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無奇西溝村
文/李秀軍 編輯/趙威
大棚書記和修路哥
來到西溝,發(fā)現(xiàn)滿山滿坡的土地都是白的晃眼的蔬菜溫室,沒有發(fā)現(xiàn)可以種植玉米高粱的平整地塊。這個村多年前就開始搞蔬菜大棚,每戶人家都有三四棟,就靠著大棚的收益,村民的年收入直線上升,前幾年曾被評為遼西第一村,村書記姓曲,今年66歲了,個頭不高,卻非常能干,被村民們熱情的稱為大棚書記。就今年這季的西紅柿來說,一斤三元錢,一棟棚能賣多少錢呢?收入是隱私,不說也罷。
過了村部,路有些不好走了,一看原來都是新開的路,有一處剛剛修上拱橋,我說這路為什么修的這么慢呢,孫委員解釋說,這段路是這個村的一個村民自費(fèi)修的,他這幾年把心思都用在修這條路上了,雖然這些年種大棚掙了不少錢,但也禁不住這么花啊,雇鉤機(jī)和鏟車什么的一天就得好幾千塊,現(xiàn)在村里正和有關(guān)部門聯(lián)系,想著把這段路給納入村路通計(jì)劃,把油鋪上,也許等到明年這個時候,這條路就是一條嶄新的柏油路了。
車一直開進(jìn)我們剛才說的這個村民家里,房子臨山而建,氣派的北京平房,里里外外收拾的干干凈凈,一看就知道過得殷實(shí)富足。一條小狗在院外旺旺的叫著,一群正在覓食的雞見有生人,撲棱著散開。
終于見著了修路的村民,他姓梁,沒記住叫什么名字,長得灑脫而干練,比我們印象中或影視中的農(nóng)民多了一份時尚的氣質(zhì)。我囑咐我們的記者,一會有機(jī)會采訪一下他,以西溝村的修路哥為題,寫一篇報(bào)道。
藥王廟和神水洼
藥王廟就建在藥王山上,現(xiàn)在已經(jīng)損毀,從秦皇島一個有名的寺院里來了兩個僧人,準(zhǔn)備重修,地場已經(jīng)平整出來,分前中后三個大殿。據(jù)說這個藥王廟已經(jīng)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是由山東輾轉(zhuǎn)至此的。聽村里一位80多歲的老人講,這里以前水草豐茂,從山東逃荒來的一家郎姓人沒帶多少行李,卻背著一尊藥王孫思邈的塑像,為什么背孫思邈的塑像逃荒,沒人能說的清楚,他們清楚的是塑像到了這個地方就背不起來了,一打聽,這座山叫藥王山,覺得靈異,于是就在這里落了腳,并為藥王修了廟。
神水洼指的是一條從山頂直到山腳下的溝谷,據(jù)說雖然遼西十年九旱,平地里井都打不出水來,這個溝谷里卻常年泉水叮咚,這個口說無憑,我總得自己看一下,曲書記便領(lǐng)我們到了山半腰處,這里為了建藥王廟剛打了一眼井,據(jù)說這口井打了70米深,我打開井蓋,只見井水已經(jīng)和井面平行,用桶打出一桶,水面隨即又恢復(fù)到將溢不溢的狀態(tài),令人嘆為觀止。從溝谷處登到山頂,有一處泉眼正在往外滲著泉水,用手把水淘凈,泉水隨即涌出,實(shí)際上,這也沒有什么奇怪的,因?yàn)樽怨啪陀羞@句話,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從秦皇島來的兩個和尚就住在用簡易材料搭起的活動房內(nèi),左右兩間,和尚住東屋,三個居士住在西屋。
我和其中的一個和尚聊了幾句。這個和尚身材清癯,眉毛厚重,有半寸長短。他法號釋修嚴(yán),江蘇人,出家在秦皇島的一處寺院。我問他為什么出家,他說一切都是緣,身患重癥之后,覺得與塵世無緣,便與妻子辦了離婚手續(xù),辭了工作,出家當(dāng)了和尚。問他想家人否,他答出家之后心中只有佛祖,只有眾生,沒有小家的概念。他說,出家人秉承修持,持戒持法,持則為信仰,不持雖剃度亦與佛無緣。隨后他指著與我一起來的修路哥說,像這位一心向善,為村里修路的人雖不出家,但在我們出家人眼里就是活菩薩,大菩薩。我聽他這么說,覺得此論不俗。后來問他廟里為什么有女居士,他解釋說居士來此修行,主要是護(hù)持寺院,照顧僧人的飲食生活。我還想問問別的,又覺得話不好出口,便帶著疑問合掌告辭。
等過了一個多點(diǎn),我們從山頂下來的時候,修嚴(yán)師傅還在半路上迎候著我們,半山坡樹木搖曳,風(fēng)吹動他赭色的僧衣,讓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一個修持者不俗的姿態(tài)。
雕影和狐蹤
跟著曲書記一直往山頂走,兩邊的荊條封住了山路,需兩手撥開荊棘而行,好在四周都有山杏花灼灼的晃眼,誘人觀賞。再問曲書記都66歲了,腳步依然矯健,我雖累的氣喘,也不好意思停下來,一行數(shù)人,蜿蜒行進(jìn),像是一群探險者。
走著走著,曲書記忽然停下來,指著山頂?shù)囊粔K巨石說,你們看到哪兒了嗎,就是去年,我也是在這個地方,看見了巨石上有一只大雕,白色的,飛起來有兩米多長,蹲在那像一只大個的綿羊。這個地方能有雕嗎?我將信將疑,于是就想起了射雕英雄傳里的那只大雕,就想起了逍遙游中的那幾句話,改了幾個字說給曲書記聽:西溝有鳥,其名為雕。66歲為春,66歲為秋,雕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曲書記知我調(diào)侃,也不以為意,說,你不信就不信吧,這個狐仙洞在山頂那,肯定假不了。
狐仙洞在山頂處的一處崖壁上,洞是天然而成,洞口一邊一棵棗樹,就長在石縫里,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碗口粗細(xì),洞口處有附近村民供奉的一些祭品,據(jù)說祭品以酒為主,我問了幾個陪我們一起上山來的村里人,他們都說見過這個洞里確實(shí)有狐貍出沒,狐貍渾身金黃色,有五六只。
這些描述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起聊齋中狐貍精的故事,好在這年月沒有聊齋中那么癡情的書生了,狐貍精在此山中修煉,寂寞著自己的寂寞,也夠難為的了。無論是狐貍還是人類,凡是能堅(jiān)守自己的,我想都是這個社會的達(dá)者,狐仙洞在高處,值得我仰視。實(shí)際上,更值得仰視的,是這個集現(xiàn)代生活方式和傳統(tǒng)信仰于一體的鄉(xiāng)村,北票市五間房鎮(zhèn)西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