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紅樓
文/辛秀玲(遼寧朝陽)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無數(shù)次地聆聽這首凄婉動聽的曲調(diào),無數(shù)次地讀紅樓,無數(shù)次地感嘆這蕩氣回腸的世間情緣……
燥熱的空氣中彌漫著黛玉的哀婉氣息,有點煩悶,而這種焦躁卻熱嘟嘟地籠罩在午后的房間里,風扇嗚嗚咽咽地吹著,些微的涼爽里氤氳著淡淡的憂傷。
《紅樓夢》無數(shù)次地閱讀,無數(shù)次地為寶黛的故事而傷感,而且每一次閱讀都會帶來新的感觸,到底是名著,總有取之不竭的精神理念在其中,涉獵之廣之深不由地令人嘖舌感嘆。
夏至,把白天拉到最長,把陽光燃得更熾,也把綠色涂鴉得極濃,合上書,流過淚的眼睛有些發(fā)澀,似乎是還沒有從黛玉的情緒中走出來,心微微地郁結(jié)著。窗外的一縷縷細微的風百無聊賴地撥動著樹葉,懶懶的幾只鳥不厭其煩地啾啾私語,門前的樹蔭下人們正在侃南炫北,小狗蜷縮在主人的腳下耷拉著舌頭喘著……日子顯得慵懶且平淡,沒有那些名篇巨著里的恢宏跌宕。突然就想,作者為什么給這樣的結(jié)局,如果后續(xù)的四十回曹翁自己寫該當如何結(jié)尾……但是終究會以悲劇結(jié)局吧??傆X得寶黛的情感糾葛,與其說在腐朽沒落的舊貴族里,注定了悲劇的收場,不如說是黛玉的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這種生于濁世卻不想沾染紅塵污濁的純潔與那個時代的大相徑庭。愛情在那個時代只是一個傳說,黛玉的純情與寶玉的多情在曹翁的筆下奇跡般渾然天成,于是那個唯美文字領域中的《紅樓夢》感動著無數(shù)人。或許,寶黛的情感糾葛,若只停留在初見時的兄妹之情,大概也就沒了這凄婉的千古絕唱,也就沒了黛玉為情所困而撒手人寰、徒留一腔余恨的傷痛結(jié)局了吧。
每讀紅樓都會為書中的情結(jié)潸然淚下,以至于一時心情都會在黯然神傷中度過,為黛玉惋惜的同時也會以為她這樣不值得。為此特意去看了些紅學者的一些文字,看看他們怎么敲定理解紅樓故事,是如何剖析作者筆下的形形色色人物,如何揣度作者的初衷原意的……似乎仍舊不曾改變我對黛玉純情的婉嘆,還有對寶玉多情的不解。其實除了那個時代主流的悲劇,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也注定了這樣的結(jié)局吧。以黛玉專情無二的性格豈能允許些有微詞的情感,一首《葬花吟》“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哀哀之作,即是對落花的感傷,更是對自己未來的憂嘆。無論是《詠白海棠》的“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的遺世獨立的風骨,還是“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的輕喂慨嘆,還有只幅鮫俏帶上的斑斑點點的淚痕……無一不在訴說著黛玉的孤高遺世獨立的人性光輝,還有不食人間煙火般脫塵之美,更有對美好愛情的期盼!只可惜,一切終于以黛玉焚稿斷癡情做了收場……怎不讓人心生遺憾倍覺傷感呢!
夏天的風暖暖地從紗窗擠進來,輕輕地拂動著書頁,其實時間不會為任何事物停留,無論是春的嬌夏的媚,還是秋的艷冬的傲,都不會滯留,就像這紅樓的故事不論是傷還是喜都會繼續(xù),曹翁去了就有了高鶚的續(xù)……
若說有奇緣,為何心事空牽掛……這悠悠的歌聲緩緩地在心靈深處婉轉(zhuǎn)地唱著。
小鏈接辛秀玲,【蝴蝶誦讀】晨讀專欄作者,喜歡躑躅在文字里,在這紛繁的世界里深情地活著,文字多見于許多優(yōu)秀平臺。曾在短文學2021年第一期【年味】有獎征文中獲得一等獎。
[編輯 雅賢 編審 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