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金文”專欄
長期身處和平年代,極易使人在樂享生活、爭名逐利、心浮氣躁、得過且過的狀態(tài)中慵懶倦怠,放松警惕,消弭斗志,忘卻初心,淡漠使命,弱化擔當。作為負責任的網(wǎng)絡媒體,極有必要重復吶喊“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金一南,國防大學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少將軍銜,博士生導師。是一位勤勉自強、才華橫溢、著作等身、影響深遠的軍中俊杰、愛國學者。其作品以說理透徹、恢宏大氣、振聾發(fā)聵而著稱,獨具提神醒腦、救贖靈魂、正心正念之功效。
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警示當代、鼓舞民志,更為啟迪后世、昭告未來,經(jīng)請示將軍同意,本網(wǎng)編委會決定于2020年3月12日開啟“一南金文”專欄。愿借將軍力作,爆燃民族精神之火,積極踐行“導引群心、朝向太陽”理念。
敬請各位網(wǎng)友多多轉(zhuǎn)發(fā),助力公益善舉,共襄復興偉業(yè)。
《浴血榮光》
文/金一南
一代偉人予后人留下最珍貴的精神財富
什么叫真人?我的理解就是說真話、辦真事、行真理。我們黨內(nèi)就有一批這樣義無反顧追求真理的真人,包括一些犯過錯誤的同志。
比如陳獨秀,你說陳獨秀不是真人嗎?陳獨秀在大革命時期犯了錯誤,哪怕他是按照共產(chǎn)國際的指示執(zhí)行,犯了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但是陳獨秀毫無疑問是個真人,敢愛、敢恨、敢罵、敢作敢為。當然,陳獨秀也有他的另一面,有在黨內(nèi)實行家長制領(lǐng)導的問題,但是這個人在追求真理的時候是義無反顧的。
1932年10月,他在上海被捕,國民黨江蘇省高等法院審訊他,著名律師章士釗自告奮勇為他辯護。為了替陳獨秀脫罪,章士釗說,陳獨秀是三民主義的信徒,議會政治的政客,組織托派也是為反共等。章士釗辯護詞未完,陳獨秀拍案而起:“章律師之辯護,全系個人之意見,至本人之政治主張,應以本人文件為根據(jù)。”
他所說的“本人文件”,即審訊前兩個月寫好的《陳獨秀自撰辯訴狀》:
予行年五十有五矣,弱冠以來,反抗清帝,反抗北洋軍閥,反抗封建思想,反抗帝國主義,奔走呼號,以謀改造中國者,于今三十余年。前半期,即“五四”以前的運動,專在知識分子方面,后半期,乃轉(zhuǎn)向工農(nóng)勞苦人民方面。蓋以大戰(zhàn)后,世界革命大勢及國內(nèi)狀況所昭示,使予不得不有此轉(zhuǎn)變也。
……
唯有最受壓迫最革命的工農(nóng)勞苦人民與全世界反帝國主義反軍閥官僚的無產(chǎn)階級勢力聯(lián)合一氣,以革命怒潮,對外排除帝國主義之宰割,對內(nèi)掃蕩軍閥官僚之壓迫,然后中國的民族解放,國家獨立與統(tǒng)一,發(fā)展經(jīng)濟,提高一般人民的生活,始可得而期。工農(nóng)勞苦人民解放斗爭,與中國民族解放斗爭,勢已合流并進,而不可分離。此即予五四運動以后開始組織中國共產(chǎn)黨之原因也。
陳獨秀的老朋友、國民黨元老柏烈武后來對陳獨秀最小的兒子陳松年說:“你父親老了還是那個脾氣,想當英雄豪杰,好多朋友想在法庭上幫他忙也幫不上。給他改供詞,他還要改正過來。”
1942年5月,陳獨秀病逝于四川江津,死前貧病交加,但風骨不改。已是國民黨官僚的當年北大學人羅家倫、傅斯年親自上門給他送錢,他不要,說:“你們做你們的大官,發(fā)你們的大財,我不要你們救濟。”這一番話弄得二人十分尷尬。
國民黨交通部部長、當年在北大教德文的朱家驊贈他5000元支票一張,他拒之;朱托張國燾轉(zhuǎn)贈,又拒之;張國燾再托鄭學稼寄贈,還是不收。他在江津住兩間廂房,上無天花板,下是潮濕的泥地,遇大雨滿屋是水。屋內(nèi)僅有兩張木床、一張書桌、幾條凳子和幾個裝滿書籍的箱子。
唯一的裝飾,是墻上掛著的一幅岳飛寫的四個大字的拓片——“還我河山”。
早年陳獨秀家里是非常殷實的。
陳獨秀是安徽安慶人,出生在一個大家族,家里很有錢,尤其是他二叔。但他二叔當時沒有后嗣,所以打算將來把資產(chǎn)都留給陳獨秀。當時家里曾經(jīng)派了兩個伙計到北京來找在北大當文科學長的陳獨秀,就是告訴陳獨秀,他二叔的這筆資產(chǎn)將來要留給他。
今天如果我們比較一下,誰來找我們說有筆資產(chǎn)要過繼給我們,我們肯定大喜過望,這是相當于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但是陳獨秀聽了后很不高興,他說,你們回去吧,我跟他沒什么關(guān)系。當時的陳獨秀就是一門心思要革命。
這兩個伙計看陳獨秀是這個樣子還不甘心,他們說:少東家你先別發(fā)火,東家在北京還有幾處鋪面,你是不是先到北京幾處鋪面看看再說。陳獨秀聽后勃然大怒,說,你們給我滾,我要消滅私有制。
我覺得我們今天很少有人能夠做到像他這樣。
當時的這批人完全就是義無反顧地追求心中的理想。這是我們當時共產(chǎn)黨一批人的骨氣。
我們今天這個局面是他們開創(chuàng)的,他們這批人真是為了心中的主義和心中的理想,義無反顧地追求。
中國有句老話,叫作“蓋棺論定”。一個人死了,裝進棺材釘住,他的歷史便完結(jié)了。既不會爬出來為將來增添什么,也不可能把過去再減少一點,可以對其一生功過是非做評定了。
這也是理想。
凡在歷史上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的人物,往往在“蓋棺”很久之后,人們?nèi)栽趯λ麪幷摬恍荨j惇毿憔褪沁@樣的人。他最先鼓吹革命,后來又走上另一條道路。中國的大革命為什么失敗,他犯了什么錯誤,負有怎樣的責任,中國社會究竟是怎樣的性質(zhì),中國革命究竟是怎樣的性質(zhì),中國革命到底應該怎樣革……他以不惑的氣概迎接這個世界,又帶著一個又一個不解之思索,離開了這個世界。
陳獨秀生前說:“我愿意說極正確的話,也愿意說極錯誤的話,絕對不愿意說不錯又不對的話。”
“文化大革命”中,因墓碑早毀,四周雜草叢生,陳獨秀免受了如瞿秋白腐地那樣掘骨揚灰之災。1979年開始重新評價陳獨秀,中共中央批準安慶市政府撥款重修陳獨秀墓地。
簡樸的碑石正面只有五個大字:陳獨秀之墓。
這位中國代青年學子的思想啟蒙者,向舊營壘中沖鋒陷陣的英勇斗士,隨著“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滔滔江流,最終回歸到了自己的出生地。
張愛萍的兒子張勝寫了一本叫《兩代軍人的對話》的書。其中張勝用一句話概括他父親張愛萍,我看完以后印象非常深。他概括他父親是一個天真的共產(chǎn)主義者。干了一輩子革命,浴血奮戰(zhàn)了一輩子,最后被他兒子概括為天真的共產(chǎn)主義者。
這個概括的深層含義是什么?就是他一輩子為了心中的夢想,一輩子這個夢想沒有毀滅,哪怕與現(xiàn)實不符了,但是他還是忠于自己的夢想。
這些我覺得都是標準的真人。
我前不久看到這么一句話,你用一種理想主義的狀態(tài)去辦一個公司,那么十有八九會遭到失敗,但如果成功必定是一個偉大的公司。我把這句話改了,就是懷抱理想主義者去做事業(yè),多數(shù)時候會頭破血流,但是如果能夠成功必定是個偉大的成功。
任何偉大的事業(yè),其中必然包含有理想,如果事業(yè)是一個偉大的事業(yè),沒有理想是不可能的。這種理想使人超越現(xiàn)實,使人超越物質(zhì),使人能夠穿透時空。我覺得這是這一代共產(chǎn)黨人表現(xiàn)出來的最珍貴的東西。
毛澤東、朱德、周恩來,他們是偉人,他們也是真人,真正要做到偉人,你必須是真人。毛澤東和朱德,都有一個非常近似的地方,都是從邊緣走到了中心。毛澤東在黨內(nèi)長期處于邊緣地位,長期不被重視,而且長時間沒有進入中央的領(lǐng)導層,他是一步一步非常艱難地走到了中國革命中心的位置。
朱德同志在軍隊中也是這樣。
他們之所以能成為偉人,是因為他們是真人。
說真話,辦真事,行真理,義無反顧地追求心中的理想,而且為了這樣一個理想不惜拋頭顱灑熱血,這是他們給我們今天留下的最珍貴的精神財富。
(未完待續(xù))
金一南,國防大學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少將軍銜,博士生導師。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全國模范教師,全軍英模代表大會代表。全軍首屆“杰出專業(yè)技術(shù)人才”獲獎者,連續(xù)三屆國防大學“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國家安全戰(zhàn)略,國際沖突與危機處理。曾赴美國國防大學和英國皇家軍事科學院學習,并代表國防大學赴美軍院校講學。兼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北京大學等多所院校兼職教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一南軍事論壇》主持人,《中國軍事科學》特邀編委。2008年被評為“改革開放30年軍營新聞人物”,2009年被評為“新中國成立后為國防和軍隊建設作出重大貢獻、具有重大影響的先進模范人物”。
[編輯 雅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