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金文”專欄
長期身處和平年代,極易使人在樂享生活、爭名逐利、心浮氣躁、得過且過的狀態(tài)中慵懶倦怠,放松警惕,消弭斗志,忘卻初心,淡漠使命,弱化擔當。作為負責任的網絡媒體,極有必要重復吶喊“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金一南,國防大學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少將軍銜,博士生導師。是一位勤勉自強、才華橫溢、著作等身、影響深遠的軍中俊杰、愛國學者。其作品以說理透徹、恢宏大氣、振聾發(fā)聵而著稱,獨具提神醒腦、救贖靈魂、正心正念之功效。
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警示當代、鼓舞民志,更為啟迪后世、昭告未來,經請示將軍同意,本網編委會決定于2020年3月12日開啟“一南金文”專欄。愿借將軍力作,爆燃民族精神之火,積極踐行“導引群心、朝向太陽”理念。
敬請各位網友多多轉發(fā),助力公益善舉,共襄復興偉業(yè)。
苦難輝煌
文/金一南
第八章 湘江,湘江
認為“有匪有我,無匪無我”的白崇禧,突然開放全、灌、興鐵三角,紅二師卻痛失寶貴戰(zhàn)機。向來披堅執(zhí)銳的紅一軍團,對自己戰(zhàn)斗能力還能支撐多久發(fā)生動搖。湘軍悍將李覺卻至死不承認抄了林彪的軍團部。
第四節(jié) 蔣介石仰天長嘆:“這真是外國的軍隊了!”(下)
桂軍一俟紅軍主力通過后,立即以主力由龍虎關突至灌陽的新圩,俘獲紅軍的一些掉隊人員、傷病號及挑夫,還雇用一些平民化裝成“俘虜”,拍成“七千俘虜”的影片,既送南京給蔣介石看,又送各地放映,宣傳桂軍之戰(zhàn)績。
蔣介石毫無辦法,后來只得嚴飭桂軍向貴州尾追,不得稍縱。白崇禧令第七軍廖磊依中央軍之前例,與紅軍保持兩日行程。于是廖磊便在紅軍后衛(wèi)董振堂紅五軍團之后徐徐跟進,而且到獨山都勻后,便全軍停止,不再前進。蔣介石坐鎮(zhèn)貴陽,急電廖磊星夜兼程,廖復電曰:“容請示白副總司令允許,才能前進。”
蔣仰天長嘆:“這真是外國的軍隊了。”
他忘記了親自對薛岳交代的話:“此次中央軍西進,一面敉平匪患,一面結束軍閥割據”;這就是王建平告白崇禧的“一舉除三害”之計。
允許自己的兩面,不允許別人的兩面?
國民黨戰(zhàn)史專家們,至今還在感嘆當年四道封鎖線被紅軍連續(xù)突破。
他們的目光主要集中在陳濟棠、白崇禧和何鍵三人身上?;?、桂、湘軍閥為維護割據地位,在紅軍不深入其腹地的前提下,故意為紅軍讓開西進通道,以免中央軍滲透其勢力范圍。
陳濟棠一心想盡快送紅軍出粵,事前就與紅軍有秘密協(xié)議。
白崇禧一心想盡快送紅軍出桂,在紅軍主力逼近時突然閃身讓出通道。
何鍵之湘系雖與中央軍通力合作,追剿奔走最力、部隊行動最積極,但軍事部署也一直是前輕后重。愈入桂境兵力愈薄,愈入湘境兵力愈厚,隨時準備將鋒頭縮回來,防止紅軍進入湘境。他防范的重點一直是湖南段湘江,而非廣西段湘江。他大軍云集湘境,只是壘金字塔一般向桂北全州探出一個塔尖。
何鍵也是一心想盡快送紅軍出湘。
陳、白、何三人同床異夢,卻又異曲同工。
即使擔任追擊的中央軍的薛岳部,也在用一種不遠不近、不緊不慢的方式和紅軍保持兩天路程,耐心等待紅軍盡可能多地與粵軍、桂軍、湘軍相拼,以收漁翁之效。
蔣介石的高級幕僚們把這稱作“送客式的追擊,敲梆式的防堵”,即追堵部隊中誰也不愿意猛追強堵。
這就不是一般意義上軍人所能夠理解的戰(zhàn)爭運作了。
很少有作戰(zhàn)計劃像蔣介石精心炮制的湘江追堵計劃這樣周密完備,但也很少有作戰(zhàn)計劃像這個計劃那樣,從一開始便注定要失敗。
真正的敗因卻正在蔣介石。他那種圖以湘、粵、桂地方勢力消耗殲滅紅軍主力,而中央軍作壁上觀的一箭雙雕、兩敗俱傷的精心算計,最終害及其身。就是派去長追的中央軍薛岳部也并非蔣介石真正的嫡系,不過是嫡系中的雜牌而已。真正起家的本錢,他覺得已經沒有必要動用了。1934年10月被追出了中央蘇區(qū)的紅軍,如同1927年4月12日被追出了城市的共產黨人一樣,他認為不再是他的主要對手。
所以很少有作戰(zhàn)計劃像蔣介石精心炮制的追剿計劃那樣周密完備。但也很少有作戰(zhàn)計劃像這個計劃那樣,從一開始便注定要失敗。
他又一次犯了一個與1927年一模一樣的錯誤:輕視了他的掘墓人。
1938年10月,武漢保衛(wèi)戰(zhàn)失敗,白崇禧由鄂西去長沙。途中所乘汽車故障,下車在路邊等待。恰逢周恩來也過此地,兩人不期而遇。
周恩來與白崇禧早就相識。1927年他們兩人一個是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裝起義總指揮,一個是“四一二”政變中繳工人糾察隊槍支、向示威人群開槍的上海戒嚴司令;1934年一個是指揮強渡湘江的中革軍委副主席兼中央紅軍總政委;一個是指揮防堵湘江的桂軍總指揮,早就是不打不相識。
周恩來邀請白崇禧上他的車。日軍先頭部隊離此已經不遠。
白猶豫再三,方才上車。
兩人一路上談了很多,包括湘江之戰(zhàn)。
白說:“你們未到廣西,我很感激!”
周答:“你們廣西的做法,像民眾組織,苦干窮干精神,都是我們同意的,所以我們用不著進去。”
湘江,不管是為它浴血奮戰(zhàn)也好,還是以它談笑風生也好,即使浴血奮戰(zhàn)的人和談笑風生的人都不在了,它也仍然在汩汩流淌。
(未完待續(xù))
金一南,國防大學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少將軍銜,博士生導師。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全國模范教師,全軍英模代表大會代表。全軍首屆“杰出專業(yè)技術人才”獲獎者,連續(xù)三屆國防大學“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國家安全戰(zhàn)略,國際沖突與危機處理。曾赴美國國防大學和英國皇家軍事科學院學習,并代表國防大學赴美軍院校講學。兼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北京大學等多所院校兼職教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一南軍事論壇》主持人,《中國軍事科學》特邀編委。2008年被評為“改革開放30年軍營新聞人物”,2009年被評為“新中國成立后為國防和軍隊建設作出重大貢獻、具有重大影響的先進模范人物”。
[編輯 雅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