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覓食
文圖/張?。ㄟ|寧朝陽)
前些日子,家里的三角梅開得爆盆,眼下卻一花不見,留在枝頭的綠葉,也蔫蔫的,沒有一點精神。不禁想,莫非它也和主人同命,感染了病毒?
初患新冠,嗓子腫痛,渾身難受,毫無食欲,看著稍稍有點葷腥的食物都起膩,只有溫溫的清粥,爽口的小菜,才能勉強入口,每天都吃的煮雞蛋,也根本不想吃。愛人便蒸了幾次雞蛋糕,別說,雖然不是次次成功,但是即使是稍干點或稀一些,也比煮雞蛋好吃,雞蛋糕吞進喉嚨,雖然還有刺痛,但能下咽,感覺好多了。
三天之后,低燒已退,體力逐漸恢復,自己也想著吃點什么,否則,沒有力氣,這病什么時候能好?。亢鋈幌肫饍簳r媽媽做的“鴨子食”,便向愛人提交了食單。我母親不擅廚藝,家里過年過節(jié),或者來客人,她都做不了主廚。不過她拿手的幾樣食品,比如烀餅、炸油條、做燜子,還有名字奇怪,卻讓人食欲大增的“鋤板子”“鴨子食”,讓我們童年的天空鑲嵌了幾道彩虹。“鋤板子”其實和鍋貼差不多,搟皮包餡,在大鍋里像貼餅子一樣弄熟,因為形狀如同農(nóng)具鋤板子,便被媽媽冠以此名,“鋤板子”是全家都喜歡的面食,一說吃“鋤板子”,家里就充盈著歡樂和滿足。而“鴨子食”其實和鴨子沒有半毛錢關(guān)系,做法更簡單,就是把蔥葉、香菜切碎,用大醬拌好,倒上一碗米飯,拌勻即可,再弄碗雞蛋湯,完活!這飯做法極簡單,卻非常刺激食欲,連我外甥女11歲的小兒子都在病中提出要吃“鴨子食”。真的,生病沒有胃口的人,不妨試試吃點“鴨子食”,也許會叫你味蕾復活,食欲大增。
我在病中尋覓的第二種食物,是白菜餡蒸餃。白菜餡蒸餃,是我故鄉(xiāng)的傳統(tǒng)食品,家里來了貴客,白菜餡蒸餃是待客上品。用肥瘦相間的豬肉餡,加蔥姜末,用香油、雞精、醬油和勻,白菜餡不能剁得太碎,不必焯水,只攥出菜水即可,包好餃子之后,上鍋蒸時,開鍋后8分鐘即可出鍋。爽口鮮嫩,并不油膩。久病之人,吃幾個白菜蒸餃,對恢復體力是有一定效果的。
我童年生病時,最愛吃的就是父親親手做的酸菜肉絲手搟面。父親做的手搟面,堪稱一絕,他和面時,用水少,面幾乎粘不到一起,一遍遍地揉,一次次地搟,才讓面成團,搟面時,幾乎不用卜面,真是軟面餃子硬面湯啊。父親做的酸菜肉絲面,湯清肉嫩,面條筋道,是我童年最溫暖的記憶,寫到此,我不禁潸然淚下。我的父親,已經(jīng)走了31年了,病中夢到老人家,手里拿著春聯(lián),難道怕我忘了快過春節(jié)了嗎?還是另有深意?聽我說到這些,愛人便擼胳膊挽袖子,說也給我做一碗酸菜肉絲面。愛人用俄羅斯面和面,這面面筋高,是做面條的上好面,用自家腌的酸菜,也加了瘦肉絲。這碗面,雖然沒有當年我父親親手做的面那么筋道,但是也不錯。帶著童年美好記憶的面條呼呼啦啦被我吞進肚里,那病魔似乎也被趕跑了一半!
小鏈接張健,遼寧省朝陽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曾有作品發(fā)表于《遼西文學》等報刊。曾任遼寧朝陽有線電視臺副臺長和北方廣電公司朝陽分公司副總經(jīng)理。現(xiàn)已退休。
[編輯 雅賢 編審 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