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金文”專欄
長期身處和平年代,極易使人在樂享生活、爭名逐利、心浮氣躁、得過且過的狀態(tài)中慵懶倦怠,放松警惕,消弭斗志,忘卻初心,淡漠使命,弱化擔當。作為負責任的網(wǎng)絡媒體,極有必要重復吶喊“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金一南,國防大學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少將軍銜,博士生導師。是一位勤勉自強、才華橫溢、著作等身、影響深遠的軍中俊杰、愛國學者。其作品以說理透徹、恢宏大氣、振聾發(fā)聵而著稱,獨具提神醒腦、救贖靈魂、正心正念之功效。
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警示當代、鼓舞民志,更為啟迪后世、昭告未來,經(jīng)請示將軍同意,本網(wǎng)編委會決定于2020年3月12日開啟“一南金文”專欄。愿借將軍力作,爆燃民族精神之火,積極踐行“導引群心、朝向太陽”理念。
敬請各位網(wǎng)友多多轉(zhuǎn)發(fā),助力公益善舉,共襄復興偉業(yè)。
《浴血榮光》
文/金一南
第七章 狂飆突進
那是一個熱血澎湃、狂飆突進的時代。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一批年輕人浴血奮斗,國民黨的一批年輕人也在拼命奮斗,共產(chǎn)國際的一批年輕人也在奮斗。這是一個年紀輕輕就干大事的時代,也是一個年紀輕輕就丟掉性命的時代。列寧去世的時候不到54歲。斯大林42歲當上總書記。蔣介石39歲出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李大釗就義時還不到38歲。毛澤東34歲上井岡山。周恩來29歲主持南昌暴動。博古24歲出任中共中央臨時總負責人。沒有一個人老態(tài)龍鐘,沒有一個人德高望重,而且沒有一個人研究長壽、切磋保養(yǎng),都是主義、奮斗、犧牲、救亡。這樣的現(xiàn)象應那個時代而生,也應那個時代而完成。
令國民黨將領(lǐng)聞風喪膽的“無名師長”胡天桃
胡天桃就是那個最后在懷玉山全軍覆沒的紅十軍團紅二十一師的師長。
我們今天對胡天桃的記憶不是來自于我們的軍史、戰(zhàn)史。
在所有的將領(lǐng)名冊里你能找到胡天桃這個人的名字是很不容易的。
對這位無名師長的回憶來源于國民黨將領(lǐng)王耀武,他的回憶中生動記載了對紅軍被俘將領(lǐng)胡天桃的審判。王耀武在譚家橋戰(zhàn)斗中打死了紅十九師的師長尋淮洲,在懷玉山中又捕獲了紅二十一師師長胡天桃。
王耀武跟紅軍長期作戰(zhàn),但是紅軍是一些什么樣的人,他一直不了解。這些裝備低下、供應幾乎沒有的紅軍將領(lǐng),憑什么本事,把一個一個國民黨的驕兵悍將弄得如此頭疼?他一直想見識一下這些將領(lǐng)。
于是他親自審訊了胡天桃。
第一次見面就把王耀武驚呆了。當時,天寒地凍,胡天桃身上穿三件補了許多補丁的單衣,下身穿了兩條破爛不堪的褲子,腳上穿著兩只顏色不同的草鞋,背著一個很舊的干糧袋,袋里裝著一個破洋瓷碗,除此之外別無他物,與普通戰(zhàn)士沒有什么區(qū)別。
王耀武完全不相信面前站的這個人就是紅二十一師師長胡天桃。王耀武壓下震驚。他與胡天桃有過一段對話。
王耀武說:“我們也希望國家好,我們也反對帝國主義。你說國民黨勾結(jié)帝國主義,你們有什么根據(jù)?”
胡天桃講:“國民黨掌握軍隊不抗日卻用來打內(nèi)戰(zhàn),還請帝國主義的軍官當顧問,這不是勾結(jié)帝國主義是什么?”
王耀武講:“共產(chǎn)主義不適合中國的國情,你們一定要在中國實行,必然會失敗的。”
胡天桃講:“沒有剝削壓迫的社會才是最好的社會,我愿意為共產(chǎn)主義犧牲。”
王耀武問:“方志敏現(xiàn)在在什么地方你知道嗎?”
胡天桃說:“不知道。”
王耀武問:“你家在哪里,家里還有什么人?你告訴我,我可以保護你的家眷。
胡天桃說:“我沒有家,沒有家人,不要保護,你把我槍斃吧。
王耀武后來自己也承認:“在這次談話中我不是勝利者。”
胡天桃后來被槍殺了。那場談話表現(xiàn)出的共產(chǎn)黨人的決心與意志卻令王耀武想了幾十年。
紅十軍團三個師10000余人,最后沖出包圍圈到達閩浙贛蘇區(qū)的,只有粟裕率領(lǐng)的一個無炮彈的迫擊炮連、一個無槍彈的機關(guān)槍連和二十一師第五連,以及一些輕傷病員及軍團機關(guān)工作人員,共400余人。
對喪魂落魄者來說,這是一支殘兵。對前仆后繼者來說,這是一堆火種。
以這支突圍部隊為基礎(chǔ),迅速組成挺進師,粟裕為師長。新中國著名的音樂家劫夫有一首歌:“像那大江的流水一浪一浪向前進,像那高空的長風一陣一陣吹不斷。”
中國工農(nóng)紅軍就是這樣的隊伍。
伍中豪犧牲了,帶出了尋準洲;尋準洲犧牲了,又帶出了粟裕。革命的理想、戰(zhàn)斗的意志像一個不熄的火炬,從一個人的手中,傳到另一個人手中。
1948年9月16日,華東野戰(zhàn)軍發(fā)起濟南戰(zhàn)役,重兵合圍濟南城。以濟南戰(zhàn)役為轉(zhuǎn)折點,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開始了驚天動地的戰(zhàn)略決戰(zhàn)。當時,指揮15個縱隊共32萬大軍發(fā)起濟南戰(zhàn)役的就是華東野戰(zhàn)軍代司令兼代政委、當年從懷玉山?jīng)_出來的紅十軍團參謀長栗裕。而防守濟南城的,是國民黨山東省主席兼第二綏靖區(qū)司令官、當年追擊紅十軍團的補充第一旅旅長王耀武。
14年前的生死對手再度交鋒。
濟南戰(zhàn)役發(fā)起時,粟裕一定想到了掩埋在茂林的尋淮洲,被槍殺于南昌的方志敏、劉疇西和慷慨飲彈的胡天桃。
他親自擬定攻城部隊的戰(zhàn)斗口號:“打到濟南府,活捉王耀武。”9月24日,濟南全城解放。王耀武化裝出逃,在壽光縣被民兵查獲。粟裕以他的這些戰(zhàn)績與戰(zhàn)功完成了對方志敏、劉疇西、尋淮洲、胡天桃這些在天英靈的告慰。陳毅有句話說得好,叫“捷報飛來當紙錢”。
今天,我們講到紅軍中一批過早犧牲的將領(lǐng),愿我們永遠記住這些人的名字。
他們是尋淮洲、劉疇西、胡天桃。
(未完待續(xù))
金一南,國防大學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少將軍銜,博士生導師。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全國模范教師,全軍英模代表大會代表。全軍首屆“杰出專業(yè)技術(shù)人才”獲獎者,連續(xù)三屆國防大學“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國家安全戰(zhàn)略,國際沖突與危機處理。曾赴美國國防大學和英國皇家軍事科學院學習,并代表國防大學赴美軍院校講學。兼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北京大學等多所院校兼職教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一南軍事論壇》主持人,《中國軍事科學》特邀編委。2008年被評為“改革開放30年軍營新聞人物”,2009年被評為“新中國成立后為國防和軍隊建設(shè)作出重大貢獻、具有重大影響的先進模范人物”。
[編輯 雅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