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花不凋
文圖/文化信使 劉國琳(遼寧大連)
凡常的日子,簡單,快樂,瑣碎,有序?;剜l(xiāng)下木門石墻圈攏的老院子,還是東垛一山柴禾,西立一秋倉糧,雞群走走瞭瞭,南墻刨一堆砂粒,北廂翻半窩蟲蟻,知足得不行,公雞撲啦啦躍上墻頭,瞧瞧天光,伸脖揚冠,展翅高歌,哏兒哏兒——日子又接個新時辰。
歲月不急不緩,學村前小河使勁往前走,所謂的掛礙,阻隔,攔擋,全不放眼入心,眼界聚焦于遠方的江湖海洋。走著走著,2020年隱影,2021年亮相,時光又活泛了。這天,上山撿蘑菇回來,雪花贈送一身披掛,壯大了我們防控疫情的身心,將口罩扔進村頭回收箱,不由想起庚子年唱主角——口罩的過往今生。
兒時家貧,有衣可穿,有粥可飽,就是好日子,一般人家沒有給嘴巴和半拉臉蒙上一層雪白裝飾的條件,口罩自然是稀罕物件,只有“公家人”,特殊群體才敢擁有佩戴的膽量,平民可望不可得,有也不敢戴的,怕遭人恥笑說是腐化,擺秧子;漂流,不過日子,一旦沾上這標簽,男婚女嫁就有走麥城的風險。
公家人則例外。我的初中女老師,最愛戴口罩,俏臉露兩只美眸,水汪汪地會說話。上課前,不得不摘口罩,臉蛋泛動亮澤,漿養(yǎng)得鮮嫩欲滴,羊脂玉似地滋潤,看醉了不少懷春的夢想。她細心地對折,壓疊,小心送入上衣第一、二枚扣子衣縫,里外抹平,抻直,張揚在她的青春年代,展示與眾不同的色調(diào)。
當兵體檢,窺探女醫(yī)護美目流光,口罩遮掩,恁多詩意。看印度電影,阿巴拉姑啦呀啦的主題曲,美不過大眼女人沙麗圍護的曼妙,那簾沙麗,比口罩光鮮,瑰麗,若隱若現(xiàn),遮掩著一角冰山,撩撥著后面的故事。
口罩有三大功能,是疫情贈予的頓悟。一則講究衛(wèi)生,防控疾?。欢山o美人提鮮增艷;三給微瑕者擋疵遮丑。新冠疫情突襲,于是地無分南北,人不論老幼,口罩亮身唱主角,占據(jù)世界最大最多出頭露面的C位,也趁機普及了其古波斯面紗阻擋俗氣,敬重宗儀的歷史初衷。
最納悶,中國最先使用口罩的,不是大漢,盛唐,文宋,而是金戈鐵馬打天下,天蒼野曠食牛羊的元朝,下人伺候皇上進食,口鼻必蒙面巾,防止食物被飛沫和濁氣污染。此面巾用蠶絲和黃金線織成,無意奠定了中國口罩的雛形。
村中漫步,多次邂逅全村第一個凡人戴口罩的“一朵花”,年輕時,她如花開,第一個敢自由戀愛,嫁給復(fù)員兵,兩人戴口罩,拉手手,形影不分,成為跨越時代的話題。這天,村長帶人圍追堵截,央求她戴口罩。她說,戴夠的玩藝,六七十歲了,戴著喘不上氣!村長送她一迭暗花粉紅口罩,她開心地戴上,滿街走。顯擺,我的口罩跟你們都不一樣,好看吧?有人逗她,回去給你兵哥看看!
她轉(zhuǎn)身回家……
苦樂相依,窮富相隨,歲月無恙,就是靜妙。
老樹有幅畫:一簾木道長入水,權(quán)做碼頭;一人銀帽白衫,懷抱鮮花,面向荷塘。那里,荷葉田田,點綠潑黃,預(yù)示著秋盡,冬涼。他題寫偈語般詩行:“春天里的花,夏日里的花,秋風里的花,開不過心中的花。”
是的,心花鮮活,常開不凋。新年新氣象,疫情早日過去,口罩盡早下崗,我們應(yīng)該笑得跟花兒一樣!
小鏈接劉國琳,漢族,中共黨員,退休軍官,大學文化。遼寧省朝陽市喀左縣人,現(xiàn)居大連。內(nèi)蒙古作家協(xié)會會員,赤峰作家協(xié)會理事,今日朝陽網(wǎng)文化信使。發(fā)表新聞作品5000余篇,文學作品100余萬字,正式出版文學作品集《良民英雄》等。
[助編 繁花似錦 責編 雅賢]
![](http://thealdertree.com/uploadfile/2020/0226/2020022611480572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