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變果園
文/周振華 編輯/肖萍 雅賢
1987年,我上小學六年級,村里實施承包荒山,于是,兒時記憶里的那個“南梁”便被我父親承包到戶了。
“南梁”那片山總共有上百畝,我家承包后,父親和母親便在這片貧瘠的山上開始了長達二三十年的荒山育林改造工程。記憶中,我家先挖育林坑屯水,又買椿樹苗、山楂樹苗栽種,播種上苜蓿草籽。一干就是兩三年。那時母親每年都要喂個大肥豬,可是我們自家卻沒殺過一頭豬,吃過一口肉,因為我們要把賣豬的錢全部投入到治理荒山的大目標上。
隨著樹種草籽埋進土里,父母的生活也發(fā)生了變化。首先是母親為了節(jié)省時間和干活方便,毅然決然地把自己最引以為自豪的烏油油的大辮子剪了;愛打扮愛干凈的父親雪白的襯衣也不天天洗了......但是,隨之而來的是“南梁”山出現(xiàn)的天翻地覆的變化——光禿禿的那片山變成了綠色的海洋,雪白的小鳥似乎被染成了綠色;山上空氣里彌漫著臭椿葉子的味道,母親經常深深地吸一口氣,然后說:“真香!”
緊接著,山上的苜蓿草割下來,曬干,賣給草原站,讓我們終于見到了一點兒現(xiàn)錢,雖然比起投入的資金是九牛一毛,但父親新增的皺紋似乎因此而舒展了。只是那累人的山楂樹實在是不爭氣,一到開花結果時就生蟲子。記得好多個夜晚我從熟睡中醒來卻仍不見父母的身影,慌忙中叫上妹妹走出家門、爬上一個小坡向房東看去,霎時眼淚模糊了雙眼——“南梁”山上總會有兩個光點在移動,那是父母的身影,他們正在給山楂樹抓蟲子哪!
對此,我曾經多次勸父母:“白天再抓吧,深更半夜的干嘛呀?”父母的回答是:“一個晚上蟲子就會吃掉很多花的,打農藥不行,只好趁半夜抓呀!”為了“南梁”那片山,父母有多少個不眠的夜晚,又有多少個辛苦的白天?!“南梁”的變化使母親的青絲變成了白發(fā),父親的皺紋爬滿了臉頰。而那片山哪?昔日貧瘠的“南梁”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南溝老三家的山”(我父親排行老三),樹木林立,草長苗壯,郁郁蔥蔥,鳥語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