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名遐邇熱水湯
文化信使/王利 編輯/雅賢
遼寧省凌源市熱水湯溫泉,是具有鮮明東北特色的鄉(xiāng)村溫泉度假區(qū)。目前,已被遼寧省旅游局命名為“省級溫泉旅游小鎮(zhèn)”。
熱水湯溫泉集溫泉療養(yǎng)、羅布桑卻丹故居、慈云寺佛教文化,獨自形成“三位一體”以溫泉療養(yǎng)、特色旅游為主,瞻仰名人故居、體驗佛教文化,為輔的多元化、多層次綜合功能,具有獨立個性新型自然旅游景區(qū)。成為鑲嵌在遼西地區(qū)久負盛名的旅游療養(yǎng)勝地中的一個明珠。
溫泉之花熱水湯
熱水湯溫泉與馳名中外的牛河梁紅山文化發(fā)祥地一脈相承,被譽為“神水圣莊”“關外第一泉”之美稱,所以小鎮(zhèn)聲名遠播,聞名遐邇……
熱水湯溫泉,在距凌源市區(qū)16公里的萬元店鎮(zhèn)熱水湯街道駐地,總面積24.5平方公里,總人口3380人。這里有八處自然景觀,是四周群山環(huán)抱、清幽怡靜、氣候宜人、風景秀美,享有"礦泉之花"的美譽,躋身于"全國八大溫泉"之一溫泉療養(yǎng)旅游度假區(qū)。
熱水湯河,古稱神水,蒙古語“阿拉善河”。清雍正年間建瓦房湯池12間,修建熱水神廟,石砌湯池72個,名稱有神水泉、圣水泉、觀音泉、太陽泉、老君泉、玉液泉、明清泉等。自唐代就被開發(fā)利用,距今1000多年歷史。相傳唐玄宗攜楊貴妃曾在此沐浴過溫泉澡;清朝康熙出訪此地洗浴溫泉澡,并賜聯(lián)“寶地靈泉熱水湯,能治百病勝八方”,熱水湯因此而得名。
熱水湯日出水量近5000噸,水溫高(47.5~48度)無色,無異味屬于弱堿性水質。硫酸根離子毫克當量百分數(shù)為36.06%,重碳酸根離子毫克當量百分數(shù)為47.76%,鈉離子毫克當量百分數(shù)為95.39%;其它陰、陽離子的毫克當量百分數(shù)均小于25%。素有"溫泉之花"的美譽。具有很高的醫(yī)療價值,具散發(fā)肌表,筋活血,止痛消炎等醫(yī)療作用,能治療賦予千古傳承的盛名。
清咸豐帝的姐夫奈曼親王來熱水湯坐浴,治療腰疾,病愈后回京。咸豐帝聞奏龍顏大悅,特賜熱水湯廟上御匾一塊,親書“慈云常護”四個大字。現(xiàn)在“慈云寺”就是從咸豐帝御賜的“慈云常護”之義承襲而來。因這里天然的溫泉,能治病健身,所以遼、金、元時就有達官顯貴來此洗浴,順便參拜佛祖、祈求保佑。相繼建立各式寺廟,其香火旺盛。
優(yōu)質的天然礦泉水將為你洗盡塵埃,滋養(yǎng)身心,使你消除疾病,煥發(fā)容顏;幽雅別致的度假村和現(xiàn)代化設備將為你提供旅游休閑、娛樂以及療養(yǎng)等方便;著名的八大自然景觀會讓你領略如詩如畫的美景神韻。當你享受到泉水的溫情,觀賞著景區(qū)的風光,你會陶醉于這里的奇山異水,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一代文豪羅布桑卻丹
熱水湯可謂人杰地靈,著名蒙古族學者哲學家,羅布桑卻丹1873年,就出生在熱水湯村一個貧苦的農(nóng)民家里,幼入私塾,勤學好問,后掌握漢、滿、蒙、藏四種語言文字。1902年在理藩院應度獲四種語言國師職稱,1906年在北京滿蒙高等學堂任教,1907年應聘去日本東京外國語學堂任教,1912年任教日本京都本原寺佛教學堂。1914年8月回國,用3年時間寫下《蒙古風俗鑒》。
《蒙古風俗鑒》被稱為蒙古族的“百科全書”,全面反映蒙古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風俗習慣?!睹晒棚L俗鑒》1981年問世后,引起國際學術界濃厚的研究興趣。
為了追憶歷史紀念這位學者,度假區(qū)內(nèi)已建成羅布桑卻丹紀念館。重新修建了慈云寺,將館寺合一,占地30余畝,投資4000余萬元,規(guī)模宏大,成為遼西第一名剎,形成了一個集人文、佛教、旅游、觀光的一個新靚點,年拉動旅游人次達3—5萬人以上。
佛教文化慈云寺
《元一統(tǒng)志》稱為烏爾哈泉,時建有興教寺、重陽觀、浴室寺、大清觀等廟宇。
到了清乾隆二十年,這里曾是三朝王爺聚會之地,于是在山前大興土木,建有三層大殿的廟宇。賜為“萬泉寺”。清嘉慶年間,有晉固山貝子六世孫的“福晉”舍銀二百兩建“神水寺”。
慈云寺始建于元朝,毀于文革。近年來,廣大佛教信眾強烈要求重修慈云寺,在當?shù)卣闹С趾鸵龑拢诒姶蟮律菩诺馁Y助下。2002年11月7日,慈云寺正式奠基,占地面積共33350平方米,建筑面積為六千平方米,其中大雄寶殿建筑面積一千多平方米,堪稱遼西第一殿?,F(xiàn)已建好的主院布局為三進院落,四重殿堂,中軸線上自南至北依次為: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jīng)樓。兩側為配殿:鐘樓、鼓樓、伽藍殿、觀音殿、地藏殿、三圣殿。整個建筑群全部為青磚碧瓦,是雙檐歇山式清代仿古建筑,古樸典雅,雕梁畫棟,飛檐斗拱,工藝精湛,巧奪天工。而且其佛家裝飾、山水、人物等各式塑像威嚴肅穆。寺內(nèi)供奉佛像44尊,其造型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整座廟宇規(guī)模宏大、氣勢非凡。
在常清法師的主持下,慈云寺為朝陽市和凌源市的經(jīng)濟騰飛和佛教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2006年10月4日,慈云寺第一次舉行開光大典,參加人數(shù)達三萬人之多,次日請來朝陽北塔佛祖真身舍利供奉4天,頂禮膜拜的人絡繹不絕,盛況空前。2006年,慈云寺被評為“省級雙文明寺院”。
常清師傅2009年9月4日,經(jīng)遼寧省佛教協(xié)會、省宗教局批準常清法師晉升慈云寺方丈。2009年10月28日,在慈云寺隆重舉行常清大和尚榮膺慈云寺方丈大典,參加慶典的各界領導60多人,高僧大德及護法居士等近萬人,一時盛況空前,熱鬧非凡。
如今,全國各地前來慈云寺朝拜的信眾成千上萬,慈云寺香火旺盛。這也預示著熱水湯“慈云常護”將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馳名中外的“牛河梁紅山文化”發(fā)祥地與熱水湯溫泉,同在凌源這塊古老神奇的土地上,直線距離相距不到20公里。由此可以推斷:“先有熱水湯溫泉;后有紅山女神。熱水湯溫泉是她香湯沐浴的華清池,療養(yǎng)圣地,也應該是合情合理的”。
于此說,熱水湯溫泉名氣橫貫中西、聞名遐邇的一點都不為過!
王利,1972年7月參加工作,1976年12月參軍,1990年初轉業(yè)到民政局工作,熱愛攝影與文學,利用工作之余寫些所見所聞,生活趣事,“豆腐塊”文字被《遼寧交通安全報》刊用,多數(shù)在《中國殯葬》新聞周刊發(fā)表,并被該報聘為通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