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之上的“黑臉包公”
文/楊寧 蘇杭(遼寧朝陽)
羊卓雍措位于海拔4441米的高原,湖岸線長250公里,是喜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內(nèi)陸湖泊。羊卓雍措綠松石般顏色的湖水仿佛一條巨大的緞帶環(huán)繞在雪山與群峰之間,天藍、水綠、雪白、草黃,還有黑的牦牛、白的羊群與變幻莫測的云彩相映,讓人目不暇接,心醉神迷。
此時,一位身材魁梧的男子神色凝重地獨自走到湖邊,靜默良久,從口袋里摸出一支香煙,點燃,又將香煙放在湖邊游人疊摞起的瑪尼石上。他坐下來,望著氤氳煙氣裊裊飄散在湖面上,嘴角翕動,用只有他自己才能聽到的聲音說:“爸,我也來援藏了。我知道,這不僅是我的一個夢想,也是您的一個心愿。30多年前,您兩次來到這里,與來自全國各地的電力建設者們架起了羊湖電站到拉薩的第一條110千伏輸電線路,今天我在昌都參加金上—湖北換流站工程建設。爸,我在這負責安全監(jiān)管,他們給我起了個外號叫‘黑臉包公’,‘天路之上的黑臉包公’。”說到這里,他禁不住笑起來,就像一個兒子在向父親展示他的成績,神情里帶著一點孩童般的稚真,還有掩飾不住的自豪。
他叫張磊,是國網(wǎng)朝陽供電公司的一名東西幫扶人員,2023年4月,張磊踏著父親的足跡來到西藏,來實現(xiàn)他魂牽夢繞、渴望已久的人生夢想。
父親口中的西藏 兒子夢想的天堂
張磊的父親張立光第一次援藏時是1986年,當時張磊只有4歲。
1985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鵬在慶祝西藏自治區(qū)成立二十周年大會上宣布建設羊湖電站。這里所說的羊湖即羊卓雍措。第二年,作為朝陽電力安裝總公司送電工的張立光和37名同事響應號召,踏上了援藏的漫漫征途,開始拉羊110千伏線路拉薩河、雅魯藏布江兩段大跨越工程的基礎施工。
一年后,父親與同事們圓滿完成了工程項目建設,回到了朝陽。正是從那時起,父親口中的西藏就為張磊描畫了一個充滿神秘、奇幻和美好迷人的童話世界。
1990年4月,張磊父親和22名同事再次響應號召出征西藏,進行拉薩河、雅魯藏布江兩段大跨越工程組塔掛線施工。
那一年張磊8歲,幾個月后,第二次援藏的父親和他的同事們凱旋歸來。拉薩至羊卓雍措110千伏輸電線路的建成,于是,援藏就又成了父子倆對話的主題。父親講西藏的壯美河山,講美如仙境的羊卓雍措,講援藏的艱辛和犧牲,講與藏族同胞的友誼,援藏就這樣成了一顆種子,悄然植根于張磊的心中。
報名援藏 只為實現(xiàn)心中夢想
張磊是一名退伍軍人,4年的軍旅生涯,練就了他過硬的意志品質(zhì),今年3月17日,在看到國網(wǎng)遼寧電力2023-2024年度東西人才幫扶工作正式啟動的通知后,便毫不猶豫地提交了報名申請。這也是他工作以來第三次提交援藏申請。“前兩次因為身體原因,都沒能通過,去援藏一直都是我夢想,更是父親對我期望,如今我已人到中年,父親也在兩年前離世,援藏是我這輩子必須要完成的責任和使命”,張磊堅定地說。
當天吃飯時,張磊一直想和母親說報名援藏的事,卻又不知如何開口,因為父親剛剛去世不到兩年,母親患上了輕度抑郁癥。他不知道自己去援藏的事會不會讓母親不高興。正躊躇間,手機響了,是公司人資部打來的,問他報名援藏的事和家里人商量了沒有,家里人是否同意他去援藏。張磊說自己妻子趙玲在北京出差,然后他把電話遞給了母親,母親聽完電話,沉默了一會兒,然后用很清晰的聲音說:“我同意他去。”
4月18日,張磊接到通知,正式成為了一名東西幫扶人員,準備進藏幫扶。并要求在4月24中午前到達拉薩國家電網(wǎng)西藏電力有限公司習服基地報到。4月21日,朝陽供電公司召開東西幫扶人才座談會,歡送張磊赴國網(wǎng)西藏電力開展幫扶,朝陽供電公司負責人對張磊提出殷切期望。張磊表示,將不負組織重托,發(fā)揚朝電人甘于奉獻、吃苦耐勞的精神品格,出色完成援藏幫扶任務。
出征的日子是4月23日,母親早早起床,給兒子做了一桌豐盛的早餐,吃過團圓飯,公司的領導、同事們一直將張磊送到去往沈陽的高速公路口。臨別前,母親叮囑張磊說:“一定要完成好組織交給你任務,作為男人是應該做點大事,別給你爸丟臉。”
跨越4000里 逐夢雪域高原
2023年4月24日中午,張磊準時趕到位于拉薩當熱東路的國家電網(wǎng)西藏電力有限公司習服基地。
第二天,張磊和來自全國各地電力系統(tǒng)的309名援藏同志一起參加了“國家電網(wǎng)有限公司2023—2024年度東西人才幫扶動員培訓會”。到達拉薩的第三天,張磊就和15名援藏同志坐上了飛往昌都市的飛機。昌都市位于西藏東部,地處橫斷山脈和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流域,昌都藏語意為“水匯合口處”,最高海拔為5460米,最低海拔約3100米,川藏鐵路供電工程建設現(xiàn)場指揮部就在這里。
正在建設中的川藏鐵路是國內(nèi)第二條進藏鐵路,也是中國西南地區(qū)的干線鐵路之一,被稱作“天路工程”。張磊被分配到川藏鐵路供電工程安質(zhì)部,主要負責施工現(xiàn)場安全。休整了一天后,張磊就去到了施工現(xiàn)場,對他負責的10個標段的消防、交叉跨越架橋、安全隱患等進行檢查,對不符合安全規(guī)范的行為進行指導整改。
4月27日,這一天正好是張磊來西藏的第7天,他的高原反應越發(fā)嚴重,缺氧導致整夜失眠、頭痛、心率過速、流鼻血,整個臉都浮腫了起來。同事們見他狀態(tài)不好,就讓他去指揮部的醫(yī)務室看看。一量血壓,他自己也嚇了一跳,在遼寧時80~120毫米汞柱的血壓,如今躥升到了160~200毫米汞柱。醫(yī)生診斷他這是患上了高原高血壓癥,馬上給他開了6種控制血壓的藥物,并囑咐他只要在西藏就不能停藥,同時要馬上臥床休息。
傍晚,妻子的視頻電話就打了過來,他怕妻子擔心,趕緊按了電話,過了一會兒再打過去,謊稱信號不好,沒有開視頻。說了幾句話,他又借口忙著寫工作報告就掛了電話。張磊說,“身為一名國家電網(wǎng)公司員工,一名中國共產(chǎn)黨員,使命和責任在肩,遇到再大的困難他都會堅持下去”。
從生產(chǎn)技能崗位,到援藏后的安全管理崗位,從配電專業(yè)到援藏后的輸電專業(yè),工作職責的轉變,就得抓緊一切時間學習新的專業(yè)知識,工作上就要更加嚴謹。就這樣,張磊克服強烈的高反,每天都會早早出現(xiàn)在施工現(xiàn)場,按照安全管理規(guī)范嚴格檢查每一個現(xiàn)場、每一道工序,及時消除每一個安全隱患,確保施工安全,確保工程項目順利進行。
建章立制 保天路之上的“天路”安全
5月19日,正在川藏鐵路供電工程現(xiàn)場的張磊接到指揮部命令,要他馬上趕赴金上項目指揮部安質(zhì)部報到,增加金上項目安全監(jiān)管力量。
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是落實國家“3060”雙碳目標、加快能源轉型的國家“十四五”電力規(guī)劃重點工程,該工程西藏側卡麥換流站主體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換流站。
又是一個國家重點項目,在這個項目中做安全監(jiān)管所要承擔的責任是不言而喻的。到達新的工作崗位后,張磊立即找來了工程相關資料,并第一時間趕赴工程現(xiàn)場。
第二天早上7點,張磊就坐上指揮部的車前往項目施工現(xiàn)場。車子從巴塘縣城出發(fā),沿著洶涌的金沙江一路向西,行駛十幾公里后通過一座200多米長的鐵索橋,車子從海拔3600米的山腳下,沿著一條狹窄的山路盤旋而上,一個直角90度的回頭彎接著一個回頭彎,山上不時有運土卡車迎面駛來,于是兩輛車減速,一輛靠邊停下,另一輛小心翼翼貼邊錯過。20多公里的山路一共要過32個回頭彎,行駛2個小時才能到海拔4800米的施工現(xiàn)場。
在現(xiàn)場巡查一天后,張磊發(fā)現(xiàn)項目施工現(xiàn)場安全監(jiān)管面臨的問題,首先是自然環(huán)境惡劣,主要表現(xiàn)為一高一重,即海拔高,工程最高海拔4800米,覆冰重,最大厚度達60毫米;其次是施工技術難度大,主要表現(xiàn)為一險一峻,即地質(zhì)條件復雜,抗震設防烈度最高9度,落石塌方風險大,且卡麥站進站路高差1200米,高山峻嶺約4200米。此外,工程建設環(huán)境艱苦,包括有效施工時間短,因高原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而環(huán)保要求高。同時,施工點多面廣、人員分散,進一步增加了安全質(zhì)量管理的難度,以及發(fā)生安全事故和質(zhì)量事故的風險。
為進一步規(guī)范卡麥換流站進站道路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組織措施、安全技術措施。通過對安全生產(chǎn)情況全面的調(diào)研分析,張磊組織參與施工進站道路工程業(yè)主項目部、中鐵五局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制定了5.5萬字的《卡麥±400千伏換流站進站道路施工作業(yè)安全指導規(guī)程》,包括現(xiàn)場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安全操作規(guī)程、作業(yè)安全控制措施等九大部分。
同時,張磊還帶領業(yè)主項目部組織開展安全規(guī)程學習,協(xié)調(diào)浙江安監(jiān)專家到巴塘進行管理人員安全質(zhì)量培訓及取證考試,組織金上項目部、安全質(zhì)量管理人員進行安全質(zhì)量取證考試,與四川電力醫(yī)院聯(lián)系開展現(xiàn)場急救及心肺復蘇培訓,與業(yè)主項目部聯(lián)合開展應急演練桌面推演及現(xiàn)場實際演練,每月牽頭對施工單位資料進行一次安全大檢查,與工程技術部、業(yè)主項目部每月進行一次“四不兩直”現(xiàn)場督查。
此外,張磊還指導業(yè)主項目部組織監(jiān)理、施工項目部制作典型違章庫速查手冊,做到人手一本,及時糾查閉環(huán),確保反違章工作有效落地。他落實站班會交底制度和日工作匯報制度,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和改進措施,有效提升現(xiàn)場管理水平,確保工程進度有序推進。
天路之上的“黑臉包公” 唱響電力援藏之歌
“金上-湖北特高壓直流工程,要把重達幾百噸的換流器安裝在海拔4800米高的卡麥山頂上,而要把這么個大家伙運到山上,就需要一條高質(zhì)量的道路,現(xiàn)在我們就是在修建卡麥換流站進站道路,建設一條天路之上的‘天路’這是整個金上項目的基礎和關鍵,”張磊介紹說。
卡麥換流站進站道路,是順著山勢一圈一圈地盤上去的,施工現(xiàn)場遍布整座卡麥山,交叉作業(yè)是常態(tài)——上面在挖掘作業(yè),下面運送材料和土的卡車在行駛,稍有不慎,巨大的石頭就會滾落下來,如果砸在行駛的車上就會車毀人亡,因此,就要有多名專職安全員在各安全點位值守,作為負責項目安全監(jiān)管的張磊來說,更不能有半點疏忽。
然而,雪域高原的基建工程,空氣稀薄,紫外線輻射極強且極度缺氧,施工人員大腦反應變慢,而令人望而生畏的懸崖峭壁、可謂步步驚心。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天氣變化猶如三歲孩童的臉,說變就變。一遇大風便飛沙走石,雨雪交加,其建設難度之大,超乎人們的想象。
“由于施工需要,每天都有100多輛車運送土石方,每天要從卡麥山上運下去6000多方,一旦發(fā)生事故就會影響工程進度,那責任就大了。因此,要確保天路之上的“天路”建設安全,就需要更加嚴謹細致,不留情面的監(jiān)管”,張磊堅定說。
中鐵五局項目現(xiàn)場副總工程師胡銳介紹說,平時那個豪爽真誠又熱情的東北“張哥”,一到了工地上就上演川劇里的“變臉”。每天在對路面進行安全檢查時,偶爾遇到有工人違反了哪怕是一點點的安全規(guī)范,就完全是一副六親不認的樣子,每每要打電話把他叫過來,不但要和違規(guī)的工人一起接受一次安全生產(chǎn)教育,還要做檢討,寫檢討書。正式因為對安全工作一絲不茍、嚴謹細致的工作態(tài)度,工人們背后給張磊起了個綽號叫“天路上的黑臉包公”。
兩邊是大山,中間一條河,山上不長草,河水還渾濁。這里沒有電影院,沒有快遞外賣,沒有火車站和高速公路,卻是摯愛的第二故鄉(xiāng),這是巴塘金上項目援藏工作者們對他們生活和工作地方的描繪。對口援藏工作實施近30年來,一批批朝陽電力建設者接續(xù)奔赴西藏,離家千里,用辛勤的汗水點亮了這片土地上的格?;ㄩ_,在圣潔的雪域高原架起了一條條奔向幸福的電力天路。
?。ū疚膬?nèi)容由國網(wǎng)朝陽供電公司黨委宣傳部提供)
[編輯 雅賢 編審 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