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healdertree.com/uploadfile/2020/1109/20201109012034316.jpg)
“一南金文”專欄
長期身處和平年代,極易使人在樂享生活、爭名逐利、心浮氣躁、得過且過的狀態(tài)中慵懶倦怠,放松警惕,消弭斗志,忘卻初心,淡漠使命,弱化擔當。作為負責任的網絡媒體,極有必要重復吶喊“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金一南,國防大學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少將軍銜,博士生導師。是一位勤勉自強、才華橫溢、著作等身、影響深遠的軍中俊杰、愛國學者。其作品以說理透徹、恢宏大氣、振聾發(fā)聵而著稱,獨具提神醒腦、救贖靈魂、正心正念之功效。
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警示當代、鼓舞民志,更為啟迪后世、昭告未來,經請示將軍同意,本網編委會決定于2020年3月12日開啟“一南金文”專欄。愿借將軍力作,爆燃民族精神之火,積極踐行“導引群心、朝向太陽”理念。
敬請各位網友多多轉發(fā),助力公益善舉,共襄復興偉業(yè)。
苦難輝煌
文/金一南
第十章 矚目大西南
蔣介石首次進軍大西南。川軍劉湘、黔軍王家烈、滇軍龍云,皆是收拾對象。
遵義會議人事變動在黃平橘林商定。張聞天心中的“欽公塘”。毛澤東不是先知先覺,卻以最大的歷史自覺來到轉折點。紅軍作戰(zhàn)講究出敵不意,入川行動卻落入劉湘意料之中。
第三節(jié) 中國出了毛澤東
陳云那份珍貴的《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傳達提綱》說:“擴大會議指出軍事上領導錯誤的是A、博、周三同志,而A、博二同志是要負主要責任的”;“擴大會中恩來同志及其他同志完全同意洛甫及毛王的提綱和意見,博古同志沒有完全徹底地承認自己的錯誤,凱豐同志不同意毛、張、王的意見,A同志完全堅決地不同意對于他的批評。”
這位“A同志”,便是李德。
一個“完全堅決地不同意”,把完全處于被批判地位、一個勁在會場門口抽煙的李德描繪得淋漓盡致。
不管成功與失敗,他在中國的使命基本結束了。
遵義會議決定“取消三人團”就是正式撤銷李德的指揮權。這在中國共產黨同共產國際的關系史上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不管李德是否是共產國際派來的,他已經被作為了一個國際的信物。遵義會議在事先沒有得到共產國際批準的情況下,改組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領導,取消了博古和李德的軍事指揮權,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第一次在沒有共產國際干預下,獨立自主地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
遵義會議是中共黨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同時也是中國革命和共產國際關系史上的一個意義重大的轉折點。
共產國際并非對毛澤東的巨大威望和影響一無所知。1933年3月,國際執(zhí)委會關于軍事問題致中共中央電,特別指出:“對毛澤東應取盡可能忍耐的態(tài)度和對他施行同志式的影響,讓他有100%的可能性在黨的中央委員會或中央委員會政治局的領導下?lián)螛O為重要的工作。”
當時毛澤東已經離開了蘇區(qū)中央局和紅軍的領導崗位。共產國際的態(tài)度是明顯的:既要讓毛澤東“擔任極為重要的工作”以發(fā)揮作用,又不能讓他出任主要領導。
國際的指示,從來都是上方寶劍。遵義會議以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基本上都根據國際的指示及其駐中國代表的意見,處理中國革命的各種問題。
連領導人都必須經過共產國際的圈定。
或者干脆由國際包辦。
1921年7月中共一大選陳獨秀為書記,事前得到過國際代表馬林的同意。
陳獨秀1927年不行了,鮑羅廷便出來包辦接班。
蔡和森1927年9月22日在中共順直省委作的報告《黨的機會主義史》中說:“不知道是七月初幾,老鮑提議獨秀、平山去莫斯科與國際討論中國革命問題,秋白、和森赴海參崴辦黨校,新指定國燾、太雷、維漢、立三、恩來五人組織政治局兼常委。自此獨秀即不視事。”
陳獨秀之后的政治局常委,就這樣被鮑羅廷一一指定。
李立三在1930年2月1日作的《黨史報告》中回憶鮑羅廷:“他宣布改造中央也是用手段,找我們五人去,說形勢非常緊迫,要主要負責人走開,陳獨秀、譚平山到莫斯科,和森、秋白到海參崴辦黨報(校),另組織五人的中央,五次大會的中央是這樣不光榮的結束。”
鮑羅廷指定了5個常委,卻不說以誰為首。他開完會便帶瞿秋白乘船去了廬山。9天以后從廬山返回,當天就宣布:增加瞿秋白為中共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共中央工作。雖然仍未指出誰排第一,但新常委瞿秋白成為了實際上的領袖。
老鮑一句話,接替陳獨秀的人便產生了。
后來瞿秋白又不行了,斯大林、布哈林便看中了工人出身的向忠發(fā)。1928年6月,共產國際冒極大風險、花大量金錢,將一百余名中共代表接到莫斯科召開六大,徹底改組中共中央。斯大林看中的人,由米夫出來做工作。向忠發(fā)被指定為大會開幕式和閉幕式的主持人。大會閉幕前一天,米夫又以國際代表身份提出中委候選人名單,排向忠發(fā)為第一名。
這種連續(xù)舉動使大家都明白了共產國際的意圖。六屆一中全會上,中委們不再需要國際代表提示,都推舉向忠發(fā)擔任會議主席。向忠發(fā)順利地當選政治局委員、政治局兼中央常委會主席,成為中共歷史上第一位工人出身的總書記。
向忠發(fā)又不行之時,1930年底到1931年初中共六屆四中全會前后,共產國際包辦中國革命的現象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中共四中全會決議案》是國際代表米夫起草的,出席會議的代表是米夫圈定的,政治局委員和候補委員名單是米夫與國際遠東局共同擬定的。會前為避免黨內出現分裂,周恩來和瞿秋白提出退出政治局,提名何孟雄進入,米夫不屑一顧,完全拒絕。他采取“留周拒瞿”的方針,瞿秋白在中共中央的地位瞬間便失去了。
米夫起草的四中全會決議案中,稱中國共產黨最迫切的任務是執(zhí)行國際一切指示,“對共產國際路線百分之百地忠實”。加上王明寫的小冊子,中國共產黨被強加了兩個百分之百:百分之百的布爾什維克;百分之百地忠實于國際路線。
兩個百分之百,給慘淡經營的蘇區(qū)和紅軍幾乎皆帶來百分之百的損失。
不知道這些,很難說知道了遵義會議的偉大,知道了毛澤東的偉大。
中國革命是一幅立體巨畫,凝視哪一個局部去贊美整體都是冒昧的。
應該后退一步,從宏觀上去把握它的整體。這個時候你才能真正發(fā)現,高光點為什么輝煌。
中國共產黨經過14年艱苦努力、曲折斗爭,付出了無數鮮血與生命的代價,終于能夠自己決定自己的路線,自己安排自己的領導人。
這一改組剛剛開始。1935年1月17日遵義會議結束時,毛澤東還只是政治局五常委之一,按張聞天、周恩來、毛澤東、博古、陳云的順序排名第三。1月18日政治局會議常委分工時,才決定“以澤東同志為恩來同志的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至此毛澤東剛回到軍隊領導崗位。最高軍事首長仍然是朱周,而“恩來同志是黨內委托的對于指揮軍事上下最后決心的負責者”。
不論是對黨還是對軍隊,毛澤東都還不能一夜之間成為它們的第一號領導人。
還會有曲折,有考驗,但一切只是時間問題。只要不是別人安排,毛澤東的方向就不可逆轉。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時,他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1935年在遵義他雖然沉默,但歷史在說:中國共產黨站起來了!
也不要忘了另一個人:博古。
他是錯誤路線的主要代表,在一般人眼中他是遵義會議的主要打擊對象。
博古此人好就好在只要認識到了,就不避諱自己的錯誤。他都是“陽謀”,不搞陰謀。2月5日,在云南威信地區(qū)一個叫“雞鳴三省”的地方,中央常委討論分工問題,決定由張聞天代替博古擔任黨中央書記,在黨內負總責。凱豐在背后勸他不要交權,他不聽,把幾副裝中央重要文件、記錄、印章的挑子痛快地交給了張聞天。
博古比毛澤東小14歲,除了在莫斯科多讀了一些馬列主義的書,對中國復雜的階級關系和社會矛盾、中國革命的客觀規(guī)律以及工農武裝割據特點的認識,與毛澤東比,皆相去甚遠。
小14歲、經驗相去甚遠,博古也畢竟做過一個黨的領袖。不管是用什么方式產生的,他也畢竟代表了一個黨。博古的不成熟,印證的只能是一個黨的不成熟。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長征是中國共產黨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里程碑。
當時的中國共產黨,唯有毛澤東是真正成熟的領袖。而唯有長征那種艱難困苦的環(huán)境,才能使從1921年建黨之日就開始的對領袖的漫長選擇得到終結。
選擇毛澤東作為領袖,本身不是同樣在印證中國共產黨已日益成熟了嗎?
需要避免的一個誤區(qū)就是,中國革命的勝利,不是會議的勝利。正確路線不是被一系列會議選擇的。三座大山也不是被一系列會議推倒的。不能因為一次又一次地書寫會議,歌頌會議,我們就忘記比會議不知要堅實多少倍、也強大多少倍的兩個字:實踐。
實踐在導致會議。實踐也在證實會議。會議對實踐總結,對實踐展望,卻無法代替實踐。再偉大的會議,再正確的路線,提供的也只是勝利的可能性和基礎,卻不是勝利本身。否則還闖什么金沙江、過什么大渡河、穿什么雪山草地?大道直通天安門,闊步就進中南海了。
(未完待續(xù))
金一南,國防大學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少將軍銜,博士生導師。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全國模范教師,全軍英模代表大會代表。全軍首屆“杰出專業(yè)技術人才”獲獎者,連續(xù)三屆國防大學“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國家安全戰(zhàn)略,國際沖突與危機處理。曾赴美國國防大學和英國皇家軍事科學院學習,并代表國防大學赴美軍院校講學。兼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北京大學等多所院校兼職教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一南軍事論壇》主持人,《中國軍事科學》特邀編委。2008年被評為“改革開放30年軍營新聞人物”,2009年被評為“新中國成立后為國防和軍隊建設作出重大貢獻、具有重大影響的先進模范人物”。
[編輯 立軍]
![](http://thealdertree.com/uploadfile/2020/0222/2020022209024539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