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金文”專欄
長期身處和平年代,極易使人在樂享生活、爭名逐利、心浮氣躁、得過且過的狀態(tài)中慵懶倦怠,放松警惕,消弭斗志,忘卻初心,淡漠使命,弱化擔當。作為負責任的網(wǎng)絡媒體,極有必要重復吶喊“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金一南,國防大學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少將軍銜,博士生導師。是一位勤勉自強、才華橫溢、著作等身、影響深遠的軍中俊杰、愛國學者。其作品以說理透徹、恢宏大氣、振聾發(fā)聵而著稱,獨具提神醒腦、救贖靈魂、正心正念之功效。
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警示當代、鼓舞民志,更為啟迪后世、昭告未來,經(jīng)請示將軍同意,本網(wǎng)編委會決定于2020年3月12日開啟“一南金文”專欄。愿借將軍力作,爆燃民族精神之火,積極踐行“導引群心、朝向太陽”理念。
敬請各位網(wǎng)友多多轉(zhuǎn)發(fā),助力公益善舉,共襄復興偉業(yè)。
苦難輝煌
文/金一南
第十四章 福兮禍所伏
工農(nóng)紅軍戰(zhàn)史中最興奮的會師,卻演化為最嚴重的分裂。毛澤東一生中,三個9月9日深深嵌入生命。閻錫山的講話成了陜北有塊根據(jù)地的通知。陜北根據(jù)地也搞起了肅反。歷史最無情。歷史也最有情,徐海東、劉志丹都對中國革命立下大功。
第二節(jié) 毛澤東的三個9月9(二)
8月10日,紅軍前敵總指揮部下達《右路軍行動計劃》,規(guī)定右路軍分三個梯隊蟬聯(lián)北進,掩護左路軍主力北上。13日,前敵總指揮徐向前將這一計劃電告張國燾。但張國燾按兵不動。
這時國民黨軍薛岳部由雅安進至文縣、平武,同胡宗南部靠攏;川軍已進占懋功、綏靖等地及岷江東岸地區(qū)。各路敵人正在逐步合圍過來,企圖把紅軍殲滅于岷江以西、懋功以北地區(qū)。
此時張國燾又想北出阿壩占領青海、甘肅,又想南擊撫邊、理番,舉棋不定。
8月15日,中共中央致電張國燾:“不論從地形、氣候、敵情、糧食任何方面計算,均須即以主力從班佑向夏河疾進”,“目前應專力向北,萬不宜抽兵回擊撫邊、理番之敵”,否則軍糧“難乎為繼”。
張國燾接電后終于從卓克基出發(fā)。20日,先頭部隊占領阿壩。
8月20日,中共中央在毛兒蓋召開政治局會議,討論戰(zhàn)略方針。會議通過了由毛澤東起草的《關(guān)于目前戰(zhàn)略方針之補充決定》,嚴厲指出:“政治局認為在目前將我們的主力西渡黃河,深入青、寧、新僻地,是不適當?shù)模菢O不利的。”“目前采取這種方針是錯誤的,是一個危險的退卻方針。”號召全體黨員、指戰(zhàn)員團結(jié)在中央的路線之下,為實現(xiàn)赤化川陜甘,為蘇維埃中國而戰(zhàn)。
8月21日,右路軍開始過草地。
周恩來的身體基本上垮了。開始以為患的是痢疾,后來才發(fā)現(xiàn)是肝膿腫。當時的條件根本不能開刀或穿刺,只能用治痢疾的易米丁和警衛(wèi)戰(zhàn)士從60里外的高山上取冰塊在肝區(qū)上方冷敷。但過草地怎么辦呢?
彭德懷咬牙一句“抬!”決定從迫擊炮連抽人組成擔架隊,寧可裝備丟掉一些,也要把重病的周恩來、王稼祥等人抬出草地!這真正是空前艱巨的任務。高山大川,磨爛鞋底,磨破腳掌,因為地面的堅硬。草地卻是濕軟的地表、彌漫的水霧、無底的沼澤。無向?qū)?,便很容易陷入泥沼而不能自拔,更何況還要抬人!
陳賡站出來擔任擔架隊隊長,兵站部部長兼政委楊立三也站出來給周恩來抬擔架,別人怎么勸也勸不住。人人都經(jīng)過了長途跋涉,人人都缺吃少穿,凍餓交加,抬擔架的人,比睡擔架的人已經(jīng)強不了太多。楊立三和戰(zhàn)士們一起抬著擔架,邁過腳下的野草、泥沼和腐臭的黑色污水,任風吹在身上,雨淋在身上,雪落在身上,冰雹砸在身上,硬是把周恩來等人抬出了草地。
過草地欠下的情誼周恩來終生難忘。
1954年楊立三去世。擔任國務院總理的周恩來,無論如何要親自給他抬棺送葬,也是別人怎么勸也勸不住。
1974年彭德懷去世。戴著“里通外國、陰謀奪權(quán)”的帽子,骨灰被送到成都。存放前,傳來周恩來的指示:要精心保管,時常檢查,不準換盒,也不準轉(zhuǎn)移地方,以免查找時弄錯。
當時已身患癌癥且處境險惡的周恩來,沒有忘記雪山草地之恩。他用心良苦!
1978年彭德懷平反,中央軍委指示查找彭德懷同志的骨灰。骨灰順利找到了。似乎預感到將來而提出“以免查找弄錯”的周恩來,已經(jīng)去世近3年。
1935年8月29日,右路軍第三十軍和第四軍一部,向包座地區(qū)之敵發(fā)起進攻。經(jīng)三天激戰(zhàn),斃傷俘敵第四十九師五千余人。包座之戰(zhàn)顯示四方面軍確實具有堅強的戰(zhàn)斗力。四十九師是胡宗南的主力,被剛剛走過草地的程世才、李先念指揮三十軍一下打垮,北上之門由此完全打開。
跟隨右路軍前進的中共中央,站在敞開的門邊焦急地等待左路軍的張國燾。
9月1日,張國燾率左路軍一部從阿壩出發(fā),向中央所在的班佑、巴西地區(qū)開進。
9月2日,張國燾到達噶曲河附近,致電中共中央“噶曲河水漲大,上下三十里均無徒涉點”,停止東進。
9月3日,張國燾電稱“茫茫草地,前進不能,坐以待斃”;公開反對北上方針,要中共中央和右路軍南下。同時令左路軍先頭部隊三日內(nèi)全部返回阿壩。
危機到了爆發(fā)時刻。
大多數(shù)人都有過這種體驗:越到關(guān)鍵時刻,各種相關(guān)回憶越呈現(xiàn)一片互相矛盾的混亂。就像那些記錄重大歷史事件的真實鏡頭,觀眾除了從慌亂捕捉、無序跳動的鏡頭中感覺到拍攝者激烈跳動的心臟和不住顫動的手臂外,其他便很難看清楚到底發(fā)生什么了。
1935年9月發(fā)生在阿壩、班佑、巴西地區(qū)的事件,也是如此。
從9月8日開始,空氣中充滿了火藥味。張國燾電令四方面軍三十一軍軍長詹才芳:“令軍委縱隊蔡樹藩將所率人員轉(zhuǎn)移到馬爾康待命,如其(不)聽,則將其扣留,電令處置。”
同一天徐向前、陳昌浩電張國燾:“中政局正考慮是否南進。毛、張皆言只有南進便有利,可以交換意見;周意北進便有出路;我們意以不分散主力為原則,左路速來北進為上策,右路南去南進為下策,萬一左路若無法北進,只有實行下策。”“請即明電中央局商議,我們決執(zhí)行。”
張國燾回電徐、陳:“一、三軍暫停向羅達進,右路軍即準備南下,立即設法解(決)南下的問題,右路皮衣已備否。即復。”
徐向前、陳昌浩接電后,經(jīng)研究由陳昌浩報告了黨中央。
當晚,中央領導人通知陳昌浩、徐向前去周恩來住處開會。會議一致通過向張國燾發(fā)出如下電報:
目前紅軍行動是處在最嚴重關(guān)頭,需要我們慎重而又迅速地考慮與決定這個問題。弟等仔細考慮結(jié)果認為:
(一)左路軍如果向南行動,則前途將極端不利,因為:
(甲)地形利于敵封鎖,而不利于我攻擊……
(乙)經(jīng)濟條件,絕不能供養(yǎng)大軍……
?。ū┌文现撩釋?,均少數(shù)民族,我軍處此區(qū)域,有消耗無補充……
(?。┍泵姹粩撤怄i,無戰(zhàn)略退路。
?。ǘ┮虼藙胀值仁焖忌顟],立下決心,在阿壩、卓克基補充糧食后,改道北進,行軍中即有較大之減員,然丹南富庶之區(qū),補充有望。在地形上、經(jīng)濟上、居民上、戰(zhàn)略上,均有勝利前途。即以往青、寧、新說,亦遠勝西康地區(qū)。
……
以上所陳,純從大局前途及利害關(guān)系上著想,萬望兄等當機立斷,則革命之福。
恩來、洛甫、博古、向前、昌浩、澤東、稼祥
九月八日二十二時
(未完待續(xù))
金一南,國防大學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少將軍銜,博士生導師。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全國模范教師,全軍英模代表大會代表。全軍首屆“杰出專業(yè)技術(shù)人才”獲獎者,連續(xù)三屆國防大學“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國家安全戰(zhàn)略,國際沖突與危機處理。曾赴美國國防大學和英國皇家軍事科學院學習,并代表國防大學赴美軍院校講學。兼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北京大學等多所院校兼職教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一南軍事論壇》主持人,《中國軍事科學》特邀編委。2008年被評為“改革開放30年軍營新聞人物”,2009年被評為“新中國成立后為國防和軍隊建設作出重大貢獻、具有重大影響的先進模范人物”。
[編輯 雅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