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出來了
文圖/文化信使 孫玲玲(遼寧朝陽)
月兒彎彎,陰晴各有悲歡。月兒圓圓,大如玉盤,懸于蒼穹,默默不言。任季節(jié)更迭,只管做個光明的使者,卻在不經意間,為人間,撥動了溫暖的弦。
如果說,在一個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會留下點什么,那一定便是令你印象深刻的東西。它可能來源于外在的環(huán)境、周圍人的引導,還有自己的理解。
兒子一歲多時,就對天上的月亮產生了好奇,我便常常帶他去看,也一起玩過“追月亮”的游戲。孩子那種對單一事物的興趣,始于自然,卻天真爛漫得讓人為之動容。在月光下奔跑的歡樂,我想,是我今生難以忘記的一種快樂。
與孩子在一起待久了,你會發(fā)現,自己的心里,也會開出“童年”的花來,一朵,兩朵,三朵……
月亮就是這樣,這個亙古不變的光明使者,仿佛重新映入我的眼簾,走進我的心里。我們一同相約在樓宇之間,萬家燈火如同定格的螢火蟲一般,畫面感十足。讓人不禁感慨,我們終日把身心寄居一隅,豈不知,這萬千廣廈不就在天地之間嗎?走出門去,仰望天空,便是浩瀚無邊。
光污染,空氣污染,讓我們很少能看見璀璨的星空了。不知從何時開始,生活在都市里的人們,把星空也納入了愿望的清單。那滿天繁星,變成了一種渴望。其實想實現,也不難。去一次鄉(xiāng)村,走一次草原,一定會看見屬于童年的那份美麗。
月亮是沉默的。它會靜靜地出現在柳梢頭,在浮云邊,在路燈旁,也會出現在一根冰淇淋的上方,那是“月亮的味道”。
當然,它也會和你玩“躲貓貓”游戲。一次夜里,我像往常一樣望著窗外對面高樓的一角。那里竟出現了一片霧蒙蒙的云,我正看得入神,如放映影片一般,月亮悄悄地從云層里露出了笑臉,沒錯,那一刻,我眼中的那彎看似小小的“月牙”,的確是在笑著的。不過它是如此地寂靜且安詳。
過了一會兒,它又藏到云層后面去了,不肯出來。像個頑皮的孩子。而躺在床上的我卻睡意全無。月亮在慢慢移動著,像是小孩子在窗簾后玩捉迷藏,忽隱忽現。一會兒漸漸明亮,露出整個月牙,一會兒又悄無聲息地躲到云朵后面。那一刻,我與月亮之間的距離仿佛不再遙遠,又仿佛“心意相通”。
它是如此有趣,甚至有些“可愛迷人”,這是宇宙的神奇所在。
月光普照之下,水面波光粼粼。河水里有樹的倒影,有閃爍的燈火,也有月亮的影子。人們就在這燈火闌珊之中,載歌載舞,觀山賞水,怡然自得。
夏日的清涼,便是這月華如水的夜晚。
自古月亮被賦予不同的含義。“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中秋佳節(jié),一家人坐下來一同賞月,吃著月餅,再美不過。一個人賞月,思親之情,油然而生。“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是何等的灑脫。而今,我們“夜深星月伴芙蓉,如在廣寒宮里宿。”這又是何等的幸福。
月亮是慷慨的,它毫不吝嗇。蓮花睡了,蝴蝶倦了,星星眨著眼睛,小河在靜靜地流淌。孩子的笑,媽媽的吻,隱去的街燈,熄滅的蠟燭。這一切,月亮都看在眼里。
瞧,月亮出來了。其實,它一直都在,未曾離開。
小鏈接孫玲玲,今日朝陽網文化信使,現任遼寧省朝陽市第十五中學教師。喜歡用樸素的文字記錄生活,愛好讀書、寫作、旅行等。最喜歡的一句話:“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編輯 雅賢 編審 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