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金文”專欄
長期身處和平年代,極易使人在樂享生活、爭名逐利、心浮氣躁、得過且過的狀態(tài)中慵懶倦怠,放松警惕,消弭斗志,忘卻初心,淡漠使命,弱化擔當。作為負責任的網(wǎng)絡媒體,極有必要重復吶喊“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金一南,國防大學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少將軍銜,博士生導師。是一位勤勉自強、才華橫溢、著作等身、影響深遠的軍中俊杰、愛國學者。其作品以說理透徹、恢宏大氣、振聾發(fā)聵而著稱,獨具提神醒腦、救贖靈魂、正心正念之功效。
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警示當代、鼓舞民志,更為啟迪后世、昭告未來,經(jīng)請示將軍同意,本網(wǎng)編委會決定于2020年3月12日開啟“一南金文”專欄。愿借將軍力作,爆燃民族精神之火,積極踐行“導引群心、朝向太陽”理念。
敬請各位網(wǎng)友多多轉發(fā),助力公益善舉,共襄復興偉業(yè)。
《浴血榮光》
文/金一南
選擇——李立三和他的“立三路線”為何失敗
陳獨秀力圖使中共獨立于共產(chǎn)國際沒有做成,繼陳獨秀之后,第二個想獨立自主于共產(chǎn)國際大干一番的是李立三。李立三的個性跟陳獨秀非常相像,而且他比陳獨秀更過的是什么?李立三的脾氣更加暴烈。李立三革命之堅決與脾氣之暴烈,盡人皆知。
1920年年初,李立三赴法國勤工儉學,在船上和別人下象棋,象棋輸了他竟然把棋盤一掄,棋子撒了一地。在法國勤工儉學時,爐前翻砂工,別人不愿干,他干,出大力流大汗,他都樂在其中。他的師傅是法共黨員,21歲的李立三從師傅那里接受了共產(chǎn)主義思想,積極參加到學生運動和爭取華工權利的斗爭之中,而且情緒激昂。提到反動勢力,他就喊:“推翻!打倒!殺掉!”因敢闖敢拼,橫沖直撞,留法學生送他個綽號——“坦克”。
另外,李立三還有一個鮮明特點,演說感染力極強。當時,國共合作,李立三加人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大都是一些老委員了,資格老,年歲大。讓這些國民黨中央委員特別感到耳日一新、為之一振的,就是兩個加入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的中共新銳,一個是李立三,一個是毛澤東,講話口若懸河。
李立三在我們黨內(nèi)有兩個非常大的功勞,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甚至很多黨員可能都不知道,第一個是1922年的安源路礦大罷工,這是黨在早期組織大罷工唯一成功的先例。李立三是安源路礦俱樂部的主任,是這次大罷工的主要領導者。當然,后來李立三犯了路線錯誤,對于這次大罷工,我們更多講的是劉少奇。劉少奇同志也是當時安源路礦大罷工的領導者,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安源路礦大罷工的第一號人物還是李立三。
我們黨早期的黨員,很多都是米自于安源路礦的礦工,安源的礦工黨員在我們黨內(nèi)占了很大的比例。1924年年末中國共產(chǎn)黨只有黨員900人,其中安源路礦的黨員就達300人。這是李立三對我黨一個非常重要的貢獻。后來“二七”大罷工失敗,五卅運動失敗,很多黨員被殺,我黨損失很大,唯有安源路礦大罷工是我們黨大革命時期碩果僅存的一例。
對此,劉少奇曾說這實在是幼稚的中國勞工運動中絕無僅有的事。這一勝利對全國工人運動影響巨大。京漢鐵路罷工失敗后,各地工會組織全遭封閉,被迫轉入地下,唯有組織嚴密的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工人階級勢力強大,反動當局不敢貿(mào)然鎮(zhèn)壓。鄧中夏在《中國職工運動簡史》中說,安源路礦是碩果僅存的世外桃源。
1926年,李立三又到武漢領導工人運動。在武漢,碼頭工人出身的向忠發(fā)只是名義領袖,實際主持工作的是李立三。當時人們說,只要向忠發(fā)、李立三一聲令下,武漢三鎮(zhèn)30萬工人要進可進,要退可退。
當時還有人說,李鏡蓉(李立三的父親,李立三因積極投身革命與父親不和)少了一個叛逆的兒子,革命卻多了一員不妥協(xié)的猛將。
這員猛將對中國革命的貢獻絕不僅僅止于工人運動。
安源路礦大罷工成功后,李立三的第二個可能不為眾人所知的貢獻也隨之而來,那就是我黨我軍歷史上著名的八一南昌起義。
20世紀90年代出版的《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大辭典》在“李立三”一條中評價說:“蔣介石,汪精衛(wèi)相繼叛變革命后,李立三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并擔任中共前敵委員會委員、革命委員會委員和政治保衛(wèi)處處長。”
這是辭典里的記載,事實上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第一槍的八一南昌起義,李立三絕不僅僅是個參加者,更是這一起義的最早提出者。
1927年7月20日,李立三路過南昌,因為汪精衛(wèi)在武漢也背叛了革命,李立三要把武漢的革命力量撤到上海去,南昌只是個路過的地點。結果李立三到了南昌之后,發(fā)現(xiàn)賀龍的第二十軍、葉挺的第十一軍都在南昌附近,就立即給中央寫了報告,意即在軍事上趕快集中于南昌,動員第二十軍與我們一致舉行南昌暴動。
這是李立三給我黨帶來的又一大功績,即時發(fā)現(xiàn)歷史時機,并能成功策動,為黨的革命打 下堅實基礎。
我們后來說,南昌起義的前方總指揮是周恩來同志,但是南昌起義的早期組織和策動,李立三在其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當時,中共中央總書記是向忠發(fā),向忠發(fā)是個弱勢人物,他是工人出身,水平不高,對黨的斗爭歷史知之甚少,總體來說,領導力和駕馭能力都比較差。李立三后來是以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的身份,代行中共中央總負責人的職務,實際上就是中共的主要領導人。他建議中央搞南昌暴動,就是要通過這個暴動計劃,促成中國革命的成功。
當然,這里面還隱有一條,就是我們上面說的,李立三同陳獨秀一樣想脫離共產(chǎn)國際,不同的是他采取的是堅決的行動。
不過,李立三也惹了很大的禍。
他不僅想獨立于共產(chǎn)國際,甚至想把共產(chǎn)國際給指揮了,這一下把共產(chǎn)國際惹火了。結果不僅給他本人帶來了非常大的麻煩,也給當時的中國革命都帶來了不小的影響。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立三路線”。
(未完待續(xù))
金一南,國防大學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少將軍銜,博士生導師。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全國模范教師,全軍英模代表大會代表。全軍首屆“杰出專業(yè)技術人才”獲獎者,連續(xù)三屆國防大學“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國家安全戰(zhàn)略,國際沖突與危機處理。曾赴美國國防大學和英國皇家軍事科學院學習,并代表國防大學赴美軍院校講學。兼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北京大學等多所院校兼職教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一南軍事論壇》主持人,《中國軍事科學》特邀編委。2008年被評為“改革開放30年軍營新聞人物”,2009年被評為“新中國成立后為國防和軍隊建設作出重大貢獻、具有重大影響的先進模范人物”。
[編輯 雅賢]