不準(zhǔn),他干吃閑飯,這還不算,瞎著個眼,啥也不能干,還得侍候著他。”
老大說:“好賴養(yǎng)活著吧。”他們對老先生越來越差勁了,到最后老先生真的不如人了,哥仨像對狗一樣對待老先生,溫飽不保,冬天,冰屋冷炕,夏天,蚊叮蟲咬,老先生破衣爛衫,身上虱子成堆,這時的老先生常常以淚洗面。
一年春天,節(jié)氣將近夏天的時候,老先生摸索著以棍引路,走出大門口,用棍探到石臺,坐下曬太陽,愁云滿面,后悔自己當(dāng)年心好做事害了自己。心說:什么最狼,人心最狼。他暗中自責(zé),唉聲嘆氣。大約上午十點左右,又從東川來了一位中年男子,也是背著錢褡子,手里拎著一根桃木棍,順著大道由東向西走來,當(dāng)他來到錄家大門口時,看見一位年邁滄桑的老人仰臉朝天,身邊有一條木棍。這個中年男子來到老人面前仔細(xì)上下打量,不看則已,一看驚呼:“師傅,你叫我找得好苦哇!”
老先生隱約聽見有人管他叫師傅,忙問:“你是誰呀?”
中年男子忙說:“師傅,你連我都認(rèn)不出來了?我是你的愛徒陳小六啊。”
老先生一聽是徒弟小六,用手拉拉小六,小六一看師傅眼睛已經(jīng)失明,握住師傅冰涼如柴的手,聲淚俱下:“師傅,您怎么落到這步田地?”
老先生打了個唉聲:“徒兒,一言難盡呀,徒兒你得救救師傅哇,你坐下,師傅慢慢跟你說,師傅為啥得到這種結(jié)果,原來是這般這般……”
老先生從頭至尾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說明。小六一聽咬牙切齒,說:“師傅,您怎么落到這種忘恩負(fù)義的小人之家。師傅,徒兒帶你走吧,離開這是非之地。”
老先生搖搖頭說:“徒兒,不能就這樣走,難道叫師傅永遠失明嗎?”
小六說:“師傅,那怎么辦?。?rdquo;
師傅說:“惡有惡報,善有善報。”
先生接著問小六:“看你膽大膽小了,遇事敢豁出去就能成功,師傅就能獲救。”
“師傅,徒兒豁出去了,拼命也救師傅,你快說怎么辦好。”
老先生說:“你看旁邊有人嗎?”
小六往院里瞅瞅,再看看四處沒人,說:“師傅,沒人。”
師傅說:“徒兒你記住,今晚半夜子時,你到錄家墳上去,有個大墳,旁邊有個新墳,新墳別管,大墳上保證出現(xiàn)很大一叢花枝,花開滿枝,你用桃劍全削去,一朵也別留,然后你再找一找別落下,讓他后人一個官也別出。再記住,當(dāng)你用桃木劍削花時,這時會出現(xiàn)鼓樂喧天、人喊馬叫的場面,會有巨人出來阻攔你,這時你可用木劍刺阻攔你的人,你千萬別害怕。再記住,你削下來的花,要一朵不落地給我?guī)Щ貋?,師傅有用。此事在雞叫前必須完成,你有桃木劍嗎?劍長需一尺。”
小六說;“師傅,真是天意,徒兒手拄的這根棍就是桃木,找個人家借刀削成劍就可以了。”
師傅說:“徒兒,下午你可先觀察小山坡上大青石下的那座墳,記住來回路徑,千萬,千萬。”
當(dāng)天晚上,小六一切準(zhǔn)備就緒,另找人家討口吃的,不等半夜子時,提前來到錄家墳地,接近子時,借著天光,一看錄家墳塋霧氣籠罩,一派生氣,心里埋怨師傅:給這樣人家安排如此住地,惹來欺凌之苦。
等到子時,小六走進墳盤,眼見大墳一股青煙冒出,隨著長出好大一叢花枝,碧綠青翠,剎時,鮮花滿枝,相伴鼓樂聲,然后有幾位高大之人出來護花。小六驚呆,嚇出一身冷汗,果有此事。便按照師傅囑托手掌木劍直奔花叢。這時,人喊馬叫,護花之人一見有人要傷損仙花,便圍成一圈護花,小六揮舞木劍就刺護花之人,護花人消失,一連幾劍,護花人不見了。小六急忙來到花叢前,不管三七二十一,見花就削,一看鮮花削沒了,便把落花撿起來放在錢褡子里面,按師傅所說再把花叢扒拉一遍,一看沒有落下的花,便回村身藏一處。等到天光大亮來到錄家。這時的錄家在家族之中也算首富,小六來錄家討口飯吃也不成問題。討吃完早飯,出屋來到院中,見師傅也拿了根棍站在院里,急忙來到師傅跟前,假裝驚訝,喊了一聲:“這不是師傅嗎!你怎么在這兒?”
跟出來的錄老大也感到吃驚:“怎么,你們認(rèn)識?”
小六說;“何止是認(rèn)識,這是我?guī)煾怠煾?,你叫我找得好苦哇?rdquo;這時小六拉住師傅的手不放,說,“師傅,你住的屋在哪?”
師傅說:“緊靠馬棚的一間廂房。”
小六領(lǐng)著師傅來到又臟又小的屋里,這時錄老大也跟著進來,小六說:“師傅,家里人惦記你,你卻一點音信也沒有,怕你有個三長兩短,才打發(fā)我出來尋你。我出來都快一年多了,非得把家里人急死不可。錄東家這會可巧,在你家討碗飯吃,可巧碰見我?guī)煾?,我領(lǐng)師傅回家去,是否愿意?”
錄老大一聽,機會可來了,千恩萬謝,說:“你師傅也是我多年的義父,我待他如生身父母。”
小六一聽:口蜜腹劍的小人。小六說:“改口說,你便是我的仁兄了,看樣子對我?guī)煾凳遣诲e,這么辦吧,我既找到師傅了,回家后再給他治一治眼病,等好了,再送回來住些日子,仁兄你看怎樣?”
錄老大一聽趕快答應(yīng),并且說吃完午飯再走不遲。小六說不啦,趕路要緊,加上師傅眼力不好,不定啥時到家,錄老大上屋給師徒二人拿點銅錢,師徒二人沿路又奔東川,走到派拉溝這個地方,午間在一戶人家討飯吃,并借鍋把花熬成水給師傅喝下,師傅的眼睛逐漸復(fù)明,能看路、能自理,但不如從前了。
[責(zé)任編輯:雅賢]
![](http://thealdertree.com/uploadfile/2016/0802/2016080204594835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