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金文”專欄
長期身處和平年代,極易使人在樂享生活、爭名逐利、心浮氣躁、得過且過的狀態(tài)中慵懶倦怠,放松警惕,消弭斗志,忘卻初心,淡漠使命,弱化擔當。作為負責任的網(wǎng)絡媒體,極有必要重復吶喊“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金一南,國防大學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少將軍銜,博士生導師。是一位勤勉自強、才華橫溢、著作等身、影響深遠的軍中俊杰、愛國學者。其作品以說理透徹、恢宏大氣、振聾發(fā)聵而著稱,獨具提神醒腦、救贖靈魂、正心正念之功效。
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警示當代、鼓舞民志,更為啟迪后世、昭告未來,經(jīng)請示將軍同意,本網(wǎng)編委會決定于2020年3月12日開啟“一南金文”專欄。愿借將軍力作,爆燃民族精神之火,積極踐行“導引群心、朝向太陽”理念。
敬請各位網(wǎng)友多多轉發(fā),助力公益善舉,共襄復興偉業(yè)。
苦難輝煌
文/金一南
第十一章 苦難輝煌
毛澤東一生打過四次敗仗,兩次發(fā)生在四渡赤水;遵義會議后又差點兒丟掉前敵總指揮職務。吳奇?zhèn)ジF追紅軍一路,1949年10月1日卻立于開國大典的觀禮臺。紅軍戰(zhàn)略決策的變化令人眼花繚亂。沒有句句是真理,只有步步實事求是。
第三節(jié) 魯班場,周渾元(三)
這是一個在與紅軍交手過程中從旅長干到師長,再干到縱隊司令的人。如此老槍,對紅軍“誘敵深入”“圍點打援”“運動中殲敵”等戰(zhàn)法再熟悉不過,簡單布個口袋陣讓他鉆進來,然后集中優(yōu)勢兵力加以殲滅,確實難以奏效,特別是在其同僚吳奇?zhèn)倓偞髷≈H,作為中央軍追擊紅軍的另一位縱隊司令,周渾元不得不分外小心、分外謹慎。
兩次誘周決戰(zhàn)未果,林彪按捺不住了。
3月10日,林彪、聶榮臻聯(lián)名向中革軍委主席朱德發(fā)出一封“萬急”電報,建議以主力向打鼓新場、三重堰前進,消滅西安寨、新場、三重堰之敵,具體部署是:
以三軍團兩個團切斷三重堰至西安塞地城之敵退黔西之路;
以三軍團另兩個團及一軍團兩個團消滅西安寨之敵;
一軍團主力四個團攻擊打鼓新場,干部團伴攻敵周渾元部;
五軍團為總預備隊。
電報是凌晨1時發(fā)的,林彪思考一夜的結果,電文很長,對各部隊行程時間,途經(jīng)地域,到達位置,均有縝密算計,一如林彪以往的指揮風格。
看得出來,這一建議不是草率思索的結果。
西安寨、打鼓新場之敵為黔敵猶園才旅。林彪長思后提出該作戰(zhàn)計劃,核心是不想打周敵,想打黔敵;所以僅以“干部團伴攻敵周渾元部”。
但成立前敵司令部就是為了打周渾元。林彪突然站出來說不打周敵而轉攻黔敵,給毛澤東帶來了遵義會議以來最大的危機。
當天中央政治局在鴨溪召開擴大會議,討論林彪提出的打鼓新場戰(zhàn)斗。會議由張聞天主持。毛澤東認為紅軍兩天以后才能趕到打鼓新場,屆時滇軍將與那里的黔軍會合,旁邊還有川軍和中央軍周渾元部的側擊,一打,又會碰硬。
但大多數(shù)人支持林彪的意見,主張打。
24年后的1959年4月,毛澤東在中共八屆七中全會上回顧了當年那一幕。他說:
比如茍壩會議,我先還有三票,后頭只有一票。我反對打打鼓新場,要到四川繞一個圈,全場都反對我。那個時候我不動搖,我說,要么就聽我的,我要求你們聽我的,接受我的這個建議。如果你們不聽,我服從,沒有辦法
當時還沒有人說毛澤東的話一句頂一萬句,他只能苦口婆心地一再闡述不能打的理由,卻未能說服眾人。最后毛澤東也著急了,不是“我服從,沒有辦法”,而是提出如果要打,他就辭去前敵總指揮的職務。未料想堅持打的人也針鋒相對:“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不干就不干。”
現(xiàn)場一表決,毛澤東成了絕對少數(shù),即后來回順說“后頭只有一票”。于是會議通過了攻打打鼓新場的決定,毛澤東剛剛擔任了6天的前敵總指揮職務被撤銷,所遺空缺由彭德杯暫代。
這實在是個連張聞天也覺得尷尬的局面,作為中共中央負總責之人,6天前他剛剛提議毛澤東任前敵總指揮,6天后又不得不在自己主持的會議上認可了毛澤東的去職。
遵義會議成果眼看將毀于一旦。
挽救局面的是周恩來,更是毛澤東自己
天黑了,失去總指揮職務的毛澤東才理出一個辦法:找周恩來,遵義會議決議,周恩來仍然是“黨內軍事上下最后決心者”。而這個“最后決心”還沒有下。
毛澤東是提著一盞馬燈,走了三里多山路,找到周恩來住地的。毛、周二人在屋內單獨討論。周恩來后來回憶說,毛澤東要求攻打打鼓新場的命令晚一點發(fā),再想一想。周恩來采納了毛澤東的意見,當晚9時即以軍委名義發(fā)電要部隊集中,以便尋求新的機動。11日凌晨1時30分,再以中革軍委主席朱德名義致電林、聶、彭、楊:
我主力進攻新場已失時機。因為我軍十二日才能到新場,不但將為黔滇兩敵所吸引,且周川兩敵亦將出我側背,如此轉移更難。
這封電報實際上推翻了10日政治局擴大會議關于打打鼓新場的決議。
從10日凌晨1時林彪那封建議打打鼓新場的“萬急”電報,到11日凌晨1時30分朱德這封取消打打鼓新場的緊急電報,24個半小時之內,決策變化令人眼花繚亂,毛澤東的指揮權失而復得——取消了打鼓新場戰(zhàn)斗,毛澤東的前敵總指揮地位便自然恢復。
毛澤東后來常常說,真理往往在少數(shù)人手里。這句話他有深刻的體會。井岡山“八月失敗”前,就是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舉手通過返回湘南,損失了二十九團。紅四軍“七大”上,也是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舉手表決選掉了毛澤東的前委書記。遵義會議以后,又是舉手表決,剛剛擔任的前敵總指揮職務又被撤銷。
這回爭論后,為使軍事指揮真正機動靈活,不再出現(xiàn)會議討論行動方針、爭論不休以致舉手表決的局面,毛澤東向張聞天提議成立“三人軍事領導小組”,全權指揮軍事,成員為周恩來、毛澤東、王稼樣。
張聞天也覺得軍事指揮通過會議實施明顯不行,自己對打仗又不熟悉,便完全贊同,在3月12日的政治局會議上,“三人軍事領導小組”的提議被通過。
這便是與博古、李德、周恩來老三人團相對應的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新三人團。團長周恩來。
(未完待續(xù))
金一南,國防大學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少將軍銜,博士生導師。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全國模范教師,全軍英模代表大會代表。全軍首屆“杰出專業(yè)技術人才”獲獎者,連續(xù)三屆國防大學“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國家安全戰(zhàn)略,國際沖突與危機處理。曾赴美國國防大學和英國皇家軍事科學院學習,并代表國防大學赴美軍院校講學。兼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北京大學等多所院校兼職教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一南軍事論壇》主持人,《中國軍事科學》特邀編委。2008年被評為“改革開放30年軍營新聞人物”,2009年被評為“新中國成立后為國防和軍隊建設作出重大貢獻、具有重大影響的先進模范人物”。
[編輯 雅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